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梅
(朝陽工程技術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教師是中職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執行者之一,德育教師的整體教育素質會在教育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中職生的思想品德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
首先,加強任課教師的師德建設工作。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有別于其他職業的顯著特點。在市場經濟的沖擊及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某些教師對于教育事業不是滿腔熱情,而是以金錢為導向,影響了德育教學效果。因此,學校必須對德育教師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教育及符合當前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充分發揮其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
其次,加強任課教師心理素養工作。心理調控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是任課教師心理素養的主要體現。任課教師心理素養的好壞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高低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不斷提高任課教師心理素養是搞好中職生德育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提高任課教師心理素養,應引導任課教師熱愛本職工作,不斷提升智育教育水平和德育教育水平,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任課教師心理素養,應引導教師以不斷增強耐心和意志力為工作導向,通過增強自己的耐心和意志力,給學生樹立榜樣,從而增強學生的耐心和不怕困難永不服輸的意志力,使學生能夠在“做中學”,提高學生面對困難的心理適應力。任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表現出的情緒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德育教育工作成效高低。因此,提高任課教師心理素養,應引導任課教師養成樂觀向上的工作情緒,在教學中以飽滿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情緒感染學生,時刻給學生以正能量。提高任課教師心理素養,應引導任課教師在教育中時刻保持寬廣胸懷,在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正確處理好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以公正、客觀態度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各類問題。
最后,加強教師技能學習工作。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改變空泛的教育模式,努力革新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增強中職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要加強網絡技術方面知識的學習,掌握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通過撰寫微博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可以通過微信形式或建立班級微信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梢酝ㄟ^建立微信平臺,培養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培養教師德育教育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具備良好的品德是學生未來立足于社會的重要前提。德才兼備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是中職生未來從事本職工作必備的基本素質。中職學校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有利于推進德育教育的開展,有利于提升德育教育水平。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面加強學校制度文化建設,努力發揮學校制度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形成良好的規范意識和準則意識是德育教育的內容之一。學校規章和制度是維持學校的教學秩序的重要條件,構成了學校制度文化的主要內容。從社會學角度說,學校的制度文化構成了學校教育的基本保障。校園制度文化不僅是一種對學生行為規范的強制性安排,而且為學生行為提供了應該遵循的標準,使其行為更加符合社會道德及行為規范的要求。加強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是德育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搞好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
第二,全面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有效發揮學校德育教育的堡壘作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是有效發揮學校德育教育的堡壘作用的重要舉措,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優劣,可以說學校物質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環境。它包括學校教學所需要的設施、學生生活學習必備的場所及學校優良的綠化環境等。校園物質文化的德育作用不僅可以通過環境熏陶和情感熏陶體現出來,而且可以通過對學生的體驗性和情境性的滲透,促進學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積淀深厚的校園物質文化蘊含著學校優秀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人文精神,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傳播,而且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第三,全面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有效發揮學校精神文化的導向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校園精神文化不僅包含著學校傳統的優秀教育理念,而且包含著學?,F代的時尚文化內涵,是學校精神傳承和文化傳承的統一載體。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能夠引導學生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學生對社會的主人翁意識,更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做好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工作是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學校和家長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使學生的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學校和家長應定時取得聯系。學校與學生家長的有效溝通有利于雙方及時了解學生在行為和思想方面的動向,更好地把握學生行為的相關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德育工作??梢园嗷蚰昙墳閱挝?,建立學習幫扶小組,在課余時間通過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社區或村落的環保宣傳活動及社會生產勞動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德育涵養和德育素質??梢詣訂T家長一起參與活動,強化活動的教化效果。
其次,建立有效的德育教育跟蹤機制。在德育教育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德育做好跟蹤工作,建立學生德育教育跟蹤檔案,定期對學生的行為動態、思想動態進行反饋,以便及時有效地改正學生德育工作方面的不足之處,達到防微杜漸的德育教育效果。通過師生結對子的形式及牽手教育的形式有效發揮學校德育的引領作用,實現教師教書育人的目標。只有通過學校和家庭合力教育的作用,才能使學校德育教育工作取得實效,使中職學生落實知行合一。
一方面,建立中職生心理檔案。建立中職生心理檔案,可以及時掌握中職生心理的變化狀態和個性心理特征,以便運用有效的心理療法對中職生的不良心理進行有效防御和針對性治療。建立中職生心理檔案應該從學生入學時開始,同時要做好保密性工作。中職生心理檔案能夠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學生的心理動態信息、情緒情感變化信息及個人心理適應信息等與學生心理發展的相關內容。中職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傾向性和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以便更好地對中職生的心理疾病實施有效的治療。
另一方面,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加強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職學校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年齡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課題講解或集中講座的形式完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采取師生互動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調適,解決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消除心理方面的不良情緒,提高他們對社會和生活的心理適應能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學校可以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加強心理健康授課教師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盡力打造出能夠適應學校教育發展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在教育中還要積極發揮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不斷提升對中職生的德育教育水平,實現學校的德育教育目標。
[1]郭秀梅.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2]牛亞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問題及對策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
[3]李剛.中職生職業道德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0.
[4]劉洋.中等職業學校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問題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