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燕
黏膜下子宮肌瘤是子宮肌瘤中最常見的一種。此病患者約占子宮肌瘤患者總數的45%。臨床研究發現,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多為育齡女性,她們可出現月經提前或延后、經期延長、經血量過多、有血塊等癥狀,從而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過去,臨床上一直使用開腹手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但此療法存在手術時間長、患者在術后恢復慢和病情的復發率高等缺點,因此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用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具有手術用時短、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少、在術后恢復快和病情復發率低等優點。為了進一步證實用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效果,我們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這100例患者的病情均經B超檢查得到確診[2]。她們的年齡在24~5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9歲。她們中有0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65例,I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25例,II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10例,有單發性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86例,多發性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14例。我們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為開腹組和宮腔鏡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肌瘤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使用傳統的開腹手術對開腹組患者進行治療。進行開腹手術的方法是: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下腹部做一個8~12cm長的切口,鈍性分離脂肪和肌肉組織,使子宮充分暴露。切除肌瘤,對出血點進行縫合止血,然后縫合手術切口。
1.2.2 我院使用宮腔鏡電切術對宮腔鏡組患者進行治療。進行宮腔鏡電切術的方法是: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用宮頸擴張器對患者的宮頸進行適度的擴張,然后經陰道探入宮腔鏡,找到肌瘤所在的位置。用宮腔鏡上的電切刀切開并剝離部分子宮黏膜,使肌瘤充分暴露,然后從肌瘤的蒂部徹底對其進行切除,并使用電凝法對出血點進行止血[3]。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的用時、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術后疼痛癥狀的評分和病情的復發率。其中,患者術后疼痛癥狀評分的滿分為10分。患者術后疼痛癥狀的評分越高,說明其術后疼痛的癥狀越嚴重[4]。
我們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采用χ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宮腔鏡組患者手術的用時和住院的時間均明顯短于開腹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明顯少于開腹組患者,其術后疼痛癥狀的評分和病情的復發率均明顯低于開腹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治療指標的比較
子宮肌瘤是育齡女性常見的生殖系統良性腫瘤。在各種類型的子宮肌瘤中,以黏
膜下子宮肌瘤的發病率為最高。過去,臨床上一直使用開腹手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但此療法存在手術時間長、患者在術后恢復慢和病情復發率高等缺點,甚至可導致患者失去生育能力。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使用宮腔鏡電切術對50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了治療。
宮腔鏡電切術是在宮腔鏡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子宮肌瘤治療術[5]。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用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對患者身體正常器官(尤其是子宮)和組織的損傷較小,而且對肌瘤切除的更為徹底。
總之,用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具有手術用時短、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少、在術后恢復快和病情的復發率低等優點。因此,進行宮腔鏡電切術可作為臨床上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優選方法。
[1] 黃瓊,譚訓清,崔紅.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41例臨床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2) :340-341.
[2] 田兆華,李小麗.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內·外科版).2009.22(11) :983-985.
[3] 邱春萍,胡小英.宮腔鏡電切術對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藥,2010.14(8) :956-957.
[4] 工粉香.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41例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20):3227-3228.
[5] 鮑春曉,羅劍橋,羅武珍.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5(5):4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