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偉娟


[關鍵詞] 糖尿病;圍絕經期;抑郁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816X(2015)06-0499-02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5.06.23
糖尿病是中年婦女重要的健康問題,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漸升高,且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女性糖尿病的就診率也逐年上升。而中年以后因雌激素的減少,使得胰島素抵抗明顯,血糖不易控制,長期高血糖狀態可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身體健康。
圍絕經期女性是每個婦女必經的重要轉變期,在此階段會有生理或心理之癥狀,導致相當一部分女性有抑郁傾向。同時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研究顯示糖尿病患抑郁比例較一般人高出2至4倍,女性比例較男性高。以往的研究也發現抑郁的發生與血糖控制不佳有關。因此圍絕經期女性糖尿病,疾病特性,圍絕經期癥狀需醫務人員關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門診及住院的女性糖尿病患者110例,納入標準:(1)年齡44~58歲,平均停經年齡48~ 53歲,激素水平發生變化。雌二醇(E2)水平降低,促卵泡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水平上升;(2)無重大器質性病變;(3)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因子宮切除或雙側輸卵管切除等導致的停經;(2)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智障或語言障礙不能準確表達,或不能理解調查內容;(3)有嚴重的合并癥:如嚴重肝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腎功能衰竭等。患糖尿病時間1個月至20年,平均7年。
1.2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及實驗室等方法;抑郁評分采用流行病學中心抑郁量表測(CES-D)。本表在國內外被廣泛的使用在測量糖尿病患者抑郁程度的相關研究中。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5.0版軟件作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以T-test或One-way ANOVA檢驗不同分類中抑郁率的比較,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圍絕經期女性糖尿病患者抑郁得分情況;采用流行病學中心抑郁量表,得分在0~45分之間,平均(12.73±8.74)分,結果以15分為界,≥15分為患有抑郁癥,本文有36例(占32.72%)的糖尿病患者有抑郁癥,有74例(占67.27%)無抑郁癥。
2.2 圍絕經期女性糖尿病在不同條件下抑郁情況比較在不同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工作狀況、服用激素情況之間的抑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l。而結果發現有合并癥的在抑郁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隨著圍絕經期的來臨,女性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的發病率及并發癥的發生較男性增快,國外研究顯示絕經后女性雌激素下降與胰島素抵抗有關,而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血脂異常,高血壓等的共同病理基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均為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的嚴重危險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圍絕經期女性糖尿病患者中有抑郁癥狀的占32.72%,與國外女性糖尿病的抑郁研究結果相近研究顯示女性糖尿病中患抑郁癥的比率介于28%~35%之間。與國內其他研究結果相近。根據Anderson等學者(2001)的統計結果發現糖尿病患者有抑郁癥狀的比例為一般人的2倍,可見女性糖尿病在圍絕經期出現抑郁情緒是相當普遍的。
影響圍絕經期女性抑郁的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抑郁癥得分方面,不同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工作狀況、服用激素情況之間的抑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合并癥的在抑郁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與其他相關糖尿病研究結果相似,有慢性合并癥者其抑郁比例較高。De Croot等學者對27篇糖尿病相關文章進行綜合分析,結果也發現抑郁與糖尿病合并癥間有顯著的影響量(r=0.25),而圍絕經期女性在血糖控制不佳時,更會增加抑郁情緒。可能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病情惡化,需要引起臨床醫生的警惕和關注。
在2015年美國糖尿病協會上,David G.Marrero教授在報告中稱,WHO的資料顯示,精神疾病所致殘障的醫療花費在全球占據所有疾病排行第一位,而精神疾病是可以控制的。盡管目前糖尿病與抑郁間的因果關系尚不確定,但二者間確實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糖尿病患者發生抑郁的風險是普通人的兩倍,同時抑郁可降低整體健康狀態,不僅增加糖尿病風險,而且增加糖尿病的嚴重程度。
臨床發現抑郁癥等神經精神障礙患者中糖尿病發病率較高,推測兩者可能有共同的神經內分泌基礎。但對于這種共病現象是否有內在生物學聯系或同源性尚無定論。相關細節問題,有待進一步分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