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青
摘 要:信息時代,圖書館閱讀環境越來越重要,它對吸引讀者和擴展圖書館的服務都很重要。本文利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統計分析法,探討設計環境音樂走進高校圖書館這一主題,論證了圖書館引入環境音樂的作用,即可以凈化周邊噪音,提高學習效率;優化閱讀環境,營造文化氛圍。提出了圖書館應用環境音樂應注意選擇樂曲、場所、時段與音量控制幾個觀點,更期望環境音樂早日走入高校圖書館,貼心地服務讀者。希望能對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和資源建設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環境音樂 閱讀環境 讀者工作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b)-0000-00
信息時代的發展,環境音樂的進步。它帶給人們溫馨柔和的藝術美感。以往,環境音樂常用于購物中心與休閑會館,而現在不同了,卻出現于書城和博物館,乃至今天,將環境音樂引入高校圖書館領域,在我國還是一個有待研究探討的新課題[1]。本文筆者以環境音樂引入高校圖書館為切入點,運用文獻資料、調查、統計分析等手法,以及其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闡述了圖書館引入環境音樂可以凈化周邊噪音,優化閱讀環境,增強圖書館的親和力。同時,提出了選擇環境樂曲、場所、時段與音量控制的策略,旨在與同行交流,以期推進環境音樂早日走入高校圖書館,貼心地服務讀者。
1 高校圖書館中引入環境音樂的作用
1.1 凈化周邊噪音 提高學習效率
在高校圖書館的借閱室和閱覽室里,讀者都能聽到人掃描儀的讀碼聲、腳步聲、低語聲、甚至移動桌椅聲音的干擾,這些聲音確實無法避免的。但能播放一些環境音樂,控制適當的音量,不僅能遮蓋原本的噪音,還能給單調的借閱和閱覽環境增添美感,給讀者一種文化的享受。從現代各種資料中發現,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也可以陶冶人們的藝術情操,緩解和穩定煩躁緊張的情緒, 使長時間的學習不會感到厭煩。特別是古典音樂,一般是每分鐘60拍的節奏,在當播放古典音樂的時候, 讀者的心臟跳動的次數也會放慢,就能使心率與環境音樂的節奏。在這種狀態下, 讓讀者學習知識、思考問題, 心情愉快而不至于煩躁, 情緒穩定而不至于激動, 精力集中而不至于分心, 學習效果自然會收到良好。
1.2 優化閱讀環境 營造文化氛圍
環境音樂可以感化人、拯救人、塑造人,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改善人文環境的任務,達到改善人際關系、優化工作環境、減緩工作壓力、營造健康向上心境[2]。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聚集地,若能巧妙地利用好環境音樂,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讀者在這種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下更能沉入書海,吸收知識精華。音樂是文化傳承的一種載體, 也是人格塑造的有效教育手段。音樂的美感, 能轉化為追求真善美的內在動力。環境音樂的播放對讀者來說, 就是一種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教育。環境音樂可以巧妙地調整讀者的學習、閱覽心態, 加深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感情交流,為廣大讀者提供良好學習場所, 也提高讀者的音樂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
1.3 促使館員心情愉悅 提升讀者服務質量
環境音樂可使館員心情愉悅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圖書館內長時間的寂靜無聲,會使讀者在心理上感到壓抑,會使圖書館員情緒煩躁。因此,必須播放一些舒緩的環境音樂,激發圖書館員的愉悅心情。使圖書館員的服務工作態度變得更積極,更主動,也使人們的心理需求與環境契合[3]。我認為:環境音樂還有待于得到廣泛認可和普及。現在,高校師生工作壓力和學習壓力較大,而音樂又給人以無窮的樂趣, 還會使人們的頭腦清晰, 思維敏捷。在思考問題時, 音樂能使左腦休息, 同時,也能迅速調動右腦儲存的信息, 使大腦的能量得到充分的發揮。總之,環境音樂有助于培養人文的創新精神, 也有助于營造高素質人才成長的環境。讓圖書館員身心愉悅,以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跟讀者交流和溝通。
2 高校圖書館引入環境音樂的注視事項
2.1 樂曲選擇
高校圖書館的學生群體和教師隊伍知識水平較高,環境音樂要有一定的文化藝術品位。世界著名心理學家保加利亞 Lozanov 博士對環境音樂對學習影響進行了長期而卓有成效地研究,他認為:音樂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驅除煩躁心理,有利于穩定情緒,能維持在較長的時間里學習而不會感到厭煩[4]。另外,從音樂的倫理學的角度來看:環境音樂可以選擇一些結構簡單、風格高雅的古典音樂、近代音樂和現代音樂。也可考慮選用輕松明快,或者節奏緩慢的樂章作品。比如:莫扎特的音樂作品能使讀者專心;班德瑞的樂曲與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能提高讀者的注意力。可知,樂曲選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因為各人喜愛的風格不盡相同,所以,在圖書館的建立意見箱,為讓學生發表意見,以及推薦較好的歌曲作為環境音樂,讓讀者輕松愉悅地享受音樂的“美”與“樂”。真正做到“用音樂來陶冶心靈[5]。
2.2 注重場所
環境音樂必須根據圖書館的處所選擇樂曲。借閱大廳是讀者較多的地方,高峰期需要排隊等候借還書,為了減輕焦慮與煩躁就要播放的輕音樂。休閑區是學生隨意閱覽報刊,可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讓讀者盡情享受休閑時光。采編室的館員要對采購回來的圖書進行加工整理以及打印財產單據,這樣可播放一些優美的環境音樂,讓館員心情愉快,從而可提高工作效率。對辦公室、走廊和洗手間是常放環境音樂的場所,可播放飄揚的歌聲樂曲。對于自習室需不需要放點環境音樂工作人員爭論很多,而且讀者的意見也不一致,有些讀者認為自習室需要安靜地環境,但有些讀者認為太安靜容易讓人產生睡意,特別是春夏季節,而且有些同學在自習室小聲討論作業題對周圍學生影響很大,如果有環境音樂會減少這些影響。通過調查,并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自習室安排了1/3 的時間放著環境音樂,但音量較低而且放的大多數都是輕音樂或古典樂曲,還有1/3 的時間放點季節性樂曲。其余的就不放環境音樂,讓讀者根據自身的喜愛融入書海。
2.3 注意時段
音樂要給人一種莊重、嚴肅的感覺,必須注意時段的選擇。早晨開館的時候,就可播放李斯特的《晨曦》和陳剛的《妙齡的早晨》,以振奮人心,來煥發新的一天開始了。課間操時段,可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古典音樂或鋼琴曲,為讓讀者在借閱圖書高峰期,心態平和,心情愉悅,也可播放眼保健操,提醒讀者注意身體,保護好眼睛。為了讓讀者暫時調整心態,緩解大腦神經或眼部神經的疲勞,可在十點左右,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十二點了,也是出去吃午飯的時間了,這時環境音樂應播放一些自然中的鳥叫聲、流水聲。下午二點,環境音樂便播放舒曼的《夢幻曲》,晚上又以舒伯特的《小夜曲》結束一天的工作和學習。
通過實踐:明確了環境音樂應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應在從每天閉館前15分鐘以環境音樂,讓讀者逐步適應, 才發展到開館時使用環境音樂,甚至午后利用環境音樂來暗示上課時間到了。同時,必須遵循季節變化,春天播放《春江花月夜》;夏天播放的《仲夏夜之夢》;秋天播放的《秋日私語》;冬天播放的《雪之夢》;重要節日而也可播放《北京喜訊到邊寨》的手風琴曲。為了滿足讀者接受環境音樂, 對不適合的音樂及時調整。在圖書館大屏幕上盡量詳細介紹環境音樂的創作背景、演奏樂隊,做到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增強了圖書館的親和力,直接把讀者從現實生活帶到書中的世界[6]。
2.4 音量調控
環境音樂的發展是時代的進步,是人性化特色服務的發展趨勢。環境音樂在國外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在運用,而我國高校圖書館也在嘗試階段。根據數據分析可知:圖書館安裝環境音樂系統,必須調控好樂曲的音量。音量太大構成喧賓奪主,影響讀者的注意力,導致破壞閱讀興趣;聲音太小卻壓不住噪音,為了使環境音樂達到悅耳動聽而又不受人厭煩,音響的音量必須低于人們的交談聲壓,也比環境噪聲高于4-7dB為宜[7],杜絕混響渾濁不清, 避免污染環境,破壞學習氛圍。環境音樂的聲響達到“若有若無”,為讓讀者專心閱讀的時候就聽不到音樂,當放松的時候就能聽得到美好的樂曲……。
環境音樂是一個新生事物引入高校圖書館,希望圖書館員認真的嘗試和實踐,在實踐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規, 要勇于創新大膽改革。綜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環境音樂可以加強讀者的記憶力以及注意力,又能減小環境噪聲、減輕讀者的學習壓力,拉近了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
參考文獻
[1] 郭聲健,陳勝國.論環境音樂的學習輔助功能[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4):39-42.
[2] 張建國.環境音樂的教育功能[J].電影評價,2011(5):90-91.
[3] 華敏.環境音樂對現代生活的影響[J].音樂創作,2009(3):113-114.
[4] 王曉蘭.論高職圖書館里背景音樂的應用與選擇[J].藝術研究,2009(11):26-27.
[5] 趙雅麗.淺談以《愛和樂》作高校圖書館的背景音樂[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29-30.
[6] 趙青.高校圖書館背景音樂的運用[J].工作實務交流,2012(13):143-144.
[7] 吳畏.淺析背景音樂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J].圖書館工作研究,2011(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