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潔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1-2]。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漸增高的趨勢,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也隨之上升[3]。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病情較重,病程較長。研究發現,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是改善其預后的重要措施[4]。近年來,我院對此病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將相關的情況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58例患者均為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西醫組和聯合組,每組各29例患者。在西醫組患者中,有女性11例、男性18例,其年齡為20-76歲,平均年齡為(59.56±11.42)歲,其病程為7-20個月,平均病程為(13.6±6.2)個月 。聯合組患者的年齡為21-77歲,平均年齡為(60.13±9.32)歲,其病程為8-21個月,平均病程為(14.1±5.9)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患者的年齡在20歲以上。②患者未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③患者對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藥物不過敏。④患者未患有心腦血管疾病。⑤患者對治療方案的依從性較好。⑥患者的肝腎功能正常。⑦患者未患有精神疾病。
為兩組患者應用口服類降糖藥和胰島素進行常規西醫治療,根據其血糖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其用藥的劑量和種類,防止其發生氮質血癥等并發癥。控制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將其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限制在0.8g以下。在必要時可為患者應用氨基酸或α-酮酸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對其進行降血壓治療,并積極改善其GFR、減少其尿白蛋白的排出率[2],防止其發生功能性GFR下降。為患者合理地使用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心臟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及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阿司匹林或肝素等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為西醫組患者應用ACEI蒙諾(批準文號:國藥準字911987H09;生產企業: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進行治療,其用法是:每日服一次,每次服10mg。在為聯合組患者采取西醫組患者治療方案的基礎上應用中藥進行治療,其處方為:黃芪50g、茯苓皮20g、紅花12g、太子參12g、茯苓15g、丹參15g、澤瀉15g。將上述藥物用500ml的清水煎煮至剩余200ml的藥液,每天服一劑,分2次服下。若患者有水腫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絲瓜絡、車前子。若患者有瘀血的表現可在此方中加入桃仁、川芎。若患者有蛋白尿的表現可在此方中加入僵蠶、全蝎。若患者有濕熱內蘊的表現可在此方中加入虎杖。若患者有大便不暢的表現可在此方中加入大黃。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對比觀察其臨床療效及癥狀積分。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定為以下級別:(1)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尿蛋白的指標逐漸恢復正常,在24個小時內其血糖、蛋白定量的水平下降50%以上,其肝腎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一定的改善,其尿蛋白的指標有所降低,在24個小時內其血糖、蛋白定量的水平下降1/3~1/2,其肝腎功能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沒有改善,甚至進一步加重。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評估兩組患者發生疲乏無力、口干咽燥、腰酸腰痛、肢體浮躁等癥狀的積分,若其某項臨床癥狀消失可評定其該癥狀的積分為0分,若其某項臨床癥狀較輕可評定其該癥狀的積分為1分,若其某項臨床癥狀為中等程度可評定其該癥狀的積分為2分,若其某項臨床癥狀較重可評定其該癥狀的積分為3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 ±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進行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1%。西醫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9.3%。與西醫組患者相比,聯合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療效的分析 [n(%)]
與西醫組患者相比,聯合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疲乏無力、口干咽燥、腰酸腰痛、肢體浮躁的癥狀積分較優,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各項癥狀積分的分析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可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實踐證實,對此病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有效控制其血糖,保護其腎功能[5]。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西醫組患者相比,聯合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與西醫組患者相比,聯合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疲乏無力、口干咽燥、腰酸腰痛、肢體浮躁的癥狀積分較優,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可見,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取得確切的效果,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余淵,陳曉文.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4,12(06):795-797.
[2] 孫向輝.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05):165.
[3] 陳培智,陳紹輝,李樹浩,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2,12(03):145-147.
[4] 謝龍.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12(31):3464-3465.
[5] 李芳,鐘軍華,林丹.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38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3,12(0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