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麗
(青島市第五人民醫院 山東 青島 266000)
壓瘡是外科臨床上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之一。壓瘡是因患者機體的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使其血液循環不暢、機體營養的供給及傳輸不及時,導致其局部組織發生潰爛的一種疾病[1]。肝膽外科手術多為大型手術,接受此類手術治療的患者在術后需長期臥床休養,極易發生壓瘡。有研究表明,對接受肝膽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程序化壓瘡護理,可明顯提高其護理效果,促進其康復。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我院對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間接受肝膽外科手術的74例患者分別進行常規護理和進行程序化壓瘡護理,其中接受程序化壓瘡護理的37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肝膽外科手術治療的74例患者。這7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①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肝膽疾病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②患者均接受肝膽手術治療。③本次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會的審核和批準。④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這7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有37例患者。在對照組的37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5例。他們的年齡在47歲~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3.62歲。在研究組的37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6例。他們的年齡在46歲~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3.7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肝膽外科手術治療。同時,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為:①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監測。②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③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程序化壓瘡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對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性進行評估 (1)采用Braden評分表對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性進行評估,進行評估的內容共分為潮濕、感覺、移動能力、活動能力、營養、強切力及摩擦力等6個維度,每個維度的評分為1~4分,分值越小,危險性越高。6個維度的總分為23分,最低為6分。(2)Braden評分的標準為:①高度危險:患者的評分≤12分。②中度危險:患者的評分為13~14分。③低度危險:患者的評分為15~18分。(3)對患者進行評估的方法為入院評估和動態復評,即需在患者入院后的2h內,對其發生壓瘡的危險性進行首次評估。對首次評分≤12分的患者,需每天復評一次。對首次評分為13~14分的患者,每周進行兩次復評。對首次評分為15~18分的患者,每周進行一次復評。
1.2.2 對患者的壓瘡進行評估 (1)確定患者壓瘡的數量、大小、部分、形狀及其分泌物。(2)確定患者壓瘡周圍的皮膚是否有疼痛感,及其是否存在壓瘡感染的征象。(3)根據美國壓瘡專家組制定的壓瘡評定標準對患者壓瘡的程度進行判定。①Ⅰ期壓瘡:患者受壓處的皮膚不褪色且呈現出局部紅斑,但其皮膚較為完整。②Ⅱ期壓瘡:患者受壓處的皮膚有粉紅色的擦傷,且伴有充血性水皰或表淺性潰瘍的情況。③Ⅲ期壓瘡:患者受壓處失去全層皮膚組織,且可伴有竇道和潛行。④Ⅳ期壓瘡:患者受壓處失去全層的皮膚組織,其存在竇道和潛行,且伴有骨和肌腱外露的情況[2]。
1.2.3 為患者制定科學、有效的程序化壓瘡護理流程圖 程序化壓瘡護理流程圖見圖一。

圖一 程序化壓瘡護理的流程圖
1.2.4 對患者進行程序化壓瘡護理的方法 (1)對患者進行預防性護理。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變換體位,約2h為其翻一次身。在為患者翻身的過程中, 應避免拖、拽、拉、推等動作。幫助患者取側臥位,并使用翻身墊對其身體進行支撐,以免其骨突部受到壓迫。另外,護理人員還可為患者使用氣墊床,以減輕其機體組織受壓的程度。(2)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對出汗或尿失禁的患者應進行相應的皮膚護理,并需保持其床單的干燥及衣物平整與清潔。護理人員還應叮囑患者家屬,定期幫助患者擦拭皮膚,以保持患者皮膚的干燥和清潔。護理人員還應在患者的足跟部、骶尾部貼膜,以減少這些部位發生壓瘡的幾率。(3)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治療,以保證其蛋白質、熱量及維生素的攝入量,提高其機體的抵抗力及免疫力,從而降低其壓瘡的發生率。(4)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發生壓瘡的原因、壓瘡的易發部位及壓瘡的危害等,以提高患者其及家屬對程序化壓瘡護理的配合度。(5)落實科室預防壓瘡的三級管理制度。由責任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一級評估,并做好相應的評估及護理記錄。再由護理組長對患者進行二級評估,以便對責任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補充和指導。最后由護士長對患者進行三級評估,以有效地指導和檢查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并對其護理質量進行考核。
將患者的護理效果分為痊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①痊愈:經過護理,患者壓瘡部位潰爛的情況得到較好的控制,其皮膚及組織基本恢復正常。②有效:經過護理,患者的壓瘡有所好轉。③無效:經過護理,患者的壓瘡無改善,甚至出現壓瘡加重的情況。護理的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我們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正負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對照組患者進行壓瘡護理的總有效率為75.68%,研究組患者進行壓瘡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1.89%。研究組患者進行壓瘡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n/%)
對接受大型手術的患者進行程序化壓瘡護理,不僅可降低其壓瘡的發生率,還可有效地促進其壓瘡的痊愈。進行程序化壓瘡護理是對外科護理工作中容易疏漏的環節加強管理的一種護理方法,可以達到很好預防壓瘡的目的[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此研究結果與鄭婷婷[4]等人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接受肝膽外科手術的患者進行程序化壓瘡護理的效果顯著,可促進其壓瘡的痊愈。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胡彥宇.肝膽外科實施程序化壓瘡護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 ,2014,33(8):69-70.
[2] 張麗華,肖月華.肝膽外科程序化壓瘡護理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10):779-782.
[3] 白燕.對肝膽外科手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 ,2015,13(11):77-78.
[4] 鄭婷婷.關于肝膽外科程序化壓瘡護理的實施及效果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10(5):583-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