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內容摘要】初中音樂課程的開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對音樂學科的喜愛,更可以通過音樂學習,讓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得到提升,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本文就針對當前初中音樂課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欣賞能力進行分析,并就其具體實施策略提出筆者的一些建議與思考,以期為初中音樂教師開展音樂教學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初中 ?音樂課 ?欣賞能力
培養學生形成和具備基本的欣賞能力,是當前初中音樂課程開展過程中重要的教學目的與教學意義。因此,教師更應該注重音樂課堂中學習與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各方面都可以有所借鑒,進而讓學生具備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實現自身審美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音樂課教學中學生欣賞能力的構成
1.音樂的節奏、力度與速度
在音樂當中,節奏、力度與速度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任何旋律都不可能脫離節奏而單獨存在,而節奏本身是獨立的個體。比如,教師讓學生進行樂曲分析的時候,可以列舉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教師從節奏的角度入手,通過分析樂曲的節奏,讓學生感悟這一類型節奏的特點。然后告知學生,不同的音樂風格,往往都是因為節奏有差異。
2.音樂的旋律、音色與和聲
音樂的旋律直接影響樂曲效果,也是直接影響學生情緒的因素。就以當前初中音樂課本的內容為例,當學生聽到《鈴兒響叮當》這首樂曲時,會產生一種輕快、愉悅的感覺。再比如當學生聽到《歡樂頌》時,則會感受到創作者內心對自由的呼喚,這些都是旋律帶給學生的直觀感受。此外,因為選擇的演奏樂器不同,往往帶給學生的感受也會有所差異。比如,二胡、蕭等這類樂器所發出的音響往往比較悠長,甚至還有一些略帶悲傷之感;而管樂器往往會給人一種雄壯激昂之感,也大多數應用于交響樂當中。學生通過旋律的不同,感悟到了音色和音響的差別,進而獲得不一樣的欣賞感悟,這實際上也是學生欣賞能力的一個部分。
3.音樂的內涵、精神與情感
不同的音樂都會表達出不同的情感與內涵,初中音樂課本中,許多歌曲設置都可以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情感。例如,課本中的《北京的金山上》,歌曲的內容通過歌詞就可以有所了解,并且配以演唱者相對高亢激昂的表現,更可以體現出創作者對毛主席的贊揚與崇拜,充分的體現出對毛主席豐功偉績的肯定及對其精神的贊嘆。故而音樂作品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其內涵與精神都可以通過樂曲展現出來。而學生通過用心欣賞,完全可以把握其情感。
二、有效提高初中音樂課教學中學生欣賞能力的對策
1.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若想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提高對學生的欣賞能力,首先,就應該注重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許多學生在沒有接觸音樂課程之前,對音樂充滿了喜愛,甚至有些學生還喜歡在日常生活中歌唱,但是在真正接觸了音樂課程之后,卻對音樂產生了厭惡的心理,這就足以說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產生了偏差,這就更需要教師予以正確的引導。教師可以通過先了解作曲家、演奏家以及歌唱家的相關資料,研究相關的創作背景,幫助他們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分析,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與精神。比如教師可以針對作品《保衛黃河》進行分析,首先告訴學生《保衛黃河》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其創作者則是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之后教師可以播放這首歌曲的錄音,讓學生依據想象并且結合歌詞,感悟該樂曲想要表達的情感。最后教師結合資料,告訴學生該樂曲實際上是對英勇的游擊戰士的贊嘆,描繪的也是戰士們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不斷奮勇殺敵的情景。通過這樣的講解,既會讓學生在內心形成文化的積存,也有利于學生構建起豐富的精神背景,從而更深入地了解音樂作品本身的內涵與情感。
2.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演唱只是一個方面,通過自身對樂曲的理解,并且利用自身的肢體語言進行展示,才是音樂表現力的體現。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歌曲的時候,盡情享受音樂帶給自身的美好感受,利用動作展現出來,這將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不但可以渲染課堂教學氛圍,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最終使學生不僅具備基礎的音樂鑒賞能力,還具有超強的音樂表現力。比如欣賞樂曲《小步舞曲》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翩翩起舞。也可以讓一些具備舞蹈功底的學生站到前面帶領大家跳舞,目的只是為了讓學生隨著音樂進行身體的擺動,將音樂的張力與表現力盡可能的展現出來。
3.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
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是當前初中音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其實學生欣賞音樂的過程,就是為了實現音樂的再度創作。因此,學生要敢于在課堂上展示自我,在實踐的過程中注重音樂的創新與展現。而教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手段,為學生營造音樂氛圍。學生在欣賞了一首樂曲之后,也可以進行簡單的再創作。要敢于挑戰權威,敢于嘗試,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使自身的自信與激情更多的展現出來。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欣賞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尤其是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各學科的全面發展,音樂課作為學科存在就必然有其價值。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充分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使學生具備較強的鑒賞水平,同時也提升自身的審美水準。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鐵石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