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稅法課程是目前我國高校財經專業的重要課程,隨著時代的發展,稅法課程的枯燥、信息更新不及時等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因此,應盡快實行教學改革,以使稅法課程的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稅法》;教學;問題
稅法是會計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稅法課程是目前我國高校財經專業的重要課程,隨著時代的發展,稅法課程的枯燥、信息更新不及時等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因此,如何提高稅法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這是稅法教學改革不允回避的一個關鍵問題。
一、科學選用教材,充實教學內容
市場上,稅法教材數量較大,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絕大多數教材存在如下問題:第一,由于稅收法規的時效性強,政策更新速度快,導致稅收教材極易過時,教學內容總是滯后于現行法規。例如營改增后,某些稅法教材內容更新較慢,往往經過多年才進行改版,根本無法適應稅法不斷修改、完善的要求。第二,稅收教材類型單一,現有稅收教材大多屬于理論教材,而與專業理論教材配套的稅收實訓教材幾乎處于空白狀態。雖然有部分教材配有相應的習題集,但也只是理論訓練題,缺乏實踐訓練的項目指導書,無法起到指導實踐教學的作用。因此,選好教材首當其沖,避免教材編寫的滯后性,加強實踐訓練類的教材指導書。
二、實踐環節有待于提高
《稅法》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絕大多數老師重理論,輕實踐,使實踐環節在整個《稅法》課程教學中流于形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得到實踐機會,因此,應該重視實踐環節,加強校內模擬實訓,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在高仿真模擬實訓室內,這讓學生既熟練掌握了稅收實務流程,又能真切地感受到稅收的趣味性。
三、改進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
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以法律規定的講解為主,然后結合所講內容做適當的練習題,至于如何填制納稅申報表、稅款如何入賬等問題就很少涉及到。教師還是以滿堂灌、填鴨式教學為主,一本教材,從頭講到尾,教師占絕對的主導地位。教師在教學活動進行中,要把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形式。盡可能多地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提出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然后分組進行互動討論,以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教材,啟發學生對直觀材料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和概括。同時,可以將案例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中,通過剖析典型案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稅法》知識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另外,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在實踐課堂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角色互換,體驗工作在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要求,進而學會與人合作與相處。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目前許多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師在課堂上以講授為主,而學生則是以記課堂筆記的方法學習新知識,課后也是以復習筆記上的內容為主。學生長期處于一種盲目跟從狀態,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手段的滯后,使得《稅法》課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教學手段上,既要運用傳統的講授方法,也要采用現代化教授手段。將多媒體課件引入《稅法》課堂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所學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在課件中引用大量的最新法律法規,增加課堂上的信息量,增長學生見識,保證《稅法》課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五、打造高質量的稅法教師隊伍
目前,稅法教師自身的專業結構不合理。稅法課程的綜合性特征,對講授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但目前高校從事稅法教學的教師,或者具備法律方面的專業背景,卻不通曉稅收、經濟方面的專業知識;或者具備經濟、管理的專業背景,卻缺乏對法學原理、理論的深刻學習。稅法教師隊伍的數量缺乏。由于稅法教學起步較晚,從事專門稅法學習的教師人數不多,加之稅法本身專業性極強的特點,較少教師愿意轉到稅法領域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因此,稅法教學隊伍嚴重短缺,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加強稅法教師的培養,特別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使教學真正融入市場,實現以產促教、以教興產、產教結合的育人模式。
綜上所述,應盡快實行教學改革,以使稅法課程的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以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