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紅,王佳萍
(祥云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云南 祥云 672100)
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研究
——以云南祥云農信社為例
孫光紅,王佳萍
(祥云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云南祥云672100)
[摘要]近年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緊緊抓住祥云縣列為云南省第一批高原特色農業示范縣的契機,堅持“立足生態、興修水利、做強產業、經營城市、突出科教、和諧發展”的思路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糧食、烤煙、蠶桑、林果、無公害蔬菜、畜禽養殖、中藥材等產業為重點,進一步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而農信社作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支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責無旁貸,截至2015年9月末,共發放高原特色貸款35150萬元。
[關鍵詞]農信社;現代農業發展;對策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219
1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概況
1.1高原特色農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
培植有糧食、蠶桑、蔬菜、林果、畜禽、中藥材等特色生產基地,其中:蠶桑基地8.9萬畝,預計產值2.1億元;蔬菜12.37萬畝,綜合產值預計12億元;糧油基地45.84萬畝,產量19.85萬噸;核桃基地62.21萬畝,預計產值1.82億元;云南紅梨2.57萬畝,預計產值1.56億元;中藥材1.34萬畝,預計產值1.56億元。漁業養殖面積2.96萬畝,預計產值達1.43億元。生豬和禽蛋兩大畜牧支柱產業發展迅猛,畜牧業產值預計23.7億元。
1.2主導產業及龍頭企業聚集發展
形成了以云南龍云大有實業有限公司、祥云縣品位經貿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為主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全縣農業龍頭企業達26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3戶、州級重點龍頭企業1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715家,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1家、省級示范社6家、州級示范社3家。培植家庭農場56家,其中州級示范家庭農場3家。規劃建設泰鑫、懷寶等10個現代農業莊園,其中泰鑫現代農業莊園被列為省級莊園,云南懷寶核桃精品莊園被列為州級莊園。2014年全縣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16億元,增加農民收入2.5億元,出口創匯6500萬美元。
1.3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全縣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4個,認證綠色食品 “米甸懷寶”牌泡核桃等21個;認證有機食品速凍牛肝菌等11個。
1.4土地流轉彰顯活力
全縣累計流轉土地6.8萬畝,已建成微灌、管灌、噴灌、滴灌、大棚等高效節水設施農業面積9860畝,實現產業效益9242萬元,有55028個勞動力從土地上分流出來,人均增收620元,實現農民增收2.4億元。
1.5莊園經濟快速發展
規劃建設了泰鑫、龍云、懷寶、萬祥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莊園。其中泰鑫現代農業精品莊園建設項目公司積極籌措項目建設資金,認真落實各項規劃要求,累計完成投資4600多萬元,初步建成集特色林果種植、生產、加工、休閑、觀光、體驗、展示、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精品農業莊園。
2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2.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祥云是全省有名的老旱區,干旱缺水,自然災害重,農業水利化程度低,農田水利設施不健全,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特別是近五年來,由于受全球氣候異常、生態屏障破壞嚴重等影響,干旱少雨天氣逐年增多,支撐農業生產的地表水大面積枯竭貧乏,供水不平衡。水資源不足已成為制約全縣農業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瓶頸。
2.2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龍頭企業總體規模偏小,全縣僅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戶,省級13戶,州級12戶。大部分農業企業規模較小,加工能力弱,產品技術含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拉動和輻射能力不足。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處于邊發展、邊規范,先發展、后規范的初級階段,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二是大部分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轉化水平低,產業鏈短,產品質量檔次不高,多數以賣初級原料為主。三是農產品加工、包裝、冷鏈物流、銷售等配套產業發展緩慢,規模化生產基地大多數無預冷庫,冷鏈、加工體系建設滯后,配套設施不完善,優勢特色農產品耗損大,增值低,造成企業生產成本增加效益較低。
2.3缺乏科學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
一是農戶的參與面不廣,大部分農戶把土地流轉給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后,外出打工或就地務工,直接參與農業產業開發的少。二是農戶與龍頭企業、龍頭公司和中介組織之間的利益聯結,大多數還停留在松散的結合上,還未形成規范、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和科學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
2.4產業基地分散
雖然全縣已經對相關產業進行了全面規劃,但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各鄉鎮還沒有科學、統一的產業布局規劃,對產業合理布局引導不足,導致產業基地規模小而分散,不利于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基地。
2.5中小企業融資難
由于農業具有的弱質性和脆弱性,農業種植風險較大,同時,由于農業企業效益周期相對較長,市場風險較大,農業產業基地固定資產少,流轉的土地還不能作為抵押物,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抵押擔保物質少,中小企業貸款比較困難。
3祥云聯社應對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3.1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一是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整合各部門土地整理、農業開發、現代煙草基地、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扶貧片區開發等項目,重點發放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二是加強支持水利設施建設。發放水投貸款3500萬元,用于民生工程及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農產品的灌溉等。三是抓好特色產業基地配套建設。完善基地內水、電、路等設施,通過市場化運行不斷提供資金支持建立冷庫等服務設施。
3.2打造特色農業園區,強化龍頭企業培育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龍頭企業是關鍵的推動力量。按照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以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為平臺,引導高原特色農業產業要素聚集,打造祥云農業產業示范園區,以點帶面,促進全縣農業從單一型向多功能型轉變,引領全縣功能多元、綠色低碳、經營集約的高原特色農業全面發展。
3.3加強聯動合作,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農民既是最大的主力軍,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一是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立足各類特色優勢產業,鼓勵、引導、支持農民積極組建專業合作社、加入專業合作。積極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建設行動,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辦法,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在自愿基礎上組建聯合社,提高生產經營和市場開拓能力。扶持合作社建設農產品倉儲、冷藏、初加工等設施。二是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龍頭企業采取參股、合作等方式,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系。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業龍頭企業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相互協作”的利益聯結機制,使廣大農民群眾通過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不斷增加,真正在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中得到實惠。三是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從職業教育、行業培訓、專家授課、田間實訓等方面加強教育培訓,更新換代知識技能,及早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四是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賦予農民更加自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創新土地經營新模式,進一步盤活農村土地,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集約化水平。通過轉包、轉讓、互換、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導農村土地使用權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植養殖大戶流轉。
3.4加大投資整合,吸引多方資金投入
加大對高原特色農業的資金投入。在爭取中央和國家各部門支持的同時,更多運用金融服務和市場融資手段解決特色農業企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要充分發揮高原特色農業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品牌優勢、氣候優勢,包裝組合擴大融資功能和融資亮點,要通過政府投資、民間投資、平臺融資、直接融資、資源換資、銀行借貸、招商引資、利用外資“八資并舉”,依靠產業引導、投融資平臺、資源稟賦等多種途徑和方式,解決好特色產業發展資金籌措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