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
摘 要: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樂此不疲,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如果在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著重從數學學習的情趣化、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如何開展游戲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媒體的推動作用四個方面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培養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興趣;生活;游戲;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214-01
在新頒布的《小學數學課標》中,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我們“寓教于樂”、“教學有方”、“開竅有術”,運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剛入學的兒童,天真浪漫,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那么,在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我結合自己多年在農村教學實踐,談幾點粗略的看法:
一、數學學習的情趣化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學時我注重從教材內容需要出發,以組織有趣的數學競賽或講述生動的小故事等方法來引入,不僅能指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而且能夠引人入勝,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較短的幾分鐘內使學生的思維活路起來。比如在教學十幾減5的退位減法的時候,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講“豬八戒與孫悟空”的故事,一天,八戒睡足醒來,正準備找吃的,這時悟空走過來,遞給八戒一張紙條,喝道:“八戒,如果你算對紙條上的題,俺老孫給你找桃子吃,如果算不對紙條上的題,俺老孫把你打入無底洞。”不一會兒,八戒算出紙條上的題,悟空拍手贊道:“呆子這一次不呆了”。八戒驕傲地說:“猴哥,我還有好幾種算法呢?”同學們急不可待的想知道八戒會有哪幾種算法,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新課導入的成功,確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數學學習的生活化
數學學習生活化,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還數學以本來面目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學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盡管一年級小學生年齡小,經歷的也少,但他們接觸到了一些如數量、空間圖形等數學方面的知識和數學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過程,多講一些生活實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學生學習了10以內的數的認識后,可以聯系生活,廣泛選取學生身邊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可以讓學生說說:“我們學校有幾個年級?”“我們的教室在幾樓?有幾扇窗、幾盞燈?教室門前有幾棵樹?”“你家里有幾口人?你有幾枝鉛筆?”……再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后,問:“你能舉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體是正方體或長方體的嗎?”通過教師的啟發,學生能舉出書本、抽屜、魚缸、冰箱等數不勝數的例子。
三、數學學習的游戲化
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既有助于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采用做游戲這一教學手段,且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元、角、分”的練習中,我設計了“小熊賣文具”的游戲。請一個小朋友戴上頭飾做小熊,大家當顧客,到文具店買東西。這一場景,真實地再現了孩子們的生活,頓時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戲行列,望著商店里想買的東西,快樂之情溢于言表。此時此刻,教師及時把商店里要買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元、角、分換算,看著價格單上的價錢就能買到你想買的東西。在游戲中學習,學生學而不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數學學習的媒體化
一年級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往往難以掌握,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圖文聲并茂,強化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新知識的情感需求。例如第一冊數學加減混合運算的例題,為了使學生對加減混合的數量關系有較清晰的印象,并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用課件進行教學,先出示六只鳥在草地上,然后演示飛走了兩只,再演示飛來三只,通過直觀的演示學生看得見原來地面的六只鳥,飛走了兩只,用6-2表示,接著飛來三只,就是6-2+3,接著學生動手操作,用圓片代替小鳥擺一擺,先擺六個圓片,然后拿走兩個,最后再拿來三個,他們不僅把這些抽象的算式比較形象地印在腦海中,而且學生學得高興,理解透徹,記得牢固。
總而言之,作為數學老師應該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實施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并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且結合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科的特點,充分鉆研教材,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樂中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