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李楠++張利紅++田竹芳++成淑英



[摘 要] 目的 探討血清抵抗素(Resistin)與2型糖尿病(T2DM)合并動脈粥樣硬化(AtheH)sclerosis,AS)病變的關系。方法研究共入選130例,分為健康對照組40例,T2DM 90例。根據超聲對I2DM患者頸部及下肢血管斑塊的檢查,分為有AS組及無AS組。分別檢測各組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一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一膽固醇(LDL-C)、糖化血紅蛋白(HhA1C)及血清Resistin水平,并分析血清Resistin水平與T2DM合并AS的關系。結果T2DM及T2DM合并A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升高(JP<0.05);年齡、吸煙及高血壓在T2DM合并AS和無AS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僅有年齡、吸煙及糖尿病病程為T2DM合并AS的危險因素。結論Resistin不是T2DM合并AS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抵抗素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16X(2015)06-0459-03
doi10.3969/1.issn.1009-816x.2015.06.08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已成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其病變基礎為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目前認為除與高血糖、氧化應激及遺傳易感性等因素有關外,慢性炎癥也與其發生、發展關系密切。抵抗素(Re-sistin)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富含半胱氨酸的促炎癥因子,參與調解脂肪細胞的分化,并且影響胰島素的作用。有關Resistin在DM合并AS的研究目前報道少見。因此,本文旨在探討Resistin與T2DM合并AS的關系。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T2DM組為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內分泌科住院的患者,共90例,其中男64例,女26例,年齡35~81歲,平均(59.19±10.06)歲。T2DM的診斷符合1999年WHO專家委員會的診斷標準,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類型糖尿病。對照組為隨機選取我院體檢中心的健康人群,共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齡31~75歲,平均(57.26±8.70)歲。所有實驗者均排除急慢性感染、肝腎功能不全、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吸煙史的定義為目前吸煙和既往吸煙已經戒煙者。
1.2 方法:
1.2.1 各指標測定:所有患者于空腹12h后,次日清晨抽取肘靜脈血。在BIO-RAD Dl0型糖化血紅蛋白儀(美國)上用高效液相法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用日立717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一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一膽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
1.2.2 血清Resistin的測定:使用人Resistin酶聯免疫試劑盒(批號A1010A0156,96T,靈敏度0.5μg/L、美國Phoenix公司)。收集靜脈血3ml, 2h內進行離心,分離抗凝血漿置于- 80℃低溫冰箱保存,待標本收集全后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Resistin,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應用KHBST-360自動多功能酶標儀在450nm處測定吸光度值,繪制標準曲線,得出曲線方程。實驗標本Resistin含量的計算采用ELISA Calc回歸擬合計算程序-v 0.1軟件(由抵抗素試劑盒廠家提供)進行。
1.2.3 超聲檢查:采用Philips iu 22超聲儀器,探頭頻率為5~12Hz。雙側掃查,先縱向后橫向,充分顯示頸總動脈及雙下肢動脈。測量內膜中層厚度(IMT),觀察有無斑塊。本研究將IMT≥1.5mm定義為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1.3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7.0版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兩樣本均數t檢驗。T2DM合并AS的危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T2DM組與對照組臨床一般資料及相關指標的比較:T2DM與對照組年齡性別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2DM組BMI、TG、FBG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1),而HDL-C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1),TC、LDL-C在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差(P>0.05),Resistin濃度在T2DM組升高(P<0.05),見表1。
2.2 T2DM合并AS組與無AS組一般資料的比較:T2DM中合并AS的74例,占82.22%T2DM合并AS組在性別、病程及BMI與無AS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吸煙及高血壓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T2DM合并AS組與無AS相關指標及Resistin的比較:TC、TG、HDL-C、LDL-C、FBG及HbA1C在T2DM合并AS組與無AS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Resistin在T2DM合并AS組升高(P<0.05),見表3。
2.4 T2DM合并AS相關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T2DM合并AS(有=1,無=0)為因變量,以年齡、血壓、吸煙、病程及Risistin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吸煙及病程為T2DM合并AS的危險因素,并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Risistin不是T2DM合并AS的危險因素,見表4。
3 討論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有著受累血管更廣泛、病變更彌漫、管腔狹窄更嚴重的特點,其發病機制極其復雜。endprint
高血糖與DM大血管病變之間的關系爭執較多,多數學者持肯定觀點。DCCT研究顯示HbA.C每下降1%,DM相關病死率降低21%,心肌梗死危險下降14%,腦卒中發生率下降12%。在本研究中,FBG及HbAlC在T2DM合并AS組與無AS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DM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中,除血糖外還有更為重要的危險因素參與。
脂代謝紊亂與AS的發生也密切相關。LDL-C、TG的升高,以及HDL-C的降低是致AS的危險因素。T2DM易合并脂代謝紊亂,Lamarche等研究顯示載脂蛋白B、小顆粒致密LDL-C是T2DM患者發生缺血性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小顆粒致密LDL-C更易進入動脈壁,在內膜下被氧化修飾,而這一過程是AS病變形成的關鍵步驟。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T2DM組TG顯著升高(P<0.01),HDL-C明顯下降(P<0.01),而TC、LDL-C在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并且在T2DM合并AS組與無AS組間,TC、HDL-C、LDL-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可能與T2DM患者行血脂干預措施有關。高血壓尤其是收縮壓的增高,使得血管對內皮舒張因子反應性下降,同時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膠原纖維增生,內膜增厚,脂質氧化、沉積,致粥樣斑塊形成。本研究中,高血壓在T2DM合并AS組與無AS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后高血壓不是AS的危險因素。
年齡是AS的重要危險因素。隨年齡的增加,血管的物理結構及功能發生了變化,血流速度也減慢,使得脂質易沉積在血管內膜,從而導致了全身AS的發生和發展。年齡的增長與AS的發生呈正相關。本研究顯示除年齡,糖尿病病程也是糖尿病合并AS的危險因素。長期的慢性高血糖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致使血小板衍化生長因子分泌增加,進而刺激中膜平滑肌細胞分泌IL-1,TNF-a,活化單核細胞分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引起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增生,導致血管壁增厚;而內皮功能受損,使得擴血管物質釋放減少,內皮細胞與血小板及白細胞的黏附性增強,促進血凝,抑制纖溶,導致血管病變和形成血栓。
吸煙是AS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從多方面致AS,包括血管內皮功能紊亂、炎癥反應、氧化應激、脂代謝紊亂、促血栓形成等。本研究中無論是單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均顯示年齡及吸煙為T2DM合并AS的危險因素。
抵抗素(Resistin)是一種由脂肪細胞特異性分泌的多肽,其表達受性別、年齡、激素、營養狀態、局部因子及藥物等多種因素影響。對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模型研究顯示,隨體質量的增加及血糖的升高,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會相繼發生,其血清Resistin水平亦增高。對ob/ob遺傳性肥胖小鼠和db/db DM小鼠研究顯示,二者體內的血清Resistin水平都明顯升高,Resistin參與肥胖導致的胰島素抵抗發病過程,與T2DM密切相關。而Resistin與AS關系目前研究的不是很多,結果也不一致。Windham等研究顯示,Resistin與頸、股動脈脈搏傳導速度顯著負相關。國內李發紅等研究顯示血清Resistin與AS無相關。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Resistin濃度在T2DM組升高(P<0.05),且在T2DM合并AS組升高(P<0.05),但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Re-sistm不是2DM合并AS的危險因素。
總之,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Resistin不是AS的危險因素。由于本研究中樣本量不夠大,T2DM組中很多研究對象可能已進行了血脂、血糖及血壓的干預,因此使得一些結果出現偏差。因此,需要更大樣本的研究進一步完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