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華
偏頭痛是臨床上神經內科的常見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搏動性頭痛、惡心和嘔吐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聯合使用中醫辯證療法和常規西醫療法對偏頭痛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的有效性,筆者對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4例偏頭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4例偏頭痛患者。這5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1)其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偏頭痛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2)他們均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血液系統疾病。(3)他們均未患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我們將這54例患者隨機分為辨證組和常規組,每組各有27例患者。在常規組27例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18例。本組患者的年齡在18歲至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6±3.4)歲。本組患者的病程在6個月至1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6±1.1)年。本組患者中有瘀阻腦絡型偏頭痛患者13例,有肝郁氣滯型偏頭痛患者9例,有肝陽上亢型偏頭痛患者5例。在辨證組27例患者中,有男性10例,女性17例。本組患者的年齡在17歲至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1±3.5)歲。本組患者的病程在6個月至9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6±1.4)年。本組患者中有瘀阻腦絡型偏頭痛患者12例,有肝郁氣滯型偏頭痛患者10例,有肝陽上亢型偏頭痛患者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為常規組患者使用常規西醫療法進行治療。進行常規西醫治療的方法是:使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對患者進行治療,每日服1次,每次服5mg。
1.2.2 在使用常規西醫療法進行治療的基礎上,為辨證組患者加用中醫辨證療法進行治療。進行中醫辨證治療的方法是[3]:(1)使用活血通絡的中藥方對瘀阻腦絡型偏頭痛患者進行治療。該中藥方的藥物組成和用法為:赤芍10g、葛根30g、紅花5g、丹參30g、桃仁10g、佛手10g、生龍骨30g、川牛膝10g、生牡蠣30g、川穹10g。將上述藥物一起入鍋用適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兩次服下,應連續用藥2個月。患者若伴有氣虛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黃芪。患者若伴有煩躁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天麻。患者若伴有惡心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法半夏與竹茹。患者若伴有腎虛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枸杞子。(2)使用理氣解郁的中藥方對肝郁氣滯型偏頭痛患者進行治療。該中藥方的藥物組成和用法為:丹參12g、柴胡12g、珍珠母30g、郁金10g、全蝎末5g、白芍12g、川穹15g、白蒺藜10g、炒枳殼6g、醋元胡10g。將上述藥物一起入鍋用適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兩次服下,應連續用藥2個月。患者若伴有耳鳴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鉤藤。患者若伴有口干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龍膽草。患者若伴有胃脹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麥芽。(3)使用平肝熄風的中藥方對肝陽上亢型偏頭痛患者進行治療。該中藥方的藥物組成和用法為:珍珠母30、川牛膝10g、天麻10g、生牡蠣30g、僵蠶10g、生白芍5g、石決明30g、鉤藤10g、全蝎末5g、佛手片10g、麥芽30g、炒梔子9g。將上述藥物一起入鍋用適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兩次服下,應連續用藥2個月。患者若伴有痰濁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白芥子和膽南星。患者若伴有便秘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龍膽草。患者若伴有惡心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陳皮。患者若伴有嘔吐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法半夏。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顯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2)有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3)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好轉,甚至在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我們使用SPSS14.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后,在常規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11例,為有效者有10例,為無效者有6例,常規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7.78%(21/27)。在辨證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14例,為有效者有12例,為無效者有1例,辨證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30%(26/27)。辨證組患者進行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χ2=4.10,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n(%)]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聯合使用中醫辯證療法和常規西醫療法進行治療的辨證組患者其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獨使用常規西醫療法進行治療的常規組患者。
綜上所述,聯合使用中醫辯證療法和常規西醫療法治療偏頭痛的臨床效果確切。此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倪進軍,趙艷敏,王鈴清.偏頭痛中醫分期治療與辨證分型研究的不足及對策[J].遼寧中醫雜志,2014,08:1632-1634.
[2] 王濤.偏頭痛的中醫內科治療體會[J].甘肅科技,2014,12:145-146.
[3] 程艷芳.偏頭痛的中醫內科治療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32:167-168.
[4] 劉素紅.淺析偏頭痛的中醫內科治療體會[J].科技創新導報,2 015,0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