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帆 何 巍
(1.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0;2.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280)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就業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協同理論認為,任何復雜系統,各要素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的相互作用,當外界控制參量達到一定的閾值時,各要素之間表現出協調合作,子系統之間就會產生協同作用,發揮出1+1>2的協同效應。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是要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為核心,由學校、企業、行業、社會等多方參與,將教育、管理、服務等高校育人功能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相結合的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
筆者擬基于協同理論,試圖探索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兩個系統的有機契合互動機制,使其共同發揮出培養大學生和諧健全人格的教育合力。
目前,我國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對于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學目標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思想,就是引導高職生在校期間促進對自身的了解并確定好自己職業目標,規劃好實施路徑,及時反饋并加以調整以實現職業目標。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對自己興趣、特長、個性、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的了解與探索。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減少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人格發展上的心理困惑,具有成熟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大學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較高。而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接納自己、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也正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
“自我認知”、“職業能力”、“職業世界探知”以及“職業決策技術”是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內容。“自我認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礎,也是大學生對準現實“生涯通道”,做好人生規劃的前提。情緒管理與人際交往等內容也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門,更是未來職業生涯的重要技能。“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設計活動,進行著自我的心理調節,能在智力、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方面都得到正常發展,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1]因此,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交叉,共同促進。
隨著社會與高職院校對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態關注度的提升,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形式已逐漸從以往的說教式解放出來,形成富有鮮明學科特點的,以心理活動與課堂研討相結合為主,再結合案例教學、視頻教學等其他方式為輔的特色體驗式教學形式。還有與之配套的特色課外輔助——心理咨詢與團體心理輔導,皆有效地幫助高職生自我心理調適。
雖然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沒有形成自身固有的教學形式,但是許多學者認為可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形式進行科學延用。如陶炳勇(2009)提出開展以成功心理為核心的心理素質訓練活動,可通過心理分析、心理訓練和行為訓練,強化受訓者的積極心態、規劃成功目標、勇于成功實踐,是作為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助教學不錯的選擇。[2]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積極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幫助大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注重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以進行合理的人生定位,并及時解決大學生在求學、就業等各個階段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從而,最終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綜合教育模式。[3-5]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開展與實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應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身心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分階段、分步驟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應根據職業生涯規劃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結合本校、本專業特點設置課程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前瞻I生、確定性、實用性、實踐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心理健康教育綜合課程體系。而且,針對大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應建立適合不同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切勿搞一刀切的課程體系。其次,改革教學方法,將職業生涯規劃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避免單純、枯燥的純理論課教學,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宣傳職業規劃的內涵、意義和作用[7]。
目前高職師資缺少的正是那些真正有相關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這使學生真正了解職業世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方面應鼓勵有志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到相關行業學習交流,支持他們參加“職業規劃師”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及培訓工作,另一方面聘請相關行業領域的“能工巧匠”和“專業人士”到大學兼職擔任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同時,對這些教師進行心理學知識的培訓。通過幾方面努力,建設、培訓一支心理學知識背景和專業知識背景相結合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師資隊伍。
[1]許一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10(18):79-80.
[2]陶炳勇.探索高職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J].現代企業教育,2009(6):35—36.
[3]張迎,羅軒萍.后金融危機時代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13(9):80 一 82.
[4]蘭先芳.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3(4):89—90.
[5]劉甜甜,張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研究與走向分析[J].黑龍江高教究,2013(6):99—101.
[7]傅梅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指導體系構建[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s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