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306-01
一直以來,數學課堂給老師和學生們留下了淡然寡味,松散無力的印象,怎樣擺脫這一局面,徹底解放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憑著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近幾年聽課的感受,我認為數學的課堂應該是平實的,追求原滋原味的課堂.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課上得樸素些,充實些、簡約些,在平淡簡單中讓學生嘗出數學的味道,感受數學平淡中的美麗,簡約中的充實。
一、素雅,在平淡中綻放
平淡是反璞歸真,是本色教學,是屏棄一切不需要的奢華和作秀,但平淡不是枯燥乏味,而是在樸素真實的課堂上閃現、散發出智慧和美麗。正如哲人說的簡單極至就是美麗。
如:《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一課,開始環節,為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方法做鋪墊,很多公開課在教學這一課時,都制作了精美的畫面或是視頻,效果也頗佳,而家常課不可能每節課都是如此,有位老師這樣教學的,師:同學們,老師昨天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從寶寶的玩具箱里發現了這樣一件玩具(出示魔方),我特別喜歡。從數學的角度來講,魔方是一個--正方體(學生搶答)。那你們能求出它的體積嗎?
生:用它的棱長×棱長×棱長。
(板書:V正=a3)
師:這個魔方的棱長是9cm,它的體積是多少?
生:729 cm3。
師:除了正方體,你還會求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
(板書:V長=abh)
師:像剛才同學們所說的長方體、正方體和以后我們還會陸續學到的圓柱、圓錐、球等能夠通過公式直接求出體積的物體,(課件:規則物體圖)通常我們把它們稱為規則物體。
(板書:規則物體)
師:現在請同學們再觀察老師手中的魔方,看它發生了什么變化?(旋轉魔方,使其變形)
生:發生了旋轉變化。
師:它的什么變了?
生:它的樣子變了。原來它是一個非常標準的正方體,現在不是正方體了,而是一個說不上來的形狀。
師:像現在這樣,無法用語言準確說出具體形狀的這一類物體,通常被我們稱為“不規則物體”。
(板書補充:不)
師: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不規則物體?
生1:蘋果。
生2:芒果。
生3:飲料瓶。
生4:大樹。
生5:鋼筆。
師:看來不規則物體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課件:不規則物體圖)那現在老師手中拿的這個不規則物體,它的體積是多少?(出示變形后的魔方)
生:還是729 cm3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為老師手中現在拿的這個不規則物體是由規則的正方體轉化來的,我們還可以將它轉化成規則的正方體,雖然它的形狀改變但體積不變。
師:魔方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物體。再看,現在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芒果)它也是一個--不規則物體,我們能把它直接轉化成規則物體嗎?
生:不能。
師:那它的體積是多少又應該怎么來求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補充板書:體積的計算)
簡單的學具,平實的教學環節設計,來源于教者對教材的解讀與加工,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生活的發現和深刻認識,來源于教師豐厚的修養與教學藝術,雖然沒有華麗的課件,但課堂上雨后春筍般小手林立,那么有活力、有朝氣,美麗在素雅的課堂中淡淡綻放。
二、豐富,蘊涵于簡約
簡約,寓豐富簡單之中,是一種更深廣的豐富,但在簡約的背后是大氣精要、深刻、智慧,也是一種超越。數學課堂的教學簡約是指對課堂語言的錘煉、目標的定位、情境的創設、素材的選擇、活動的組織結構的安排,媒體的使用課堂評價等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經濟妙用,使課堂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
如《用排水法測量物體》一課,從認識不規則物體到動手測量到發現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每次上課都是覺得內容煩瑣、環節凌亂、學生疲于操作、落實每個環節及其目標,匆匆忙忙,卻又支離破碎。而有的教師在教學這一課時,就緊緊圍繞操作活動提出兩個綻放而延續的問題,并以兩個問題為全課學習的主線,
問題一 什么是不規則的物體?
問題二 不規則的物體的測量方法?
兩個問題的提出,有助于學生圍繞明確的操作目標,主動展開操作活動和探索活動。整個教學采用一線穿珠的教學設計,教學活動設計簡約而非簡陋,教師深入教材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深入淺出地把編者眼中的數學文本變為自己獨特理解的文本,用最簡潔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課堂有一種簡約而充實的張力。數學課堂沒有華麗眩眼、嘩眾取寵的東西,不急不燥娓娓道來,樸實自然的課堂給人以和風細雨般的舒爽。
平淡中的美麗,簡約中的充實,平實的課堂體現出超常態的內力,平實的匠心,濃濃的數學味,素雅的課堂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悄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