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
[摘 要]在大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加準確地認識自己,并使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要認識到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并能不斷完善高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機制與體系,為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積極的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規劃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4. 079
職業生涯規劃對現代社會的發展來說,是個人所必須掌握的常識,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既是大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滿足社會需求的有效方法。
1 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意義
首先,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我國的教育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從小學階段開始,其教育和教學的重點都是圍繞應試教育展開的,對學生的興趣以及能力的關注較少。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有較大的盲目性,這也就導致大學生對其未來的職業生涯缺乏明確的規劃。所以,必須要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使其能夠準確的了解職業的類型與性質,并能進行科學的自我評價。使其能夠根據職業要求,來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與規范,使得學生既能學習專業知識,也能培養實踐能力[1]。
其次,通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隨著市場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只有找到適合其發展的平臺,才能較好地實現其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我國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就業存在困惑,其中比較集中的原因就是大學生不能明確其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有哪些特點與特長,沒有明確的就業取向,且不能根據就業構建起合理的知識體系,不能利用在校時間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因此,就導致大學生的職業素養較差,即使社會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也不能及時地把握住機會。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制定與自身的實際情況比較匹配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
最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應對社會環境。當前經濟的發展迅速,社會環境愈加復雜,職業環境中存在較多的波動因素,如果大學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就很難保持其職業的連續性,在社會生活中容易被淘汰。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學生作為主體與中心,將實現學生的個人職業生涯的全面、科學、和諧、持續發展,作為其開展教育教學的目標。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就在于,要幫助大學生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并能根據該目標,不斷約束和規范其行為。
2 當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
2. 1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觀念尚未得到普及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不論是對學生個人還是社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步較晚,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還處在初步探索與發展的階段,因此在社會中還未建立起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觀念。而且受到我國教育情況的影響,大多數的大學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觀念。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高中文理分科后,經歷過高考后填報大學志愿的時候,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能力傾向進行填報;學生在進入大學接受教育后,學校不能及時的組織學生參加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就使得學生雖然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比較感興趣,但那時沒有學習該知識的教學環境與機會。這就很容易導致在大學生最終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對自身以及職業缺乏正確的認識,就業時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很多學生盲目就業,頻繁地更換工作,不能實現個人價值。
2. 2 高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縱觀世界的高校建設與發展,西方的發達國家一直比較重視職業生涯的規劃,在其高校中往往能夠建立起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但是在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處在初步發展的階段,雖然有部分高校已經建立起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機構,并能開展和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課程,但是大多數都是將其作為選修課,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且高校的就業生涯規劃指導,也僅僅局限于對面試技巧、擇業心理以及如何寫求職書等層次較低的教育與服務,不能滿足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需求。
2. 3 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的專業化師資隊伍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和科學性較高的持久性工程,要想實現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需要在高校的教學體系中,建立起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隊伍。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大多數的高校中還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職業規劃教師隊伍。一般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通常是由班主任教師或者思想政治輔導員來開展教學與指導。但是這些教師都不具備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且相關的就業指導教師人數相對較少,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2. 4 大學生尚未形成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
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符合大學生自己的職業興趣與能力,在進行規劃時需要對多方的因素進行分析與衡量。在大學階段,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還尚處在探索的階段,因此要對就業的各種可能都進行探索。大學生需要對自己的能力以及市場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權衡與評價。但是根據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尚未正確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忽視職業生涯規劃,尚未形成明確的自我定位。有五成以上的大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發展尚未形成明確的想法,只有不足兩成的大學生能夠形成短期的職業生涯規劃。因為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認識不足,不能建立起與之匹配的學習規劃,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也存在較大的盲目性,不能構建有利于其未來職業發展的知識結構體系。
3 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
3. 1 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
要想不斷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要樹立起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強化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首先,需要高校領導認識到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加強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制;其次,要通過應用現代媒體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宣傳,對其意義、作用等進行詳細的介紹,從而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在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為了實現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對高校的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要求大學生不僅要掌握職業生涯得到相關理論知識,還能及時了解就業的相關信息和就業政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其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2]。
3. 2 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對其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因此就很有必要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其專業化與職業化水平。首先,高校應該充分發揮現有的師資隊伍的作用,可以從中挑選專業素養較強,且實踐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對其進行培訓,并制定積極的激勵措施,從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其次,還要合理地利用一些社會資源,可以在校外聘請一些經驗比較豐富的專家與學者到校講學;最后,高校的領導要充分重視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在評選獎金與職稱中,采取一定的傾斜政策,激發廣大教師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的熱情。
3. 3 引導大學生進行積極的職業生涯規劃
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為了幫助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所學專業與市場中的就業情況,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3]。引導大學生進行積極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對其當前的專業素養以及就業形勢等進行了解,從而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隨著市場中的職業環境發生變化,大學生的職業目標也會隨之變化。因此,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比較牢靠的專業知識和基本的技能素養,還要求學生能夠學會科學規劃的方法。
3. 4 積極引入職業測評體系,幫助大學生正確評價自己
所謂職業測評就是將心理測量結果作為基礎,在職業領域對人的綜合素質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從而能夠為組織和個體兩個層面的職業管理提供參考依據,通常包括職業傾向性測評和職業能力測評。將高測評體系引入到高校的教學系統中,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大學生進行職業測評,學生通過測評結果能夠對其未來的就業能力、動機以及興趣和個性等各方面的特點進行初步的了解與分析,能夠明確其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的優點與優勢,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結合市場中對該職業的要求以及自己所學的職業的特點,確定未來的就業目標。高校積極引入職業測評體系,可以使學生準確地了解其自身的特點、優勢與缺陷,從而根據其測試的結果對其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也可以成為促進大學生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并不斷進行努力。
4 結 論
綜上所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化的工程,對于不斷促進大學生提高其就業競爭力,使大學生對其職業生涯進行合理的規劃有著重要的意義。各個高校要認識到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在其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能夠加強對其探索與創新,不斷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制定切實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參考文獻:
[1]張洪田,張慧研. 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5):82-85.
[2]黃一嵐,黃新敏. 試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3]陳海娟,周祥龍.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模塊化及其操作構想[J].思想理論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