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院健康醫學科 湖北 恩施 445000)
近年來,受空氣質量等因素的影響,罹患肺部腫瘤的人數在逐年增加。肺部腫瘤患者在發病的早期無明顯癥狀,極易被誤診、漏診。因此,對肺部腫瘤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對癥治療,對控制其病情的發展、挽救其生命具有重要意義[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X線照射檢查和CT掃描檢查等放射線技術因具有快速、簡便、無創等特點,被廣泛地應用在臨床診斷中[2]。為了進一步探討用放射技術對肺部腫瘤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性,筆者對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院收治的54例疑似肺部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4例疑似肺部腫瘤患者。這54例患者均有劇烈突發性發熱、胸部疼痛、咳嗽、咯血、胸腔積液、呼吸急促等臨床癥狀,部分患者還伴有眼球凹陷、瞳孔縮小、頸部與胸部動脈曲張或發紺等體征。在這54例患者中,有男性39例,女性15例。他們的年齡在35歲~76歲,平均年齡為53.57±6.14歲。這些患者的病程為7個月~4年,平均病程為1.87±0.65年。
對這54例患者均使用X線照射結合CT掃描檢查進行診斷,再使用實驗室痰脫落細胞檢查結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對患者的診斷結果進行驗證。進行X線照射檢查的方法為:①本次研究使用的200 Max光機由上海醫療儀器廠生產。②為患者拍攝胸部正位片,拍攝的范圍從其胸廓入口至膈面。進行胸部拍攝的層厚和層距均為5mm。進行CT掃描檢查的方法為:①本次研究使用的CT檢查設備為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層CT機(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②進行掃描的條件為120Kv和55mAs,進行掃描的層厚為3mm,將圖像的層厚設為7mm,將螺距設為5.5。③對患者的胸部進行平掃,并對其縱隔窗及肺窗進行攝片。
我們使用SPSS17.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正負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實驗室痰脫落細胞檢查結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結果為:這54例患者均被確診患有肺部腫瘤。其中,有17例患者被確診患有肺錯構瘤(良性腫瘤),占31.48%,有37例患者被確診患有惡性腫瘤,占68.52%。在37例惡性腫瘤患者中,有16例患者被確診患有中央型肺癌,有13例患者被確診患有周圍型肺癌,有8例患者被確診患有轉移型肺癌。進行X線照射結合CT掃描的診斷結果為:有17例患者患有良性腫瘤(錯構瘤),有37例患者患有惡性腫瘤。在37例惡性腫瘤患者中,有18例患者被診斷患有中央型肺癌,有13例患者被診斷患有周圍型肺癌,用6例患者被診斷患有轉移型肺癌。與實驗室痰脫落細胞檢查結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診斷結果相比,使用X線照射結合CT掃描檢查,對肺部良性腫瘤進行診斷的準確率為100%,對肺部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分型診斷的準確率為96.3%。其中有2例轉移型肺癌患者被診斷為中央型肺癌,占3.7%。詳情見表1。
不同類型的腫瘤存在不同的影像學特征。詳情見表2。

表1 對這54例患者進行診斷的結果 n(%)

表2 這54例患者X線圖像和CT圖像特點的比較
近年來,肺部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3]。目前,在臨床上對肺部腫瘤患者進行診斷的方法有CT檢查、MR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胸部針吸活檢等[4]。放射技術檢查法包括胸部X線照射檢查和CT掃描檢查,即先對患者進行胸部X線照射,找出其主要的病變區,再對其進行CT平掃,然后對其圖像進行多平面與矢狀面的重建,通過觀察腫塊邊緣的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影像學表現對其進行確診[5]。有研究表明,用放射線技術對肺部腫瘤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性很高,絕大多數的胸片均可清晰顯示其肺部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密度及其周圍組織受侵的情況,尤其是在對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進行定性診斷時,基本不會出現誤診的情況[6]。另外,對肺部腫瘤患者的病情還可使用放射線檢查進行動態跟蹤及評估[7]。但是,用放射線檢查法診斷肺部腫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周圍型肺癌的影像學表現與炎癥及結核等疾病的影像學表現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較小的中央型肺癌在使用X線檢查時不易被檢出,轉移型肺癌與肺結核的影像學表現存在較大的相似性等[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X線照射結合CT掃描檢查,對肺部良性腫瘤進行診斷的準確率為100%,對肺部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分型診斷的準確率為96.3%。這說明,用放射技術對肺部腫瘤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性高,且此檢查方法具有快捷方便、醫療成本低、患者痛苦小,可重復性強等特點,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當然,如何進一步提高用放射技術對肺部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性,還有待于在以后的臨床實踐中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用放射技術對肺部腫瘤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性高。此診斷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李文博,何貴林,徐洪全等.肺部腫瘤64例放射線診斷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1):192-192
[2] 盧勁松,曾衛東,李希波等.放射診斷醫療照射指導水平探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6):155-156.
[3] 張興偉.肺部腫瘤放射線診斷[J].中外健康文摘.2012,9(5):150-151.
[4] 王建,曾廣品.肺部腫瘤的CT診斷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11): 2371-2372.
[5] 趙艷娥,周長圣,胡裕效等.肺多形性癌的影像表現與臨床病理對照分析[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4,37(2):103-105.
[6] 陳利娜,曾慶思,劉勇彬等.肺肉瘤樣癌的CT表現[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4):15-17.
[7] 易慕華,張兆祥.肺肉瘤樣癌的病理特征及診斷[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30(1):52-57.
[8] 陳一天,徐益琛,黃桂春等.轉移相關基因1蛋白在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與預后的相關性[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26(7):717-720.
[9] 黃曉紅,游金輝.肺癌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表達與FDG攝取的關系[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8(1):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