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雁
摘要:面對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的中職生,如何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從而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中職學校教師“頭痛”的事情。然而,它不是“回天無力”,只要教學內容貼近、融入學生的生活與認知,方式符合學生的活動方式,讓學生有話可說,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從而取得高效課堂。
關鍵詞:教學機智;貼近學生;善問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2-0111-02
理想的德育課應該是具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勃勃生機,然而很多課堂卻經常是“清風乍起”“水波不興” 。我想改變教學現狀,卻終究沒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時,一次課堂教學機智觸動了我的費解,使我對德育課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使我的課堂有了波瀾。
一、困惑的釋懷
學期伊始,在第一次課上,當我激情飽滿地學生介紹課程性質、特點、內容以及課堂要求時,我的課堂雖然沒有出現學生上課搗亂、睡覺等現象,但憑著教師對課堂的敏感度,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關注到我的講授,似乎只有我是局內人,而他們都是旁觀者。剛開始,我以為是開學初學生存在開學綜合癥罷了,沒怎么注意。但從接下來的幾次授課情況看,我發現問題原來不在時間上,而是學生對我的授課內容、講授方式缺乏興趣,在課堂上除了個別學生其余的都似乎成了“啞巴”,不發言、不提問、不參與……
同樣是周三下午的一、二節,我再次來到12計算機班上課,這次課的主題是《商品的交換和消費》。為了讓學生理解商品的概念,知道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區分不同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我準備了一系列生活當中的買賣場景,以及有關市民消費案例和調查數據……在講授以上知識后,我說:“同學們懂嗎?”接下來的場景當然是預料之中:只有寥寥幾個學生回答“懂了”,大部分同學都是既不搖頭、也不點頭、更不吭聲。對于學生的冷淡,我既生氣又無奈。“既然都沒反應,那我就默認你們都懂了,下面來做一道題,點到座位號的同學回答。”我很不情愿地說。
我說道:“32號同學請起。”
全班同學一聽頭本能地左看右看,眼球迅速地在搜尋32號的身影,有同學的嘴角微笑,似乎已經知道倒霉的主角是誰。只見坐在第四組靠窗邊的男生(阿強—班里不聽課的典型分子),他在同桌的提醒下,懶懶地站了起來。望了我一會后說:“干什么?”我走向阿強的座位,發現他連書本都還沒拿出來,桌子上只有一本被掀開的汽車雜志。
我問:“沒聽清楚我的問題嗎?剛才上課在干什么?”
強:“剛才看外面了,沒聽到你問題。”(突然,我很好奇外面的教師停車場有什么吸引他。)
“那你看到什么了?”
(他想了一會)“汽車。”(有男生調侃地問道:“有看到小霞(班主任)的小飛度嗎?”其他同學都笑了起來,課堂開始打破了之前的沉默。在學生開始興奮起來后,我便順水推舟改變了原來想多叫幾位同學回答問題的方式,就攥住阿強回答繼續問下去。)
“請問汽車是商品嗎”?
“是吧。”
“你家有車嗎,如果有是什么品牌的?”
“有,索納塔(北京現代)。”(他小聲說)。(這時班長插話說“喲,有錢人喔,阿強什么時候開出來兜兩圈。” 這時全班都笑了起來,連一直回答冷淡的阿強也不禁笑了笑。課堂出乎我預料地熱鬧起來。)
“是別人送的還是你們家買的?”
“我爸買的。”
“你爸買車是用現金買的嗎?” (“老師你這是查家底嗎?”有同學大聲說;“老師我知道,阿強爸爸是拿著一大袋黃金去買的。”科代表插了這句話后,班里頓時熱鬧得像炸開了鍋,而我的授課也似乎到了小說中所謂的高潮期。為了繼續讓阿強不抗拒我的提問,我立刻制止說:“安靜,安靜,老師不是查家底,也不是瞎問拿你們鬧著玩,這是有原因的。”聽完,其他同學也就慢慢靜下來了。)
(他不耐煩):“刷卡的。”
“你知道你爸爸為什么選擇你們家現在的這款車嗎?”
“因為這款車價格適中,省油,性能也還不錯,且保養方便。”(阿強似乎對汽車很熟悉,自信地回答道。從他的語氣中,我發現阿強對于我的提問已經不再抗拒,基于此,我決定繼續我的問題。)
“那你知道這款車還是你們家當時買的價格嗎?”
“汽車降價是最快的,不到一年我家那車就便宜了8000多。”(從阿強的回答中,我確定他喜歡汽車,且對汽車有研究。)
眼看目的差不多達到了,我向全班總結了阿強的回答:“考慮到價格、油耗、性能等因素,阿強爸爸以刷卡的形式買了一臺北京現代的索納塔,這款車現已降價。”說完,我望向阿強說:“老師總結的對嗎?”阿強點點頭。
接下來的環節是分析評論,我提示大家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分析阿強的回答,同學們紛紛發言:汽車是商品;阿強爸買車的支付方式是信貸消費;阿強爸爸對車的選擇體現的是求實的消費心理。待同學們回答得差不多的時候,我再次把目光落在了阿強身上,看得出他還處在剛才對車探討的興奮中,我試著探問:“其他同學的回答完整嗎,有沒有遺漏的呢?”阿強稍微想了一下,翻了翻教材的內容后說:“汽車的價格不是一直不變,它受時間的影響,一般會有所降低。”阿強回答完后,我瞠目,我結舌,我的困惑豁然而解——本節課所要學的內容阿強懂了,全節課的學習主要任務就這樣在與學生輕輕松松的談話中完成了,學生參與與投入是前所未有的。
下課后,坐在辦公椅上的我久久不能平靜,回想起課堂上同學們之前從未出現的笑臉,回想起課堂上我與阿強關于生活中汽車買賣的對話所引起的關注與反應,回想起同學們在分析環節對知識點清晰準確的歸納……我陷入了沉思。
二、困惑釋懷的反思
(一)中職德育課教學需走向學生的生活世界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中職德育課教學大綱更是深刻簡練地指出中職德育課要做到“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社會生活、貼近職業”的三貼近原則。無數課堂實踐證明離開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停留在理論說教的課堂是學生“不為所動”甚至“不屑一顧”的“鋼軌式”的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在全面關注學生的各種生活世界內容的基礎上,挖掘來自生活世界的教學內容,并進行加工整理,通過教學主體之間的交往和對話,打通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的界限,把生活世界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會貫通。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可信度,營造學生樂于參與、主動參與、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在這一節課中,如果我不是圍繞阿強爸爸買車這一普通的生活行為進行詢問和引導的話,阿強的回答不會堅持到我的最后一個問題,其他學生也不會對書本知識有直接、清晰的理解。
(二)中職德育課教學需教學機智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是怎樣的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人沒有教育機智,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新課改指導教學的生成性,李炳亭在《怎樣理解“高效課堂” 》中說:“課堂要敢于變各種‘句號、‘嘆號為‘問號。讓思維激蕩思維、讓思想沖擊思想,讓方法啟迪方法。課堂價值盡在‘不可預設的‘精彩生成上,一切預設應服務于現場,而不是服務于預設。”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很難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因此當課堂上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時,教師應急中生智、隨機應變,及時調整預設,給生成騰出空間,機智地駕馭課堂,活而巧妙地實施教學,讓課堂呈現別樣的精彩。本節課,在教學遭遇冷淡、遭遇尷尬的局面時,我臨時改變預設案例講授的教學方式,采用阿強感興趣的話題,通過師生對話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且取得高效,便是教學機智促使課堂“精彩”的“生成”。
(三)中職德育課教學需教師善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殿堂的鑰匙毫無疑問的是問號。”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有話可說,積極參與提問是很要講藝術的。只有啟發性、連續性、針對性、鼓勵性的層層設問,才能提高課堂的參與度,提高教學的效益。“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富有藝術性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啟迪學生自己領悟;富有藝術性的提問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減少學生開小差、打瞌睡、講小話等不良現象,為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富有藝術性的提問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進而達成教學目標。在本節課中,我結合知識點,圍繞“汽車”這一話題,以聊家常的形式向阿強提問,由于問題簡單且與生活密切相關,是阿強的“涉及”范圍,所以阿強不再“不理睬”,而是很興奮地參與。因而,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善問”,才能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才能激發學生參與的興奮。
參考文獻:
[1]鐘啟良,崔允漷,張華.為了民族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剛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李炳亭.怎樣理解“高效課堂”[N].教育文摘月報,2011-10-19.
[3]向春年.關于教師教育機智淺析[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8(11).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