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霞
(青白江區人民醫院 四川 成都 610300)
肩周炎是發生于肩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滑囊及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研究發現,上述部位出現炎癥會導致患者的肩關節出現粘連,從而影響其肩關節的活動能力。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用臂叢麻醉下肩關節手法松解術配合個性化療法對肩周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不錯,可有效地改善其臨床癥狀,促進其肩關節功能的恢復。為了進一步探討此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0年8月~2014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我們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實驗組患者的年齡在39~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37±9.07)歲。他們的病程在1~19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3.21±0.45)個月。在這些患者中,合并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有20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0例,出現偏癱的患者有4例,肩關節出現軟組織損傷的患者有6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38~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33±9.15)歲。他們的病程在2~19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3.26±0.33)個月。在這些患者中,合并類風濕的患者有19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1例,出現偏癱的患者有3例,肩關節出現軟組織損傷的患者有7例。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制定的關于肩周炎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對其均進行了臂叢麻醉下肩關節手法松懈術。在進行手術前,對這些患者均進行常規的心電監護,為其開通靜脈通道后,對其患側上肢進行高位臂叢麻醉,并對其手術部位進行常規的消毒、鋪巾。用七號針頭在患者前、中斜角肌的肌間溝與橫突平面的交叉點入路,在此處注入10ml的利多卡因。在麻醉藥物注射完畢的20分鐘后,對患者患側上肢的肩關節進行松解。具體的方法是:指導患者取仰臥位,臨床醫生站在其床頭,用一只手固定住患者的肩部,用另一只手托住其肘部,然后旋轉其肩關節。在進行此項動作時,應確保患者手術部位的肌肉處于放松的狀態。臨床醫生抓住患者的肩部,確保其患肢向外伸展90°,然后指導其將患肢舉過頭頂,對其患肢進行內收60°、外展90°、內旋90°、外旋60°、后伸45°等動作。上述動作完成后,臨床醫生將患者的肩關節進行上提、外拉,以松解其肩關節囊下部出現粘連的部位,進而擴大其肩關節的間隙。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患者的肩關節進行松解的過程中,臨床醫生的力度應適中,以免使其肩關節脫位或骨折。在此基礎上,對實驗組患者使用個性化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根據患者的病因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對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應在控制其血糖水平的基礎上指導其進行上肢的功能鍛煉;對于病程較長的患者,當其肩關節再次出現粘連的情況時,應再次對其肩關節進行松解治療;對于肩關節疼痛程度較嚴重的患者,應在其患側上肢的喙突、腱鞘等部位進行局部封閉治療;對于出現偏癱的患者,應在其肩關節的關節腔內進行加壓注射治療,并在治療的后期對其進行肩關節的被動訓練,以恢復其肩關節的活動能力;對于合并有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應對其進行肩關節沖洗治療,并在其肩關節的關節腔內注入阿爾治注射液。此療法的療效若欠佳,應使用肩關節鏡對患者的肩關節進行松解治療。
本次研究的療效評定標準是:①治愈:進行治療后,患者肩關節的活動能力恢復正常,其肩部疼痛的癥狀消失。②有效:進行治療后,患者肩關節的活動能力基本恢復正常,其肩部疼痛的癥狀有所改善。③無效:進行治療后,患者肩關節的活動能力無改善,其肩部疼痛的癥狀無改善或在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使用SF-MPQ量表對兩組患者肩關節的功能進行評定。該評分標準的總分為45分。得分越低,說明患者肩關節的活動能力越好。
我們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治療后,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行治療效果的比較(n,%)
進行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肩關節功能的平均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后其肩關節功能評分的比較(n,分)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1]。近年來,肩周炎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此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目前,臨床上多用臂叢麻醉下肩關節手法松解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該療法可有效地改善此病患者肩關節的活動能力[3]。由于肩周炎患者存在較大的個體化差異,其病因、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受損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為了確保此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在對其進行上述治療的基礎上,臨床上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個性化治療。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臂叢麻醉下肩關節手法松解術配合個性化療法治療肩周炎的效果顯著。此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周肆華,歐陽偉,楊軍等.臂叢麻醉下不同次數手法松解治療肩周炎的對比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2):180-181,198.
[2] 黃林升,林孫枝,黃孟華等.臂叢麻醉下肩關節手法松解+松動手法治療粘連期肩周炎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7):282-283.
[3] 蘇國宏,朱俊琛,羅建明等.臂叢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臨床觀察[J].頸腰痛雜志,2012,33(4):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