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雅青
(環江縣婦幼保健院 廣西 環江 547199)
異位妊娠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輸卵管妊娠是異位妊娠最常見的類型,此病極易導致孕婦死亡[1]。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輸卵管妊娠患者在孕卵破裂前或流產前即可得到確診。因此,對輸卵管妊娠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也從以往的急診手術治療轉變為進行藥物保守治療,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并可很好地保留其生育能力。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輸卵管妊娠患者進行治療的最佳方法,我院對收治的108例輸卵管妊娠患者分別使用甲氨蝶呤和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進行治療,其中接受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的54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8例輸卵管妊娠患者。這108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①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且無活動性內出血的傾向。②患者未患有急性或慢性的器質性疾病。③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為,患者未見原始心管搏動的情況,輸卵管妊娠包塊的直徑≤4cm,肝、腎功能正常。④進行實驗室檢查的結果為,患者外周白細胞的計數>4*109/L、血小板值>100*109/L、血β-HCG值<2000U/L。⑤患者同意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且其不存在對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過敏的情況。⑥患者對本次實驗的過程及用藥方案均知情同意。將這108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4例患者。實驗組患者的年齡在20歲~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2±2.5歲。這些患者妊娠包塊的直徑平均為3.2±0.5cm,其血β-HCG值平均為1345.23±82.53U/L。這些患者停經的時間平均為45.2±5.15天,其陰道不規則流血的天數平均為8.42±4.15天。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20歲~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2±2.4歲。這些患者妊娠包塊的直徑平均為3.3±0.4cm,其血β-HCG值平均為1342.34±83.43U/L。這些患者停經的時間平均為42.2±4.65天,其陰道不規則流血的天數平均為8.32±3.75天。兩組患者在年齡、妊娠包塊的直徑、停經的時間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甲氨蝶呤進行治療,甲氨蝶呤的使用方法為:用1mg/kg的甲氨蝶呤對患者進行肌肉注射,單次用藥。用藥一周后,對患者血β-HCG的水平進行復查,如其血β-HCG的水平下降≤25%,則為其增加一次用藥。在此基礎上,為實驗組患者加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米非司酮的使用方法為:每晚口服150mg,每天一次,連用兩天。在服藥前后的兩個小時內,讓患者禁食。在治療完成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B超檢查、肝腎功能檢測、血常規檢測和尿常規檢測,并詳細記錄其各項指標。在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后,醫院應對其進行隨訪,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其治療有效后的4~6個月內,在其月經干凈后的第3天,對其進行輸卵管碘油造影術。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有效和無效兩個等級。①有效:經過治療,患者的基本癥狀好轉或消失,其血β-HCG值降至正常水平或血β-HCG值下降的幅度在30%以上,其盆腔包塊消失或包塊縮小的比率在30%以上。②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血β-HCG值沒有變化或升高,其盆腔包塊的體積無縮小甚至出現增大,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有存活的胚胎,需要對其進行手術治療。
我們使用SPSS16.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正負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92.59%,對照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90.74%。實驗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包塊縮小的比率、血β-HCG值下降幅度≥30%的比率、住院的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 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在實驗組的5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生胃腸道反應,有2例患者出現乏力、嗜睡的癥狀,有2例患者的血清谷丙轉氨酶出現輕度升高的情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2.96%。在對照組的5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胃腸道反應,有3例患者出現乏力、嗜睡的癥狀,有3例患者的血清谷丙轉氨酶出現輕度升高的情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4.81%。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
對治療有效的患者進行隨訪的結果:在實驗組的54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有生育要求。在對照組的54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有生育要求。對患者進行輸卵管碘油造影術的結果為,實驗組患者患側輸卵管的再通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患側輸卵管再通率的比較[n(%)]
近年來,異位妊娠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患者的年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2]。大多數的異位妊娠患者有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而傳統的手術治療往往難以保證其生育能力。因此,目前在臨床上對異位妊娠患者主要是進行藥物治療。甲氨蝶呤是通過干擾DNA的合成來阻礙滋養細胞的增殖,從而起到殺死胚胎的作用。甲氨蝶呤不會破壞患者輸卵管的管壁組織,在治療后可保證其輸卵管的通暢[3]。米非司酮屬于合成藥物,此藥具有抗孕酮和抑制糖皮質激素和雌激素產生的作用,此藥可用于緊急避孕。在臨床上米非司酮主要用于終止早期妊娠和中期妊娠,治療子宮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無明顯差異,實驗組患者包塊縮小的比率、血β-HCG值下降幅度≥30%的比率、住院的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患者無明顯差異,實驗組患者患側輸卵管的再通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此研究結果與車章洪等人[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用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輸卵管妊娠的效果顯著,并可很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此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運用。
[1] 賀愛軍.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輸卵管妊娠48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11(08):633-635.
[2] 丁華峰,何蓮芝,施素華.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輸卵管妊娠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2,12(04):445-447.
[3] 盧桂珍,楊莉.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輸卵管妊娠80例[J].中國現代醫生,2012,12(10):62-63.
[4] 車章洪,李方波,曾芳.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輸卵管妊娠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2,11(32):3014-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