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雪+蘇勝強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環境和資源代價,可持續發展面臨著重大挑戰。以此同時,由于溫室氣體的排放,全球氣候正逐漸變暖,這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也高度重視,并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強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黨的十八大也提出了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提出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多年以來,在環境方面的行政管理并未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了銀行業,通過信貸審核過程中對于環境風險的評估,以達到消除高污染、高能耗項目對環境和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進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階段,綠色信貸是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重要經濟手段,已成為現代金融發展的重要趨勢。
二、國際發展形勢
1974年,世界第一家環保銀行—“生態銀行”在聯邦德國成立,這家銀行為一般銀行不愿意接受的環境項目提供優惠貸款。1989年5月,美國CERES投資集團啟動伯爾第斯原則。CERES集團以伯爾第斯原則為基礎,用投資控股的形式參與那些與環境問題密切相連的公司。參與合作的公司,需要遵循原則規定的各項內容,還需要向CERCES投資集團提交環境報告。在國際上,“綠色信貸”正變成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對其開始重視。在這些準則里,最為有影響力的是“赤道原則”。在項目融資中審慎考慮社會風險和環境,這是“赤道原則”對銀行的要求。自赤道原則產生之日起,國外的綠色信貸就開始席卷國外的金融市場,許多國家都開始了他們的綠色信貸之旅。到2008年底,“赤道原則”受到了全球63多家金融機構的采納,這些金融機構的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項目融資總額占全球項目融資市場總份額的85%以上。目前,在全球有45個國家共208家金融機構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綠色信貸行動組織——聯合圜環境規劃署金融機構自律組織的簽約方。
當然,“赤道原則”在實踐中并不具有法律的效力,但是作為金融機構的行業準則,忽視它就會在國際項目融資中困難重重。實行“赤道原則”以來,采用綠色信貸機制來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越來越受到各國金融機構和銀行的重視。
三、國內政策演進
在1972年,中國參加了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此后中國政府逐步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1984年,國家發出《關于環境保護資金渠道的規定通知》,明確提出了環境保護資金來源的八條渠道,這其中許多都與銀行信貸有關。198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做出了規定,并且還規定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三同時”)。1995年,原國家環境保護局向全國各省市印發了《關于運用信貸政策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同年,中國人民銀行也發出了《關于貫徹信貸政策與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級金融部門在信貸工作中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政策,這是在新形勢下加強環保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明確規定:建立健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價格、稅收、信貸、貿易、土地和政府采購等政策體系。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的企業停止信貸,為建立健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信貸制度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2006年12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原國家環??偩纸⒘谁h境執法信息納入銀行征信管理系統的合作機制,并形成商業銀行貸前審查和貸后管理的重要依據.使綠色信貸政策體系框架更加完整。2007年7月12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目的在于加強環保和信貸管理工作的協調配合,強化環境監督管理;2007年7月30日,國家環保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聯合出臺了《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核心是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將綠色信貸上升為一項政策制度。我國金融發展在綠色信貸方面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但是,由于金融管理體制、配套政策等各方面的問題,這項政策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綠色信貸成為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2010年5月8日,銀監會聯合人民銀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支持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政策,以“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和循環經濟為重點,為綠色信貸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結論
綠色信貸作為新興的銀行業務,具有一般銀行風險特征的同時,又有該業務特殊性,一般綠色信貸融資的項目多為減排節能類,尤其是減排溫室氣體的環保改造項目,因此面臨的風險又呈現出英特殊性。社會責任定期報告機制的啟動,孕育著商業銀行綠色授信業務的提速,繼而綠色信貸業務顯得越來越緊迫。盡管國內的綠色信貸相較之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尚不成熟,關于綠色信貸方面的研究仍需要深入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