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娟
【摘 要】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是當前小學習作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老師們提起說明文教學卻十分頭疼,學生的習作中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在生活和學習中經常會接觸到的文體,我們該如何讓學生輕松掌握說明文的寫法,筆者通過自己的一些實踐經驗,對說明文教學中的常見問題進行粗淺的分析并提出應對之策,以期能為學生輕松掌握說明文增添助力。
【關鍵詞】小學 說明文 對策
一提到說明文,不少老師覺得這應該是作文類型里較為好寫的一類作文,因為其主要表達形式就是對事物進行介紹說明,并且說明文文體在生活中較為常見,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文體。但是實際上,很多老師一提到說明文習作教學,便十分頭痛,說明文習作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都向我們表明,說明文教學并不像表面想象的那么簡單。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一、說明文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文體不清
很多學生寫說明文常常寫錯文體,將說明文寫成記敘文。這兩種文體本身有著天壤之別:記敘文主要通過對人物、事件、環境、景物等的具體生動的記敘來反映現實,表達思想感情;而說明文主要是對事物的形狀、性質、構造、成因、功用等進行介紹說明。對于有著明顯區別的文體,學生們提筆就錯這也反映出學生存在文體不清的問題,因為在整個小學階段,說明文比重較少,并且對于說明文的了解也浮于表面,所以寫作文時,不自覺地就寫成了自己最常寫的文體。
(二)缺乏條理
在說明文習作中,我發現學生們普遍存在條理不清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作文表達順序混亂,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或者是行文結構混亂,事物的各部分聯系不清,導致謀篇布局紊亂。這也是因為學生現有能力不能達到系統化觀察,并且習作教學中老師往往將注意力放于內容,而忽略對說明文行文思路以及說明順序的教學。
(三)缺乏文采
這也是說明文習作中的主要問題,學生將說明文寫得如同流水賬,顯得文章比較空洞乏味。這也與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將事物或道理說清楚,而忽略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將文章表達生動有關。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各人方法不盡相同,本文將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擬對這些常見和問題提出應對之策。
二、說明文習作問題教學對策
(一)范文引路,明確文體
教材中有許多說明文,是老師進行寫作指導的最為有效的例子。比如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鯨》便是一篇極為優秀的習作例文,最重要的幾種說明方法是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四種。老師在習作教學中以這篇為例,讓學生感受說明文文體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的特點,并與記敘文作比較。如同樣是寫鯨,記敘文會圍繞鯨這個動物寫一件事情,而說明文則是向大家介紹鯨的特點,包括外形、內在等,使得學生對于說明文文體的特點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在初稿后,老師還可以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下水文”,通過“下水文”的示范作用,在修改中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說明文文體。
(二)提綱教學,增強條理
說明文習作缺乏條理究其原因是因為對于直接觀察的寫作對象觀察順序混亂,對于不能夠直接觀察的寫作對象思緒混亂。應對此問題,建議老師們不論觀察對象能否直接觀察,都應該使用作文提綱,以便為學生理清寫作頭緒。
如讓學生寫一篇以文具盒為題材的說明文,可以指導他們列出以下提綱:
1. 文具盒的外形(樣子、大小、樣色、圖案等)。
2. 文具盒的功用。
并在第一項著重強調觀察順序,由老師引導觀察,這樣既可以做到細致觀察,又可以理清表達順序,還能夠增強文章的條理性。
(三)明確方法,鼓勵生動
在說明文教學中,很多老師認為只要是把相關的事物或者道理說清楚說明白就可以了,文章生動不生動沒有多大關系。但是從書中的說明文課文我們可以看到,說明文也是可以生動有趣的,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文《松鼠》,文筆優美,在布封筆下,小松鼠善良可愛,讓人讀起來趣味盎然。所以教學中,老師就應該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安排小練筆,培養學生的文筆。如說明文的開頭大多平淡無奇,老師的小練筆可以從開頭入手,為習作設計一個好的開頭,力求學生能獨辟蹊徑。不過,對于生動表達也要掌握度,我們只是鼓勵學生在表述清楚事物特點、道理時力求生動,因為說明文中的描寫畢竟與記敘文不同。
(四)講評作文,反思再創
講評作文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將學生的寫作能力進一步提高。說明文講評的一個好處是可以將文章同其所描寫的事物同時展現,這樣可以更加直觀的找準問題。學生們進行集體評議,對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可以立即修正,而其他同學也可以從中得到提醒,此處該如何下筆,不該如何下筆。對作文進行反思,再次修改的作文便可成為佳作。
說明文習作教學看似容易,但講起來還是有一定難處,但是如若能結合學生實際找準問題,便能對癥下藥,將難變易,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