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靖
【摘 要】分析學生評教的意義,針對學生評教面臨的問題,提出端正師生對評教的認識、設置科學的評價指標、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等三方面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學生評教 問題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C-0010-02
學生評教作為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環節,在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運行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使得評教工作陷入困境。對此,應通過端正師生對評教的認識,設置科學的評價指標,再輔以明確的管理制度,以增強學生評教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從而充分發揮學生評教在教學質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運行機制。
一、學生評教的意義
學生評教是指學生依據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所提供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每學期的授課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估的一項教學活動。學生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直接參與者,對授課教師的教學情況有著最直觀的感受。評教的目的是“以評促教”,通過學生對教師教學情況的評價,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感受和建議,給教學優秀的教師以鼓勵,幫助在課堂教學中尚有困惑的教師查找問題,以便改進,共同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指導和規范高等學校章程建設,促進高等學校依法治校、科學發展,教育部依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有關規定,制定了《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中的第十四條指出:章程應當圍繞提高質量的核心任務,明確學校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原則與制度,規定學校對學科、專業、課程以及教學、科研的水平與質量進行評價、考核的基本規則,建立科學、規范的質量保障體系和評價機制。強化教學質量監控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評教作為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環節,在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的教學質量管理的運行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二、學生評教的面臨的問題
(一)部分師生對評教認識不足。部分教師對學生評教制度不認同,他們認為學生評價的客觀性和認知水平均需考量;有的教師認為評教制度對其自身未起到任何幫助作用;也有教師為了保證自己能得到較好的評教分數而放縱或討好學生。有的學生不認真對待評教,隨意打分;有的學生惡意評教要求嚴格的教師;還有的學生擔心受到教師不公正的待遇,而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二)評教指標體系不夠合理。目前不少高校都只使用同一個評價標準對所有課程進行評價。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對教師的授課要求也不盡相同,如果都按照一個標準進行評價,顯然不夠合理。評價標準單一、指標及其權重設置不夠合理等原因,都會令教師的評教結果受到影響。不論是上述的人為因素還是評教指標體系方面的原因,都會使得評教結果不能真實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影響評教數據的真實性及科學性,長此以往,會使評教工作流于形式,無法真正起到監控教學質量的作用。
三、應對策略研究
(一)端正師生對評教的認識。要確保評教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要端正師生對評教工作的認識。人的認識決定人的行為,只有端正了師生對評教的認識,才能從源頭上保證評教的質量。有些教師擔心學生年紀尚輕,認知水平有限,從而影響評教結果的真實性。曾經有專家對華東地區22所高校的600多名承擔本科生教學任務的教師,讓學生、系主任與教研室主任對他們的教學情況分別進行評價,其結果是學生評價與領導專家的評價有著很高的一致性。因此,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的評價能力。有些教師覺得評教制度對其沒有任何幫助作用。這需要學校制定相關政策,對教學優秀的教師給予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對教學中存在困惑的教師給予幫扶,幫助他們提高教學質量。要讓教師們真正感覺到,評教并不是一種形式,更不是給他們“穿小鞋”。
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如何,學生有著最直官的感受。評教的目的是教學相長,是為了幫助教師完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對任課教師進行評教是學生的權利,教師應該虛心接受學生的評教。
評教既是學生的權利,也是學生的義務。通過評教,學校才能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發現教師教學過程中有待改進的環節,最終使學生受益。學生只有實事求是的進行評教,才能使評教結果真實地反映教學情況,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因此,學生要珍惜自己每次進行評教的機會。
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可通過與學生舉行座談會、在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上進行宣傳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評教工作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明白:評教工作是一種幫助教師成長、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學生是評教的直接受益者。
(二)設置科學的評價指標。科學的評價指標是評教制度的保障。為了使評價更加科學、合理并具有針對性,我們對課程實行分類評教,對不同類型的課程使用不同的評價指標,對于承擔不同類別課程的教師,使用相應的評價指標進行評價。
根據課程的不同教學形式,我們將課程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理論教學(包括含有實驗課的理論課);二是實踐教學(包括獨立設課的實驗課、各類實習、畢業設計等);三是體育課(指全校性公共課)。
為了評價教師的教學情況,我們需要建立教學質量標準。所謂教學質量標準,是指為了衡量教學應達到的目標而制定的具體明確的標準。可將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四個指標作為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標準的一級指標,對每類課程,都要按照這四個指標進行考察。在每個一級指標下面再設置二級指標,二級指標需要根據所對應的課程類型進行相應設置。因此,不同類型的課程,在二級指標的設置上,既會有相同的內容,也有不同的內容。
以對“教學態度”的考察為例,其二級指標中相同的內容是:三類課程都要考察教師是否有調課、停課、缺課現象,是否準時上下課,是否為人師表等;不同的內容是:理論教學課程要考察教師完成輔導答疑、批改作業和實驗報告等教學環節的情況,實踐教學課程要考察教師對實驗準備及對儀器設備維護保養的情況,體育課則要考察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
再以對“教學內容”的考察為例,這三類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的區別是很大的,因此在二級指標的設置上就有很大的區別,理論教學課程需要考察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嫻熟程度,對問題的闡述是否深入淺出并具有啟發性,講授的內容是否充實、信息量大不大,是否能反映或聯系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成果;實踐教學課程要考察教師對實驗內容及注意事項是否講解清楚,實驗操作是否嫻熟、示范是否規范;體育課主要考察教師對課程內容及注意事項是否講解清楚,動作示范是否準確、規范。
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下的二級指標的設置,也是根據課程類型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
每個二級指標都設置有相應的權重,每類課程所有的二級指標的權重相加后值為“1”。指標權重是指標在評價過程中不同重要程度的反映,是決策(或評估)問題中指標相對重要程度的一種主觀評價和客觀反映的綜合度量。權重的賦值合理與否,對評價結果的科學合理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某一因素的權重發生變化,將會影響整個評判結果。
我們對一級指標權重的設置,遵循以下原則:在全面考核四個指標的同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考核有所側重,將四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分別設置為:0.2,0.3,0.3,0.2。對二級指標權重的設置,應遵循:重要的指標要設置較高的權重,比較籠統、抽象的指標權重則設置小一些;每個一級指標下的各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總和為一級指標的權重,如一級指標“教學態度”的?權重為0.2,則它下面的各個二級指標的權重之和必須為0.2。
(三)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要做好宣傳工作,做好師生之間的橋梁,讓教師了解實行學生評教是為了幫助他們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使教師真正接受評教制度;讓學生了解進行評教是為了促進教師的教學、服務學生,并告知學生評教是采用匿名方式,任課教師無法在教務系統中看到評教學生的信息,因此學生可以完全放心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此外,還要以學校正式文件的形式對學生評教工作做出明確的要求:第一,學生有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的權利和義務。學生要本著對學校負責、對任課教師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進行,確保評教的客觀性、公正性、全面性和可靠性。學生不參與評教,將不能在教務管理系統進行相關的查詢。第二,教師不能因為評教成績的高低,而不公正的評定學生的課程成績。第三,教務部門的管理人員要做好數據的安全保密工作。
同時評教結果將作為教師評先、評優、評獎、晉級的重要依據和參考,并且評教工作的組織情況及實效(如學生參評率)將列入學院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考察內容。
總之,應端正師生對評教工作的認識,設置科學的評價指標,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等,以逐步完善學生評教制度,充分發揮學生評教在教學質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運行機制,不斷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雪艷,劉軍.高校學生評教面臨的困惑與對策[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2]態度決定一切[EB/OL].(2010-08-15)[2015-02-1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15/18/2006953_46282608.shtml
[3]評價指標權重確定方法綜述[EB/OL].(2011-05-29)[2015-01-15].http://wenku.baidu.com/view/33c850315a8102d276a22fb5.html
【作者簡介】葉 靖(1980- ),女,碩士,廣西大學教務處工程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