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璐
摘 要:從12306網站用戶數據泄露事件入手,分析了用戶數據泄露對電子商務企業的危害,并探討了如何防止數據泄露,以期對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用戶數據;電子商務企業;互聯網;企業形象
中圖分類號:TP311.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2.029
人們對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提高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大數據具有真實度高等特征,因此,如何保護、正確運用大數據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近年來,一些大型公共性質網站的數據泄露令人觸目驚心,引發了用戶對一些網站的信任危機,對網站的運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1 事件回顧
2014-12-25,中新網報道稱,第三方漏洞報告平臺烏云曝出,12306網站上大量用戶數據在互聯網遭瘋傳。有消息稱,此次遭泄露的賬戶數量在14萬左右。消息一出,立即觸動了媒體和廣大網絡用戶的神經。媒體針對用戶資料泄露的情況進行了深入報道,進一步擴大了事件的影響力。在輿論壓力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稱其數據由非明文轉碼而來,泄露并非由官網流出,而是經由其他網站或渠道。最終,鐵路公安機關抓獲了嫌疑人,并證實黑客采用撞庫攻擊的方式獲取了用戶數據。然而,此事件對12306網站的影響卻遠未平息。此前,12306網站已多次被曝存在漏洞——2014-01,12306訂票網站可利用假護照、假身份證訂票,且可挑選上、下鋪;2015-07-15,烏云曝出12306網站的購票軟件存在漏洞,一人可購買整個車廂的票。
2 用戶數據泄露對電商企業的危害
與一般的制造業和服務業不同,電子商務企業依托互聯網從事商業貿易,其數據來源十分廣泛,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數據是電子商務企業的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商務企業占有的數據在以海量的速度增長。正確運用數據,可助企業的發展一臂之力。然而,在運用過程中,用戶數據泄露會對企業的品牌形象造成沖擊,給企業的發展造成阻礙。具體而言,用戶數據泄露將會對企業造成以下影響。
2.1 直接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數據,尤其是用戶資料,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資源。占有的用戶資料數據越多、越翔實,企業的營銷和推廣就越有針對性。然而,對于企業而言,自身用戶資料的泄露會為競爭對手帶來可乘之機。數據保護企業SafeNet 2014年三季度外泄水平指數報告顯示,在線服務企業是受數據泄露影響最嚴重的三個行業之一。2014年第三季度,在線服務企業的36項、415項、080項數據被盜,占總量的20%,發生數據外泄事件38起,占總量的11%.由于12306是指定的火車票購票網站,具有壟斷特性,因此,用戶數據泄露并不會對其正常營運造成很大的沖擊。但對于競爭非常激烈的電子商務企業而言,這種沖擊是致命的。
2.2 給企業造成輿論壓力
用戶數據的安全直接關系著用戶交易行為的安全,也影響著客戶對電子商務企業的信任度。因此,保護用戶數據就是在保護企業未來發展的根基。12306網站用戶數據泄露后,國內的主要媒體均對其進行了跟進報道。面對撲面而來的輿論壓力,12306網站疲于應對。盡管12306網站采取了有獎征集網站漏洞等措施,但未完全打消用戶對該網站數據安全的疑慮,部分網絡用戶以留言等形式在網絡上表達著其對12306網站泄露用戶數據的不滿。對于一般的電子商務企業而言,長期的輿論壓力是難以招架的,一旦危機公關的工作不到位,則可能引發網絡用戶對電子商務企業的信任危機,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
2.3 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
企業的品牌形象是無形資產,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用戶的使用體驗、口碑、忠誠度等都是企業品牌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電子商務行業,企業的品牌形象是其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實現企業差異化競爭的重要基礎。然而,用戶數據的泄露會直接影響用戶對企業的安全體驗。
3 電子商務企業防止數據泄露的措施
3.1 增強數據泄露風險意識
在大數據時代,作為核心資源的數據關乎著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因此,直接為網絡用戶提供服務的網站無疑是網絡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有責任開展有效的內部治理,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并加大投入、改進技術手段。在網站被使用前,應做好安全性能測試,建立企業的數據安全隊伍,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數據安全威脅;多次加密數據,防止數據泄露后對企業和用戶造成二次危害。
3.2 使用企業訪問權限管理
對于企業而言,“安全堡壘最易從內部被攻破”,因此,應嚴格管理內部訪問系統,確保相應級別的使用者只能接觸到相應級別的信息;應采用企業訪問權限管理(ERM)解決方案,其允許公司執行自動化過程,當創建文件時,會自動應用訪問權限和用法控制。
3.3 運用互聯網思維防范
互聯網時代是開放、包容的時代。在確保數據安全方面,可充分發揮網絡用戶的智慧,使其參與進來。對于一些網站的漏洞,電子商務企業可采用懸賞的方式號召網絡用戶查找。12306網站在用戶數據泄露事件發生后,采取了懸賞2 000元的方式號召網絡用戶參與到網站漏洞修補的過程中來,這充分調動了網絡用戶的積極性,為網站進行了“體檢”。
參考文獻
[1]丁輝,高松,毛南.從數據泄漏事件看商業銀行信息安全保密[J].計算機安全,2012(03).
[2]彭維平.基于可信平臺的數據泄漏防護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1.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