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一
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苦不堪言;而說說、唱唱、玩玩的教學模式讓課堂熱鬧紛呈,卻難以落實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究其緣由,在于忽視了小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認知特點。思維導圖,是英國心理學家Tony Buzan提出的一種圖文并茂的方式,從中心概念輻射出相關內容,建立相應的分支鏈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和思考的工具。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若能巧妙利用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已有經驗,以“圖”學語言,以“圖”解語言,以“圖”練語言,對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大有裨益。筆者結合具體的語言教學案例,談談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打造高效課堂。
一、思維導圖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詞匯是學生開展英語閱讀、寫作所需的最基本材料,沒有詞匯積累,學生的英語學習便成無源之水,由此可見詞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如果在單詞教學中巧妙運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增添詞匯識記的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觸類旁通,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單詞識記的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上冊Unit6 Colours教學中,授課教師結合本課單詞(black, blue, brown...),從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特點出發,在上課伊始便播放動畫rainbow。生動有趣的動畫不僅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提出了思維導圖的中心概念——rainbow。隨后,教師對學生說:“What a beautiful rainbow!Lets draw a rainbow.” 師生在畫彩虹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由rainbow輻射出相應的單詞如red, yellow等。然后進行調色游戲,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明白red+ yellow生成orange,在充滿趣味的氛圍中記住單詞。死記硬背的單詞教學模式,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銳減,繼而產生怕學、厭學的心理障礙。隨著詞匯量的不斷擴大,這種單詞學習方式也讓學生語言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授課教師巧妙運用思維導圖,將原本零散的詞匯融為一體,讓學生通過聯想的方式更加清晰地掌握所學詞匯,有效提高了詞匯學習的鞏固率。
二、思維導圖在語篇教學中的運用
語篇融語音、語義和語用為一體,是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的有效途徑。在語篇教學中巧妙運用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語篇,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有效的思考和發散性思維獲取相應的知識,促進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不斷提升。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8 Birthdays教學中,授課教師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內容,在上課伊始就通過Brain storming游戲讓學生復習已學的節日信息,如時間、活動、食物等,初步建立討論節日的思維圖:When? What to do? What to eat?接著教師由自己的生日、生日蛋糕和生日慶祝活動引出本課的主題birthday。隨后,授課教師出示本課的人物Mike和Su Hai,圍繞人物關系在黑板上畫出本課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圍繞思維導圖仔細閱讀語篇尋找相關信息。有了思維導圖的指引,學生明確了閱讀的目的,很快提煉出語篇的關鍵信息。循著思維導圖的幫助,學生輕松地復述語篇內容,有效進行語言的輸出。借助思維導圖搭建的“腳手架”,學生們興趣盎然地展開有關birthday的討論,書寫自己的生日邀請卡。
傳統語篇教學的讀背、畫詞、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對語篇學習的興趣逐漸消失。授課教師通過運用思維導圖,將課堂教學環節有效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輸入,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輸出,讓語篇教學更有實效。
三、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是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立足學生的語言水平,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巧借思維導圖的幫助,挖掘學生寫作的潛能,讓學生敢于寫、樂于寫、學會寫,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Unit5 Seasons教學中,授課教師在讀后拓展環節引導學生嘗試介紹自己喜歡的季節。由于學生的思維受課本的語言結構限制,寫出的語言干巴巴,沒有生命力。此時,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引導:“We can write down the name of the season...We can talk about the weather of the season, the activities of the season. And we can talk about the clothes...”由“季節”輻射出相關的內容,解放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放心大膽地嘗試,調動相關的生活經驗進行寫作練習。
教師要引導學生放飛思維,循序漸進地展開寫作訓練。巧妙借助思維導圖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其英語寫作的能力,引導學生與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展開知識互補和相互促進。借助思維導圖這個形象思維的工具,將語言知識轉化為可感可知的直觀形象,把學生對語言知識理解和互動的過程清晰地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