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娟 葉紅珍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此病患者以外周關節存在非特異性炎癥為主要的臨床表現。此病患者多為女性。目前,我國RA的發病率為0.32%~0.36%[1]。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RA)根據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對其進行X線檢查、類風濕因子檢測的結果制定了關于RA的診斷標準。但是,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RA患者其骨關節已經受損,因此,該診斷標準并不適用于對RA患者的病情進行早期診斷。2010年,美國風濕病學學會(ACR)和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聯合修訂并推出了對RA進行診斷的新標準[2]。在該標準中,將血清抗-CCP抗體、RF、CRP及ESR作為對RA患者進行實驗室檢查的主要指標。為了進一步探討血清抗-CCP抗體、RF、CRP及ESR的水平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相關性,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00 例RA患者、200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200例健康人。我們將200例RA患者設為RA組,將200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設為非RA組,將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200例健康人設為對照組。在RA組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60例。他們的年齡在 20~76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13.6)歲。這些患者的癥狀均符合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在2010年制定的關于RA的診斷標準。在非RA組中,有男性患者55 例,女性患者145 例。他們的年齡在17~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12.4)歲。在這些患者中,有骨關節炎患者134 例,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14例,有強直性脊柱炎患者9例,有干燥綜合征患者10例,有系統性硬化癥患者4例,有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5例,有多發性肌炎患者5 例,有痛風性關節炎患者19例。上述患者的癥狀均符合臨床上關于所患疾病的診斷標準。在對照組中,有男性受檢者50例,女性受檢者150例。他們的年齡在18~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12.8)歲。三組受檢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為三組受檢者均采集3~5ml的空腹靜脈血,將采集的血液標本放在室溫下靜置30分鐘后,將其放到離心機中進行5分鐘的離心處理,離心機的轉速為3500r/min。對所得的血清分別進行抗-CCP抗體、RF、CRP水平的檢測。使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對這三組受檢者的血清標本進行抗-CCP抗體水平的檢測,檢測儀器為羅氏COBAS6000電化學發光儀。使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對這三組受檢者的血清標本進行RF、CRP水平的檢測,檢測儀器為美國BECKMAN IMMAGE800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同時,為三組受檢者分別采集2ml的全血標本,使用意大利自動血沉儀對這三組受檢者的全血標本進行ESR的檢測。本次研究使用的試劑均為檢測儀器的配套試劑。
對血清抗-CCP抗體、RF、CRP及ESR進行檢測的結果判定為陽性的標準是:①血清抗-CCP抗體檢測結果大于25IU/mL。②血清RF的檢測的結果大于20IU/mL。③血清CRP的檢測結果大于5mg/L。④男性受檢者進行全血ESR檢測的結果大于15mm/h,女性受檢者進行全血ESR檢測的結果大于20mm/h。
我們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檢測結束后,在RA組中,進行血清抗-CCP抗體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164例,其陽性率為82%。進行血清RF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156例,其陽性率為78%。進行血清CRP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112例,其陽性率為56%。進行全血ESR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118例,其陽性率為59%。在非RA組中,進行血清抗-CCP抗體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11例,其陽性率為5.5%。進行血清RF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14例,其陽性率為7%。進行血清CRP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95例,其陽性率為47.5%。進行全血ESR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86例,其陽性率為43%。在對照組中,進行血清抗-CCP抗體、RF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受檢者均為0例,其陽性率均為0。進行血清CRP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受檢者有11例,其陽性率為5.5%。進行全血ESR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受檢者有13例,其陽性率為6.5%。RA組受檢者進行血清抗-CCP抗體、RF、CRP及ESR檢測的陽性率均高于非RA組及對照組的受檢者,組間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RA組和非RA組受檢者進行血清抗-CCP抗體、RF檢測的陽性率相比差異均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RA組和非RA組患者進行血清CRP及ESR檢測的陽性率相比差異均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三組受檢者進行血清抗-CCP抗體、RF、CRP及ESR檢測結果的比較(n)
近年來,臨床上通常使用血清抗-CCP抗體、RF、CRP及ESR聯合檢測法對RA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3]。2000年,在荷蘭學者Schellekens等人的研究中,首次將人工合成的血清CCP作為檢測RA的抗體。后續的研究表明,進行血清抗-CCP抗體的檢測在診斷RA方面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血清抗-CCP抗體水平的升高不僅會出現在RA癥狀發生之前,而且,血清抗-CCP抗體的水平能直接反應出RA患者關節的炎癥及損傷的程度[4]。血清RF是RA患者的機體在受到感染、創傷后其體內IgG分子發生的變性,該成分可以刺激機體產生抗變性IgG的自身抗體,是臨床上診斷RA的一種常見的血清學指標。但是,該成分在正常的老年人及患有感染性疾病、腫瘤疾病及其他結締組織疾病患者的體內也都存在,因此,不能將其作為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早期診斷的特異性指標。血清CRP是機體在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癥性刺激時由肝細胞合成的一種急性時相蛋白。臨床上通常將血清CRP及ESR作為對RA進行輔助診斷的實驗室指標。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血清抗-CCP抗體、RF、CRP及ESR的水平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均有一定的相關性。用這幾項指標聯合檢測法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準確率高,該檢測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葉偉勝,張鐵良.類風濕關節炎流行病學進展[J].國際骨科學雜志,2009,30(3):144-147.
[2] Aletaha D,Neogi T,Silman AJ,etal.2010 rheumatoid arthrit 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 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Arthritis Rheum,2010,62(9):2569-2581.
[3] 張卓莉.類風濕關節炎新的分類標準誕生[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3):212-214.
[4] Papadopoulos NG,Tsiaousis GZ,et al.Dose the presence of anti-CCP autoantibodies and their serum levels influenc e the severity and activi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 ients?[J].Clin Rev Allergy Immunol,2008,34(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