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技明
河南省蘭考縣為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轉變扶貧開發方式,實行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2014年以來,在扶貧開發的方式、方法上進行了許多大膽的探索與實踐,加快了脫貧致富的步伐。其中,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使用好、管理好扶貧到戶增收項目資金,落實精準扶貧要求的做法,效果顯著。
為駐村“管道”注“活水”
在蘭考縣調研中,反映最多的問題是由縣扶貧辦分資金、定項目的傳統做法已不能適應精準扶貧要求。扶貧資金原來只分配到部分貧困村,沒有分到資金的駐村工作隊反映,沒有資金,幫扶工作不好開展;分到資金的駐村工作隊反映,資金項目村里作不了主,工作隊和社員參與不進來,積極性難以調動;縣扶貧辦反映,扶貧資金分配權、項目安排權下放到縣后,扶貧辦人員少,資金分不好、項目定不準,群眾有意見。
為破解這個難題,2015年3月4日,蘭考縣給有駐村工作隊的所有貧困村,每村安排了10萬元的扶貧到戶增收項目資金,讓工作隊幫助貧困村、貧困戶,選好扶貧項目、用好扶貧資金。資金下到村里,讓駐村隊員幫忙“打理”,猶如向駐村扶貧“管道”注入了“活水”,“水”的流向、流量由工作隊掌控,使扶貧資金由大水“漫灌”變為了精準“滴灌”。
把握不能逾越的“紅線”
有了扶貧資金“撐腰”,駐村隊員做好扶貧工作的底氣足了、熱情高了、干勁大了。但是,扶貧開發是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單憑一時的熱情,不僅收效甚微、事與愿違,而且還可能會做出違反原則的事,給今后的工作帶來非常嚴重的后遺癥,結果會好心辦壞事、出力不討好,挨上級批評、遭群眾埋怨,影響精準扶貧的落實,影響脫貧目標的實現。
為了提高駐村隊員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用好管好扶貧到戶資金,蘭考縣扶貧辦采取了三項措施:
集中培訓,把握不能逾越的“紅線”。增收資金下撥到村后,縣駐村辦、扶貧辦聯合組織駐村隊員和村“兩委”負責人進行集中培訓,帶著大家學習扶貧開發方面的政策規定、扶貧項目資金的使用原則、管理辦法,并兩次邀請河南省扶貧辦相關領導授課,讓大家吃透政策,掌握好使用扶貧資金不能逾越的“紅線”。
組織參觀學習,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為開闊駐村隊員的視野,增強他們用好管好資金的實際操作能力,縣扶貧辦和各鄉鎮多次組織駐村隊員和村兩委負責人,到河南民權、山東壽光和江蘇沭陽等省內外發展“種養加”增收項目好的基地參觀見學,并聘請專業人員現場講解發展植、養、加項目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提高大家發展脫貧項目、用好扶貧資金的實際能力。
定期匯報交流,增強干好工作的責任。鄉鎮每月、縣每季度分別組織召開一次駐村工作會議,讓每個工作隊長都上臺“亮相”,匯報使用管理扶貧增收項目資金的經驗,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教訓,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使經驗得到及時推廣、問題得到及時糾正。
三項措施的落實,增強了駐村隊員用好管好扶貧到戶資金的能力和責任感。
保證精準扶貧落實處
駐村工作隊為了不辜負組織的信任,當好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參謀和助手,把扶貧資金真正用到刀刃上,工作中做到了“三清三準”:
基本情況清,扶持對象確定準。落實精準扶貧的前提,是把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戶找出來。為此,工作隊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農戶調查登記、耐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徹底弄清楚貧困戶家庭的經濟條件、人員組成等真實信息。在此基礎上與鄉鎮干部一起協助村“兩委”采用“四議兩公開”辦法,對原來識別的貧困戶進行再甄別、再分類,按照“先難后易”的原則,篩選出最急需幫扶的貧困戶。由于工作隊堅持原則,公平公開公正,篩選的貧困戶名單公示后,村里群眾口服心服。
致貧原因清,幫扶項目選定準。扶持對象選準后,幫其盡快脫貧的關鍵是弄清致貧原因、選準脫貧項目。為此,工作隊員與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逐戶分析致貧原因、挖掘致富特長,依托當地優勢因戶施策選定脫貧項目。縣委辦公室駐南彰鎮宋莊村工作隊,根據不同貧困戶家庭經濟、身體狀況和技能、喜好、意愿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幫助,為貧困戶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發展的扶貧項目。工作隊利用掌握的信息把肉鴨肉鵝種鵝養殖、藕鰍共作等脫貧致富項目成功對接到村里后,在充分尊重村兩委、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對村里24戶貧困戶落實了到戶增收項目資金,帶動全村66個貧困戶發展了養殖項目,預計戶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貧困戶一年內就能實現脫貧。
項目需求清,扶貧增收項目資金分配準。安排扶貧到戶增收項目資金的最終目標是幫貧困戶脫貧致富,而不是按貧困戶人頭把資金分下去。工作隊為了把到戶增收項目資金分配準,首先弄清楚全村需要扶持貧困戶增收項目資金需求總額,按照補貼投資額度一半、每戶一般不超過1萬元的原則,把握補貼真窮、真干、能帶動的尺度,采取以獎代補、先干后補的方式,鼓勵貧困戶先上項目,并根據項目落實的情況和投資額度,確定對每個貧困戶的補貼金額,然后在村里張榜公示和縣政府網站公示,公示期結束沒有異議后,再把資金補貼到戶,從而確保了扶貧到戶增收項目資金分配準,使精準扶貧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