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摘要】針對90后大學生呈現(xiàn)出的個性張揚、心理脆弱、易沖動等特點,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緊教育時機、巧用教育方法,引導大學生以“換位思考”的陽光心態(tài)正確應對各種矛盾與沖突。
【關鍵詞】教育時機教育方法 換位思考 學生矛盾
一、案例背景
2014年5月,我任12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輔導員已近兩年時間,對學生都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一天下課,我收到某班學生干部的消息,班上一位同學因考勤問題與紀律委員發(fā)生了沖突,差點大打出手。
二、處理方法
接到消息,我第一時間趕到該班教室,此時發(fā)生沖突的兩名學生已被拉開,但雙方仍摩拳擦掌怒視對方,一副互不服氣的樣子。我把兩位同學及班長叫到旁邊的空教室,先向班長簡單地了解了情況,然后詢問兩位同學事情的起因和經(jīng)過。不料,我這一問,加劇了他們的怒火,兩個人當著我的面吵了起來。本想直接切入問題解決矛盾,沒想到卻操之過急,收效甚微,反而讓事情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于是,我決定先讓他們冷靜下來。我讓他們分別坐在教室的兩邊,在紙上寫下自己覺得“冤屈”的理由,為自己“申冤”;同時,寫下對對方不滿意的地方。趁此機會,我開始認真思考這件事該如何處理。
1.從學生的性格及成長背景出發(fā),尋找適當?shù)奶幚矸椒?/p>
覃某,紀律委員、院團委學生會干事,來自普通工薪家庭,學習成績中上等;為人耿直,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深得老師的信任,但也因其公私分明、不講情面使得個別學生對其略有不滿。
張某,來自單親家庭,學習成績中下等;有時易沖動,雖然學習成績不突出,但對于自己認定的事情較為執(zhí)著。
2.避其鋒芒,換位思考
寫完“自我辯護”后,覃某和張某都已稍微控制了自己的情緒,但他們的怒氣仍然沒有完全熄滅,雙方?jīng)]有任何眼神交流。為了穩(wěn)住他們的情緒,也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這件事情中的不足之處,我給他們說了一個故事:
四個和尚圍著一盞燈,盤腿打坐開始進行“不說話修煉”。幾小時過去了,四個人始終默不作聲。 這時,油燈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一個和尚的眼睛始終盯著那盞燈,見此情景甚為著急,可是他不敢說話。突然,一陣風吹來,燈被風吹得左搖右晃,眼看就要熄滅了。
這個和尚實在忍不住了,他大叫道:“糟糕!燈滅了!”其他兩個和尚一直都是閉目打坐,始終沒有說話。一聽到這個和尚的叫聲,都睜開了眼睛。其中一個和尚斥責他說:“你叫什么?我們是在進行‘不說話修煉.你怎么能開口說話呢!”另一個和尚聞聲大怒,他沖著剛剛說話的和尚說:“你不是也說話了嗎?太不像話了!”
方丈在旁注視著三個弟子,緩緩地說:“你們沒有權利互相指責,在你們指責別人違反規(guī)則時,自己也在違反規(guī)則。”
講完這個故事,教室里一陣寂靜,看得出來,他們都有些動容。
隨后,我又給了他們另外一張紙,讓他們進行角色互換,在紙上寫下假設自己是對方,會如何處理今天的事情。寫完后,我讓他們進行了交換??粗鴮Ψ降奶幚矸椒?,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沖動以及在處理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兩人的頭越來越低。最后,兩個人分別進行了自我批評,并意識到:遇事要冷靜理性,不可心浮氣躁、沖動不計后果;要學會控制、調節(jié)情緒;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敢于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同時應謙讓包容,客觀評價一個人,看到他人缺點的同時還要看到他的優(yōu)點,并學會換位思考。最終覃某和張某握手言和,說笑著離開。
三、案例反思
《學記》有云:“當其可之謂時?!薄皶r過而后學,則勤苦而難成。”學猶如此,教亦如此。學生之間產(chǎn)生矛盾沖突,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是每一位高校輔導員都會面臨的問題。俗話說不打不相識。處理不當,反目成仇;處理得當,得添新友。年輕氣盛的90后大學生,也經(jīng)常用“打”的方式過招,也許互相切磋點到為止,也許竭力求勝出手傷人,其結果完全取決于當事學生的心態(tài)。
在學生出現(xiàn)矛盾沖突且沒有產(chǎn)生惡性后果時,輔導員應適當?shù)亍叭蒎e”,給學生一定的自我反省空間。不分是非對錯,雙方各打二十大板的常規(guī)教育方式,已不適用于個性張揚的90后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輔導員的首要職責是引導學生提高思想境界,培養(yǎng)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一味地批評只會帶來學生反感甚至惱怒的情緒,只要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努力改正,輔導員也不妨“糊涂”一次。在教育的過程中,輔導員也應換位思考,綜合學生各方面的表現(xiàn)分析其動機與原因。只有充分站在學生的立場為學生考慮,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的真情,師生進行情感交流,思想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深入學生內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體來說,大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處理學生沖突與矛盾時,要有一定的預見性,要迅速理清思路,控制局勢,引導事態(tài)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先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掌握學生的心理,抓住時機巧妙地引導學生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反省自我。實踐證明:把握好教育的時間和場合,不僅能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能增進師生感情,使學生茅塞頓開,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