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王妮娜 夏子麟
(海軍蚌埠士官學校,安徽 蚌埠 233012)
伴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世界已經進入了以數據為核心的大數據時代。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里·金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1]有專家分析指出,大數據在未來幾年將給云圖書館的服務方式、管理模式等帶來革命性和創造性變化[2]。因此,大數據成為了互聯網時代下的新焦點,在未來世界的發展中,改變著人們的獲取信息的方式方法。本文基于大數據對圖書館的影響,淺析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圖書館的服務走向。
大數據,或稱巨量數據;是由數量巨大、結構復雜、類型眾多數據構成的數據集合,是基于云計算的數據處理與應用模式,通過數據的集成共享,交叉復用形成的智力資源和知識服務能力[1]。相對于近幾年流行的云計算,它能整合普通的成本低且性價比高的硬件資源,將其虛擬化,而在數據處理上,大數據可以對多類別數據資源進行快速的分類整合,所以說大數據是基于云計算的一個數據挖掘處理平臺,不僅能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將信息進行快速分類使其具有針對性,并進行專業化處理。
1.數據量大(Volume)
大數據之所以稱之為大數據,顯而易見,最明顯的特點便是這個“大”字。大數據的數據量大,存儲量大,增長速度快等都是其優勢所在。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每時每刻都有大數據產生。
2.類型繁多(Variety)
大數據有非常繁多的數據類型,世界上的數據資源每天都在快速增長,小到辦公室的文檔文本、網絡日志、音頻、視頻、圖片,大到科學數據、世界地理信息、交易信息等。特別是非結構化數據與日俱增的當今,所有數據結構和內容混合在一起,區分不明顯,這就對傳統數據處理方式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3.價值密度低(Value)
當今大數據的價值意義巨大,但是其價值密度是相對較低的。因為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成熟發展、網絡的廣泛應用,網絡信息無處不在。存儲大數據需要非常高昂的成本,相對來說,如何通過強大的計算快速完成對龐大數據的“取精”,才是大數據時代下需要攻克的難題。
4.速度快時效高(Velocity)
大數據信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處理如此多樣化的海量數據,速度不僅要快,而且要精確。若是先前投入巨大的信息采集工作沒有得到及時挖掘和運用,那將是得不償失的。所以,想要實現大數據的快速處理,必須及時對網絡環境做出反應,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策略,實現其速度快、時效高的特征。在這一方面,大數據區別于傳統數據處理有著本質不同。
傳統模式下的圖書館是一個收集、整理、存儲、傳遞信息資源的場所,管理人員是利用館藏資源直接為讀者服務的,服務包括提供書籍數目信息、檢索、收集情報等。多少年來,圖書館賴以生存的基礎便是實體文獻資源、活動場所及服務人員配合。這樣坐等讀者自己上門,被動式的服務模式已經非常不適合時代發展,特別信息資源發展迅速的當今,互聯網充斥著世界的各個角落,信息資源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資源,圖書館這種一對一的發展模式已經滿足不了信息化時代讀者的需求,傳統圖書館發展模式遭遇到了瓶頸。
信息化時代下的圖書館數據資源類型豐富,種類繁多,不僅有圖書館收集的電子期刊、電子圖書、網頁、數據庫、視頻音頻等,還有圖書館原生資源建設,以及許多讀者提供的各類型信息資源。這些巨量信息資源形成了大量的異構數據。復雜的數據迅猛增長,數據資源的及時處理,新興服務方式的出現,都是當代圖書館具備大數據特征的表現。
2010年7月,聯合國頒布了《大數據促發展:挑戰與機遇》[3]的白皮書,聯合國指出大數據對于聯合國和各國政府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還探討了如何利用包括社交網絡在內的大數據資源造福人類。大數據已經是全球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隨著大數據時代科技的發展,傳統服務模式下圖書館受到強烈沖擊,以資源為核心的競爭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想要迎來新的機遇,就要順應大數據的發展趨勢。數據庫的利用幫助圖書館在資源上的存儲和統計,信息資源已經成為圖書館資源的一大支柱。而當今信息成本的降低,數據突飛猛進的增長,使得圖書館在資源整合方面略顯薄弱,所以,研究人員需要大量收集、加工和組織信息,分析數據與數據之間的規律,接納非精準數據,取而代之的是相關性數據的研究、加工和傳播。所以,電子信息資源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大方向,大數據是圖書館未來新的機遇。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僅給圖書館帶來新的機遇,還面臨著無數挑戰。想要利用好大數據為圖書館添磚加瓦,是新時代圖書館需要深思的課題。
1.專業人才緊缺
大數據作為一項前沿技術,需要的不僅是懂技術的相關專業人才,而且在數據挖掘、分析和管理方面都各有要求,像這樣跨學科跨技能的綜合型人才在大多數圖書館都存在欠缺的問題,所以,大數據人才培養和挖掘是當今圖書館面臨的挑戰之一。
2.維護讀者隱私
為了迎合大數據個性化的需求,相關人員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獲取讀者信息,如可以通過淘寶采購信息或者網頁瀏覽信息進行分析,從而才能對用戶的行為習慣偏好進行總結,提供人文性服務。可是獲取讀者信息的同時,存在著讀者隱私泄露和濫用的風險。如何維護用戶的隱私權,是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需要解決的問題。
人性化是未來圖書館的新定位,服務必須要轉型,是大數據引領圖書館走向新高度的必然趨勢。以人為本,注重用戶行為信息收集和分析,打破空間時間地域之間的限制,從行為模式上抓住讀者的根本需求。如讀者的借閱記錄、下載記錄、分享記錄,可以采取定向跟蹤服務,摸清楚讀者與讀者之間的行為差異、習慣變化,掌握資源關聯,快速地進行統計,在第一時間為讀者篩選出需要和感興趣的專題信息、個性化鏈接及各類型檢索,進而采用信息定向推送的服務,由此一來,在大數據的幫助下,圖書館不僅可以解決數據的分類整合問題,還可以增加用戶數據信息,從而達到信息“私人訂制”的目的,以便圖書館加大利用率,并且可以更高效、清晰地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大數據對館員的要求與日俱增,需要圖書館增加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復合型人才不僅要對圖書館本專業精通,還需要掌握大數據相關專業知識,轉變陳舊的觀念和意識,以便在日后工作當中能發揮綜合專業的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特別在信息透明化的大數據時代下,不僅僅是復合型人才就能滿足圖書館對人才的需求,遵守對用戶的隱私保護和業界職業道德,更是館員必須具備的素質。所以,想要符合大數據對館員的要求,就要注重對館員人才的培養。
時代的迅速發展使得每一種新技術的誕生都對圖書館帶來影響,用戶也會隨著時代變遷對圖書館提出更高的要求,順應時代發展,迎接大數據帶來的挑戰,以人為本,更好地利用大數據的分析能力為讀者服務,將服務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圖書館將迎來嶄新的時代。
[1]帶您了解大數據.http://www.thebigdata.cn/YeJieDong-Tai/8470.html.2014-9-10.
[2]張興旺,李晨暉,秦曉珠.云圖書館基礎理論研究與進展[J].圖書館論壇,2014-9-14.
[3]UNGlobalPulse.Bigdata for Development: challenges&op portunities [EB/OL].http://www.unglobalpulse.org/sites/default/files/BigDatafor Development-UNGlobalPulseJune2012.pdf.201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