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臻
荷蘭有著繁榮和開放的經濟,農業實現了高度機械化,畜牧業也是世界聞名。職業教育被視為荷蘭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支柱,受到政府高度重視。在全荷1600 萬人口中,約40%的勞動人口已經完成職業訓練、并達到中等職業教育以上的水平。
層次分明、靈活多樣的職教體系
荷蘭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職業準備教育階段(職業初中)、中等職業教育階段(中等職業學校)及高等職業教育階段(應用技術大學)。
職業初中學制為4 年,前兩年學習基礎理論課,與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的課程相同;后兩年進行相關專業課的選擇和訓練,為繼續接受職業教育作準備。學習領域分為四類:技術、社會救助與福利、經貿及農業。學生畢業后,既可以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也可以參加各種短期培訓班。
中等職業教育的職業資格分為4 級,即1 級(助理級)、2 級(基礎職業級)、3 級(專業級)、4 級(中層管理級和專家級)。從助理級到專家級,最短的學習時間僅為半年,最長的學習時間則為4 年,其中,專家級的學習必須完成中層管理級學業,并需要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再學習1~2 年。中等職業教育有兩種學習途徑:一是全日制,學生40%~80%的時間在學校,20%~60%的時間在企業實訓; 二是學徒制,學生既是雇員又是學員,每周1~2 天在學校學習,3~4 天在企業進行實訓,學生的實訓時間占總學時的60%以上,而且實訓崗位全部由企業提供。
應用技術大學學制為四年,學校既提供全日制課程,也提供非全日制課程。第一年主要學習基礎理論課程,學習結束考試通過后參加第二年的學習;第二年開始分專業,自選專業;第三年在企業實習,如果在實習期間愿意留在企業工作,則可以采用業余學習的方式繼續完成學業;第四年進行畢業設計。畢業生獲得注明專業方向的學士學位證書,如工商管理學士。
荷蘭的職業教育體系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各級職業學校的學生可以自由轉入相對應的普通學校中進行學習,普通學校的學生也可以轉到職業學校中進行學習。同時,職業教育內部從職業準備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到高等職業教育各個階段都是相互銜接的。特別是在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上,荷蘭政府非常重視兩者的銜接,積極打造職教學生通向高等教育的途徑,鼓勵更多的學生進入高等教育。此外,社會上的各類人員也可以隨時進入職業學校,接受正規職業培訓。
注重國際化的職業教育
荷蘭是歐洲的一個重要門戶,歷史上商業、海運、貿易已十分發達,荷蘭正是通過持續廣泛的對外聯系與國際交往來實現了經濟的繁榮。荷蘭教育文化科學大臣認為,教育能夠提高荷蘭的國際競爭地位,因此將國際化教育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戰略措施,以促進荷蘭獲得更大的發展。
荷蘭職業教育的國際化主要體現在為學生擴大國際生存空間,使學生具有適應國際勞動力市場和就業的知識和技能,以滿足國際勞動市場的需要。在職業教育課程上,荷蘭開設適應學生國際化發展的全歐通行的課程,注重與歐盟各國的合作,相互承認學歷和學分。在教學經歷上,鼓勵學生和教師到國外學習、工作,獲得在國外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親身經歷。在網絡教學上,加快參與國際網絡上的職業教育進程,為學生的國際化教育增添更多的機會。荷蘭與歐盟各國協商開發了教育領域的歐洲通行證,支持學生在歐洲各國獲得學分和資格證書。尤其在高等職業教育方面,每所高等職業教育學院都聯姻了多所外國姐妹院校和合作公司,每年都選送學生到國外學習和實習;同時也大力支持學生自費到國外學習和實踐,并接受國外學生到本國學校學習。
置于重要位置的農業教育
荷蘭全國國土面積僅有41526平方公里,人口1600萬,是一個國土面積小、人口密度高的國家。因此,荷蘭將農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提高農業的科技、知識含量,來解決人口、資源和環境的矛盾,促進農業的發展。在荷蘭的各級職業教育中都設有農業、園藝、森林、土地開發、食品技術等相關專業,在高等教育階段,還有像登波士應用農業大學等等的高職院校進行專門的農業職業教育。
荷蘭雖然沒有明文規定農民必須接受何等程度的教育,但絕大多數農民至少都接受過中等農業專科學校的培訓,同時,每個農民在其生產過程中,還要定期接受各種培訓。
荷蘭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十分完善,第一是預備農業職業教育:即小學教育的高年級學生可參加由學校組織的預備職業教育學習,主要學會認識各種各樣的植物、花卉和動物,也學習農產品加工課程。第二是中層農業教育:在農業教育中心完成,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在學校的全日制學習;另一種是每周工作4天、在校學習1天。第三是高等農業教育。最后是成人農業教育:面向社會開放,任何層次的學院都可參加學習,不僅開設的課程及教學內容與教育、科研、推廣和農業經營緊密相關,而且可以根據學院的具體要求開設新課程,以滿足農業生產、經營與發展的需要。
荷蘭政府對農校非常重視,農校獲得的撥款比其他職業學校更多,因此,農校通常都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和網絡設備。以格隆霍斯特農教中心為例,該校對動態教學的追求體現在各個方面。在該校教材中,傳統紙質教科書比重日益下降,從網絡上獲取與農業相關的信息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教學內容上,荷蘭農校的教育大綱由一個獨立于政府的行業權威機構制定,內容基于產業實際需要,而且隨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在教學形式上,農校的課堂理論授課所占比重不大,大量時間用于田間、工廠里的實踐學習。學校的中專學生在外實習的時間占全部學習時間的一半,剩余的一半在校學習時間內還包括相當一部分在實驗室做實驗的時間。
為使所學內容貼近生產實際,農校老師們還開發了各種新的實驗和實習形式,引進先進的實驗器材,努力與業界發展同步。在格隆霍斯特農教中心的“果汁工廠”里,有一套制作果汁飲料的微型生產線,可完成從配料、制作、裝瓶、質檢到貼牌的所有環節。學生利用這套設備制作了“多種維生素混合果汁”并在校內出售。學校不僅有模擬工廠,還有模擬公司。學校中專四年級學生要完成一個為期20周的實習項目:公司運作。該校現有兩個“公司”,完全按照正規公司形式運作。目前一個“公司”開發的產品已被真正的商家看中,愿投資進行大規模生產。雖然有老師指導,但公司主要工作都由學生自己策劃并完成,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是很大的考驗。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到發售股票,從生產銷售到召開股東大會和撰寫財務報告,學生“被逼著”學會很多東西,社會變成了課堂。這種全方位的實戰演練,對他們日后踏入社會十分重要。 (有關材料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