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瑾
冠狀動脈病變是指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導致血管腔發生阻塞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心絞痛、心律不齊、惡心、嘔吐以及發熱等,嚴重者甚至可引發心力衰竭與心肌梗死,從而危及其生命[1]。有研究表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高低與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關性[2]。為了進一步探討血清中Hcy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100例冠狀動脈病變患者和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100例健康人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冠狀動脈病變患者與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100例健康人。這100例冠狀動脈病變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冠狀動脈病變的診斷標準,均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被確診患有冠狀動脈病變,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絞痛。在這100例冠狀動脈病變患者中,伴有不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有55例,伴有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有45例,有三支動脈病變的患者28例,有雙支動脈病變的患者48例,有單支動脈病變的患者24例。我院將55例伴有不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設為觀察1組,將45例伴有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設為觀察2組,將100例健康人設為對照組。在觀察1組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齡為42~74歲,平均年齡(58.6±6.1)歲。在觀察2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齡為44~72歲,平均年齡(57.6±7.3)歲。在對照組人中,有男性58例,女性42例,其年齡為43~73歲,平均年齡(58.9±7.8)歲。三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三組研究對象均進行血清Hcy檢測,具體的檢測方法是: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的外周靜脈血15ml,并將抗凝劑加到血液標本中,用2000r/min的速度對這些血液標本進行15min的離心處理,分離出血清。使用HCY定量檢測試劑盒與酶聯免疫檢測法檢測這些血清標本中Hcy的含量。
1.2.2 我院對觀察1組患者和觀察2組患者均使用西門子血管造影機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具體的方法是:讓研究對象平臥在手術床上,對其進行局部麻醉與常規消毒鋪巾,然后使用多功導管與5號超滑導絲對其右臂的橈動脈進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立即經導管為其注入25mg的肝素鈉和200μg的硝酸甘油,以預防其出現血栓與橈動脈痙攣等情況。然后經導管注入造影劑,先對研究對象進行左側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再對其進行右側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檢查結束后,拔出患者動脈內的導管,并對穿刺點進行加壓包扎。
觀察并記錄三組研究對象血清中HCY的水平以及其病變冠狀動脈外彈力膜的面積、管腔的面積與偏心指數以及管腔內斑塊的面積與負荷。
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X—±S)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1組與觀察2組患者血清中HCY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人,且觀察1組患者血清中HCY的水平明顯高于觀察2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三組研究對象血清中HCY水平的比較
三支、雙支及單支冠狀動脈病變患者血清中HCY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人,且三支動脈病變與雙支動脈病變患者血清中HCY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單支動脈病變患者,三支動脈病變患者血清中HCY的水平明顯高于雙支動脈病變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不同的患者與健康人血清中HCY水平的比較
觀察2組患者病變動脈管腔的面積與偏心指數以及管腔內斑塊的面積與負荷均明顯優于觀察1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病變動脈外彈力膜的面積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觀察1組與觀察2組患者病變狀動脈相關指標的比較
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冠狀動脈病的發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3]。臨床研究表明,該病患者血清中HCY的水平會出現明顯的升高[4]。HCY是氨基酸半胱氨酸的異種,它是由細胞內蛋氨酸發生脫甲基化反應而產生的物質。人體內HCY的代謝一旦發生異常,細胞內聚積的HCY就會進入到血液之中,從而導致血清中HCY的水平急劇上升[5]。通常來說,人體血清中HCY的水平為5~15μmol/L,超出此范圍即表示HCY的水平出現了異常升高[6]。
本此研究的結果表明,冠脈病變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HCY水平上升的情況,且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較穩定性心絞痛者其血清中HCY水平上升的幅度更大。另外,該病患者冠脈病變的支數越多,其血清中HCY的水平就越高。這與陳湘桂[7]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見,冠狀動脈病變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與其血清中Hcy的水平呈正相關。因此,臨床上可將血清中Hcy水平的高低作為檢測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
[1] 王帥,趙紅麗,李潞等.絕經期后女性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及傳統危險因素的關系[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6):301-304.
[2] 戴瑞,張良良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和N-末端腦鈉肽水平與急性冠脈綜合征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7):1935-1937.
[3] 呂強,靳春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5):626-626,627.
[4] 郭曉寧,牛永紅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和亞臨床炎癥因子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相關性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0):1062-1063.
[5] 李曉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應蛋白在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評估中的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20-22.
[6] 肖林,楊亞丹等.中老年人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含量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2):2621-2622.
[7] 陳湘桂,仇昌智等.冠心病患者不同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9,25(8):6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