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立永



未來全國股轉系統將由多個層級的市場組成,每一層級市場分別對應不同類型的公司。
新三板的掛牌公司數量已經超過4200家。就目前趨勢看,新三板掛牌公司的數量還將持續增長,對于本就流動性偏弱的新三板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由于標的眾多,投資者難以區分不同的投資標的,股轉系統對不同公司加以分類,方便不同偏好的投資者參與,給予不同公司區別服務已經非常有必要。
在這種背景下,新三板分層方案即《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分層方案(征求意見稿)》在千呼萬喚后終于向社會公布并征求意見。
對于分層大家最關心的莫過于三點,其一是怎么分層,其二是分層標準,其三是維持自身較好層級的條件。
對于怎樣分層,征求意見稿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起步階段將掛牌公司劃分為創新層和基礎層兩個層次。未來全國股轉系統將由多個層級的市場組成,每一層級市場分別對應不同類型的公司。
看起來初始分層并不復雜,兩個層級——不是創新,就是基礎。顧名思義,“創新”可能要求就高些,而“基礎”復合原有掛牌標準即可。于是,分層的標準就變的尤為關鍵。
所以,下面我們來看看要去創新層需要達到哪些標準。
入創新層條件
標準一:(1)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平均凈利潤不少于2000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2)最近兩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3)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于200人。
標準二:(1)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復合增長率不低于50%;(2)最近兩年平均營業收入不低于4000萬元;(3)股本不少于2000萬元。
標準三:(1)最近3個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億元;(2)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于5000萬元;(3)做市商家數不少于6家。
不了解內情的看到如此標準,人們難免倒吸一口冷氣。這和創業板上市的標準也差不了多少啊?
其實,進入創新層并非要滿足全部三個標準。只要滿足這三個標準之一即可。這樣來看,符合標準的新三板掛牌企業還是不少。
在達到上述任一標準的基礎上,還有一些其他小的要求,比如:須滿足最近3個月內實際成交天數占可成交天數的比例不低于 50%,或者掛牌以來(包括掛牌同時)完成過融資的要求,并符合公司治理、公司運營規范性等共同標準。
已掛牌公司2015年報披露截止日(2016年4月29日)后,全國股轉系統根據分層標準,自動篩選出符合創新層標準的掛牌公司,于2016年5月正式實施。
當然,進入創新層也并不是一勞永逸,要想一直能在創新層待下去,還需每年達到維持標準,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維持自身較好層級的條件。
對于選擇使用“標準一”進入創新層的掛牌企業,每年需滿足條件,否則將調整到基礎層。
以此類推,以“標準二、標準三”進入創新層的企業,也有相應的維持條件。
雖然進入創新層的企業都有自己各自的維持條件,但是所有的創新層企業要想在這個層級維持還必須遵守一些共同準則。
最近3個月內,實際成交天數占可成交天數的比例不低于 50%。
最近12個月內未出現以下情形:(1)掛牌公司或掛牌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因信息披露違規、公司治理違規等行為被采取紀律處分以上自律監管措施;或者受到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或其他部門的罰款以上行政處罰;或者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公司喪失經營資質;(2)掛牌公司或掛牌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因信息披露違規、公司治理違規等行為被采取約見談話、提交書面承諾、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限制證券賬戶交易等自律監管措施3次以上的;(3)掛牌公司或掛牌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存在重大未決訴訟、正在接受重大違法違規立案調查或者存在其他重大未決事件的。
只有同時滿足各自維持標準且符合共同準則的新三板公司才能繼續在創新層站穩腳跟,從這個維度看,能長期待在創新層也殊為不易。
那么一旦企業不符合維持的諸多條件,要怎么操作呢?
以后每年4月30日之后就是層級調整之時。全國股轉系統根據維持標準,從創新層掛牌公司中自動篩選出不符合維持標準的掛牌公司,如果第一年不符合的,公司應當及時發布風險揭示公告,第二年仍不符合的,則將被調整到基礎層;同時,全國股轉系統根據分層標準,從基礎層掛牌公司中自動篩選出符合創新層標準的掛牌公司,并確定創新層最終名單。
這種變層方式多數投資者并不陌生,很像A股“ST、*ST”然后退市的規則。隨著分層標準的公布、實施,新三板將加速完成自己幼年期的生長。這一分層標準的出現使得新三板曇花一現的概率大大降低,破繭而“化蝶”的概率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