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文
肝膽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療法對肝膽疾病患者進行治療[1]。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進行肝膽外科手術的患者極易在術后發生腹腔感染的并發癥。發生此并發癥的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很容易合并彌漫性腹膜炎,進而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2]。有研究認為,對進行肝膽外科手術后發生腹腔感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效果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而加快其康復的速度[3]。為了進一步驗證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近期我院收治的100例進行肝膽外科手術后發生腹腔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1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進行肝膽外科手術后發生腹腔感染的患者。這100例患者均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我們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和綜合護理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組的5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他們的年齡在39歲~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4±5.7)歲;他們收縮壓的平均值為(145.9±15.3)mmHg,他們舒張壓的平均值為(75.9±9.5)mmHg。在該組患者中,進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有15例,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有10例,進行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的患者有10例,進行膽腸、胃腸吻合術的患者有5例,進行胰體尾切除術的患者有2例,進行肝部分切除術的患者有3例,進行其他肝膽外科手術的患者有5例。在綜合護理組的5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他們的年齡在38歲~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3±5.1)歲;他們收縮壓的平均值為(147.0±15.0)mmHg,他們舒張壓的平均值為(78.9±8.7)mmHg。在該組患者中,進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有14例,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有11例,進行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的患者有8例,進行膽腸、胃腸吻合術的患者有7例,進行胰體尾切除術的患者有3例,進行肝部分切除術的患者有3例,進行其他肝膽外科手術的患者有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血壓水平及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常規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具體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病情監測、飲食護理、生活護理、用藥護理及健康宣教等。
1.2.2 對綜合護理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方法與常規護理組患者相同)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行綜合護理的方法是:①進行心理護理。進行肝膽外科手術后發生腹腔感染的患者極易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出現悲觀、消極等不良的情緒。這些不良的情緒不僅會影響其治療的效果,還會降低其治療的依從性。所以,護理人員要主動與這些患者進行交談,了解其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并盡量幫助其解決。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告知此類患者發生腹腔感染的原因與治療方法,以穩定其情緒,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②進行飲食護理。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須叮囑其堅持清淡的飲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富含脂肪(如肥肉、動物內臟等)的食物,以免導致其病情復發。③進行并發癥護理。護理人員應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咳痰,以預防其發生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④進行發熱護理。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其體溫的變化。患者的體溫若<38℃,護理人員可先對其進行物理降溫治療,并每隔30min為其測量1次體溫。對于體溫>38℃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遵醫囑為其使用退熱藥進行治療。⑤進行引流管護理。對于術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將其引流管妥善地固定在床邊,并囑咐其在發現引流管出現脫出、滲漏等情況時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同時,護理人員每日須詳細記錄患者引流液的量、顏色和性狀,若發現異常情況,須及時報告醫生并進行相應的處理。
①患者的體溫>38℃。②患者的血WBC值>12×109/L。③患者存在全身感染的癥狀。④患者引流液的性狀發生變化(變渾濁或出現膿性引流液)。⑤患者進行腹部影像學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腹腔內有包裹性積液。在上述各項條件中,符合4項條件者即可被診斷發生了術后腹腔感染。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將這些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3個等級。①顯效:經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進行各項檢查的指標均在正常值范圍內。②有效:經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其進行各項檢查的指標均基本恢復至正常值范圍內。③無效:經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的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在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2)記錄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3)調查并記錄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讓患者填寫我院自擬的對護理服務滿意率調查表了解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該調查表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級別??倽M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數據均采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其中,以(x±s)的形式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并采取t檢驗對其進行對比分析,其計數資料的分析則采取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常規護理組的50例患者中,治療效果被評定為顯效的患者有26例,為有效的患者有19例,為無效的患者有5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0%。在綜合護理組的50例患者中,治療效果被評定為顯效的患者有39例,為有效的患者有10例,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0%。綜合護理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常規護理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分別為:(14.5±4.0)天和86.0%。綜合護理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分別為:(8.2±2.4)天和98.0%。綜合護理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明顯短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和住院時間的對比
腹腔感染是進行肝膽外科手術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因此,臨床上積極探討對進行肝膽外科手術后發生腹腔感染的患者實施有效護理的方法對促進其病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綜合護理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明顯短于常規護理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綜上所述,對進行肝膽外科手術后發生腹腔感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效果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1] 王成惠.肝膽外科術后并發腹腔感染的護理手段[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3):211.
[2] 王瑤,王澎,徐英春,等.SMART監測腹腔感染患者革蘭陰性桿菌體外抗菌藥物敏感性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8(11):967-970.
[3] 程艷爽,呂少誠,徐明月,高國強,路輝,張雯雯,劉同友,史憲杰.肝膽外科術后腹腔感染的綜合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1):4758-4760.
[4] 范雪梅,劉淑麗.對肝膽外科手術引起腹腔感染的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4):54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