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霞
(泊頭市醫院骨一科 河北 滄州 062150)
半月板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膝關節損傷之一。此病主要是因膝關節發生運動損傷或外傷所致,一般需進行手術治療。傳統開放手術療法在治療半月板損傷方面雖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可損害患者膝關節的軟組織,使其無法在術后早期進行功能康復鍛煉[1]。近年來,我院為半月板損傷患者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切除術進行治療,獲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78例患者均為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半月板損傷患者,其病情均經影像學檢查被確診為半月板損傷。將這些患者根據手術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18例,其年齡為20-65歲,平均年齡為(40.21±6.32)歲,其中有20例患者發生右膝半月板損傷,有28例患者發生左膝半月板損傷,有30例患者發生外側半月板損傷,有18例患者發生內側半月板損傷。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其年齡為22-61歲,平均年齡為(41.35±6.19)歲,其中有11例患者發生右膝半月板損傷,有19例患者發生左膝半月板損傷,有19例患者發生外側半月板損傷,有11例患者發生內側半月板損傷。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性半月板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案是: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使其取仰臥位,在其大腿近端綁扎一根止血帶,使其膝關節屈曲,將其足部平放于手術臺上。在髕韌帶處切開皮膚,將切口沿關節間隙橫向延長至后側,直至腓骨近端交叉于股骨外踝處,充分顯露、牽拉并保護腓側副韌帶,切開關節囊的滑膜,用半月板牽開器將髕骨牽開,觀察半月板發生損傷的情況,進而進行半月板切除操作。為觀察組患者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案是:對患者進行常規硬膜外麻醉,使其取側臥位,在其患肢的近心端綁扎止血帶,經關節前內外側入路置入關節鏡,仔細探查發生半月板損傷的部位、范圍及類型,然后確定切除半月板的范圍。患者發生半月板損傷的面積若<2/3可為其采用半月板破裂部位切除聯合剩余半月板邊緣修正術進行治療。患者若發生半月板變性或嚴重的半月板橫斜裂傷,可為其采用半月板全切術進行治療。在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3-5d的常規抗感染治療,并根據其術后恢復的情況指導其進行關節功能康復鍛煉。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發生手術并發癥的情況,在術后第2周末檢查其發生關節腔積液的情況。在術后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分別于術前、術后3個月及術后6個月采用Lysholm評分法評價其膝關節的功能。該評分的總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關節功能越好。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2周,觀察組患者的關節腔積液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的分析(± s )

表1 對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的分析(± s )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關節腔積液量(ml)術后住院時間(d)觀察組 48 56.32±5.78 2.55±1.32 6.11±0.89對照組 30 80.15±11.86 18.65±2.84 9.85±1.42
在進行手術治療前兩組患者Lysholm的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進行手術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其Lysholm的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其Lysholm的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后其Lysholm評分的分析(± s ,分)

表2 對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后其Lysholm評分的分析(± s ,分)
?
在進行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均未發生半月板囊腫,其中有1例患者發生關節僵硬,有1例患者發生反應性滑膜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17%。對照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有3例患者發生半月板囊腫,有4例患者發生反應性滑膜炎,有1例患者發生關節僵硬,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6.67%。在進行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半月板切除術是治療半月板損傷常規的手術療法,其臨床療效尚可。但是,為半月板損傷患者采用此法進行治療可使其膝關節受到較大的創傷,導致膝關節生物力學的指標紊亂,造成殘余半月板結構功能及組織形態的異常改變,甚至可誘發膝關節炎[2]。近年來,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關節鏡微創手術療法逐漸在治療膝關節損傷方面得到了推廣應用。大量的研究證實,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治療半月板損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3],而且創傷性較小,可使患者在術后早期進行功能康復鍛煉,加快其關節功能恢復的速度[4]。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切除術治療半月板損傷具有效果確切、創傷性小、患者在術后康復的速度快、并發癥的發生率低等優點,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于濤,那志敏,王曉婷等.關節鏡下治療半月板損傷的療效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4,(4):76-77.
[2] 姚曉濱.關節鏡下兩種手術方式治療老年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6):4604-4605.
[3] 劉臣.關節鏡下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61例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19):4173-4174.
[4] 賀侃松,鄧德禮,肖立軍等.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