薛若原
概念是化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在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概念教學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高中化學知識網絡,是由若干化學概念引出,進而互相串聯起來的一個整體。學生對概念的認知和理解,往往影響著化學知識網的構建和拓展。可以說,學好概念,便為化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學好化學的前提和關鍵;同時,學好了化學概念,還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拓展,進一步夯實化學學科的知識與能力。故本文根據筆者化學教學的實踐,談談化學概念教學實施的策略。
一、高中化學概念教學的現狀
一般情況下,化學課堂教學對概念的處理,采用的是理解涵義、找出要素、拓展外延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對概念的重視程度不夠,將大量時間放在了針對性訓練上。雖然這讓學生對目標知識的認知時間縮短,但是對于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刻,很容易造成學生當堂會、課后忘或不會用的狀況。而且,在課后應用時,學生也容易出現概念混淆甚至偏差。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并不注重概念的學習。概念大多數是比較抽象和枯燥的內容,故學生在學習時只是將課本上的內容瀏覽一下,并沒有深入思考,使學習流于表面化。而課后復習則更是只注重習題訓練,忽略了對概念的鞏固。
二、高中化學概念教學策略探析
一是轉變教學觀念,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強調概念的知識性,而較少突出概念產生的過程性。遇到新的概念時,教師往往為了趕進度或者提高效率而直接向學生拋出概念,強調其中的要素,分析其內涵,拓展其外延,大大壓縮了對概念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沒有形成必要的因果邏輯建構。
鑒于大多數概念是抽象的,而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又決定了其抽象思維能力的欠缺,因此有必要在形成概念前,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其形成概念。如果在教學時,能夠使學生重新感受形成概念的思維過程,經過重演,使學生去發現、去感知、去理解,那么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就更加穩固了,同時,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也會得到進一步優化。
例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重演元素周期表的發展過程,從“三素組”到“八音律”,從螺旋圖到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從元素周期表的發展過程來看其思維過程,并找出其中規律,讓學生了解周期表是如何形成的,充分感受化學知識的演變過程,把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思維,學生就借此掌握了分析問題的方法。
二是巧用實驗,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具有直觀性,是學生進行化學規律探索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上,都在感知實驗的發展變化。因此,將化學實驗合理應用于概念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調動各感官的協調性,更好地去感知、去加深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和科學態度。
例如,在學習電解質的概念時,學生剛看到概念時非常茫然。這時,我們便可以利用幾個對照實驗來讓學生感受之。將兩根石墨棒作為電極和小燈泡連接好電路(準備6套),在小燒杯里分別放入NaCl固體、NaCl溶液、CuSO4溶液、蔗糖、稀鹽酸、NaOH溶液,把石墨棒分別放入小燒杯中使電路連通,觀察六組實驗的現象。
我們可以看到,在盛放有NaCl溶液、CuSO4溶液、稀鹽酸、NaOH溶液的小燒杯中小燈泡變亮了,而盛放NaCl固體、蔗糖的小燒杯中小燈泡則不亮。通過對比試驗,得出酸、堿、鹽在水溶液里能夠導電,而固體不能導電的結論。從而分析歸納出電解質的概念。這樣,通過實驗,學生對電解質概念的理解,就比較深刻了,有效地化解了教學的難點。
三是巧舉實例,將抽象問題具體化。
化學同生活實際是密切相關的。學生在理解抽象的化學概念時往往不知所云,這是因為認知水平限制了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使得概念教學的難度也大大提高。學生不理解,學習的興趣也就淡化了。故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生活生產中學生已認知的事物,來促進對化學概念的認識,將抽象的知識和具體的事物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例如,阿伏伽德羅常數約為6.02×1023,這個數值大到什么程度,學生并沒有一個準確、客觀的認識。這時教師可以舉個例子,如果把6.02× 1023粒米給全球60億人口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萬年。這樣一來,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就可以直觀地理解阿伏伽德羅常數了,同時也對該數字“適用于微觀粒子范圍”的概念理解得更到位了。
四是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樂學、活學。
根據學生思維活動特點與認知水平,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可把概念教學從枯燥轉變為生動的形式。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模型來幫助學生理解微觀結構,像有機分子結構、晶體結構等,都可利用多媒體教學、Flash動畫、實物投影等方式來展示;又如電離的過程、化學鍵的形成方式等,就可以用Flash動畫直觀生動地展現出來。此外,還可以利用圖像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如酸堿滴定曲線等。應用直觀形象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枯燥的概念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可引導學生樂學、活學,這也是概念教學能夠有效實施的策略之一。
五是對比辨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高中化學中有許多相似的、易混淆的概念,加大了學生學習概念的難度。子日:學而不思則罔。學生應當深入思考,經常對比著相關概念來學習,有利于加深印象;教師可以階段性地引領學生進行總結,有意識地讓學生重視它們,從而進一步加深鞏固有關概念。教師在教學中需根據概念特點,引導學生對相似、易混概念進行辨析??捎山處熖岢鰡栴},鼓勵學生主動探討、自我歸納;也可以分組討論,在討論中解決問題,使思維方式得到拓展。實際上,學生經過自己的對比、思考、總結而得出的結論,印象會更加深刻,記憶和理解也更加清晰。
例如,對燃燒熱和中和熱的概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兩者的特點,明確二者的聯系和區別。又如晶體的結構,可對金屬晶體、分子晶體、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做一對比,由學生分類歸納,加深理解,知道哪些屬于哪類晶體,晶體之間怎么區分,怎樣定性各晶體類型等。
總之,教師應當把握好化學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的認識規律、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等,深入思考,優化教學。新課標下的化學概念教學,不僅需要從教學方法上改進,更重要的是要促成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教師要善于結合具體的概念,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多管齊下,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過程理念,促使學生積極融入化學學習之中。
(編輯 劉澤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