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鑫 盧勇威 韋忠善

【摘 要】高職院校理工科專業(yè)實行文理兼招越來越普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yè)尤為突出,文科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表現出基礎薄弱、信心不足、缺乏動力等問題;應采取改革措施,包括加強心理輔導、重構課程體系、革新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建立反饋機制等。
【關鍵詞】高職 文理兼招 教學改革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C-0164-02
近年來,高職院校理工科專業(yè)在招生時實行文理兼招的情況越來越多。由于外部經濟環(huán)境及國家產業(yè)結構升級等因素影響,應用電子技術專業(yè)生源萎縮嚴重。部分學校在確保招生規(guī)模不變的宗旨下,該專業(yè)招收文科生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有的學校甚至達到總人數的一半。以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近年應用電子技術專業(yè)學生中文科生分布如圖1所示:12級學生總數62人,其中文科生20人,占比32%;13級學生總數65人,其中文科生25人,占比38%;14級學生總數64人,其中文科生31人,占比48%; 可見,文科生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
圖1 應用電子專業(yè)近年招生人數情況
在本科院校中也有實行文理兼招的專業(yè),但大多數為文科專業(yè)兼招理科學生。而且本科院校招生的生源質量普遍較好,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在他們后續(xù)的學習中不會存在太大問題。
高職院校理科專業(yè)招文科學生之后,由于文科學生基礎薄弱、思想懶惰,在后續(xù)的學習生活中必然會面臨很大困難。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主要探索如何調整教學的內容及方法,保證學生人人學有所長。
一、文科學生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問題
被理科專業(yè)招收的文科生,一般都是高考中成績較差的學生,且在填寫志愿時“服從調配”被招收到理科專業(yè)。他們中的一部分會本著“混一張大學文憑”的態(tài)度入學,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會出現思想懈怠,得過且過的情況。
在日常的學習中,同班級的理科同學往往會快速的完成學習的任務,這會給文科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任課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無意中語言上的不當,文科學生會誤認為老師戴有色眼鏡看待他們,造成他們的抵觸情緒。
(二)專業(yè)基礎薄弱
文科學生的理科基礎薄弱。應用電子專業(yè)大一會開設電路分析課程,對文科學生來說就是第一道很難邁過的門檻。這門課程和高中物理課程中電路的串并聯章節(jié)有很大的關聯,而文科的學生在高中的學習中已經非常淡化這方面的內容,這方面的基礎幾乎為零。這樣的學生要掌握電路分析的知識必然需要老師和學生都付出很大的精力。
(三)文理學生融合問題
應用電子專業(yè)在大一完成專業(yè)基礎課程的學習之后,大二進入到專業(yè)核心課程的學習。在大一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引導好學生,很可能造成文科生與理科生之間的兩級分化。理科學生會有先天的心理優(yōu)勢,學習中也更容易取得進步。學生們心中會產生“文理屬于兩個群體”這樣的心理暗示。導致他們不光在學習中沒法融合,在生活中也相互抵觸。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不利于班級各種活動的開展,也不利于學生成才。
二、教學改革措施
(一)加強心理輔導,提高思想認識
針對應對專業(yè)文科生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心理問題。必須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信,讓他們重新樹立人生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此建立了“心理輔導教師、專業(yè)班主任、輔導員、任課教師”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干預體系。除了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外,也在平常的學習中、生活中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通過專題報告、主題班會、個別談話等方式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樹立他們的自信,最終把寶貴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學習當中。
(二)正視學生差異,重構課程體系
根據文科學生與理科學生的差異,調整應電專業(yè)課程體系。文科的學生對應需要“計算分析”這類型的理論基礎較薄弱,因此在保證一些必須的基礎理論前提之下,刪除多余的理論計算與推導過程。對于個別基礎較好的理科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內容,確保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力。
比如電路分析課程,保留了電路串并聯的計算、諾頓定理、戴維南定理、一階電路等內容,其他部分則弱化。數字電路課程,保留了二進制數的概念、門電路的功能、組合邏輯、時序邏輯等內容,弱化了邏輯方程化簡、邏輯電路設計等內容,把主要的課時放在了數電芯片的選型和應用。
課程內容調整之后,學生掌握理解了最基礎的理論知識,避免了繁瑣的推導計算,減小了學習的難度,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三)革新教學方法,重建考評方式
革新教學方式及手段,提倡“教,學,做,測”一體化教學形式,減少了純理論灌輸的授課方式。這也符合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規(guī)定,高等職業(yè)院校應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訓。
以數字電路課程中計數器項目為例,本課程在理實一體化教室授課。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首先簡要介紹計數器工作原理,接下來通過仿真軟件演示芯片功能,之后分配任務給學生。學生在自己的電腦通過軟件仿真驗證電路功能,成功之后可在老師那里領取這個項目的具體元器件,在教室的焊接區(qū)焊接調試,直到實物制作完成。根據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及完成作品的情況,教師給學生評定一個分數。本學期所有項目的分數構成最終的總評成績。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文科生所面對的內容并非枯燥的理論推演而是實際的操作,每一個小小成功的喜悅會極大地鼓舞他們,增加了繼續(xù)往后探索新知識的動力。
(四)建立反饋機制,實時修正教學內容
適當的聽取學生對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反饋意見并及時改進。由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思維方式和理解能力的差異,他們反饋的意見可能存在一些差別甚至沖突的地方。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本著照顧總體,突出重點的原則對教學的內容做適當的修正,更有益于教學的開展。同樣的教學內容可設置幾個不同的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及學習能力完成不同的要求,讓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覺得有事情可做,有問題可鉆研。
【參考文獻】
[1]王文建.文理兼招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理工科專業(yè)教學改革研究——以豪州師專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yè)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4)
[2]肖陸飛.梁建軍.劉義章等.高職理工科專業(yè)實行文理兼招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
[3]肖陸飛,梁建軍,周玲玲等.文科高職生學習理工科專業(yè)時的問題與對策——以化工專業(yè)為例[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3)
[4]蔡云梅.高職理工科專業(yè)文科生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18)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
【作者簡介】明 鑫(1983- ),男,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智能電子技術。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