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對外貿易格局變化及貿易摩擦防范
董紅1,林慧慧2
(1.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市300204;2.南開大學商學院,天津市300071)
摘要: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確定與全面推進,從政策、交通、金融等三方面推動我國對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國企業開始更加頻繁而深入地參與國際貿易競爭與合作,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也日益增強。然而,在此過程中,我國對外貿易企業面臨頻繁的貿易摩擦,嚴重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一帶一路”戰略下,為更好地防范對外貿易摩擦,推動我國企業走向國際化,對外貿易企業必須加強國外技術資源整合,提升產品科技競爭力;必須加大對外直接投資,享受生產國國民待遇;必須充分利用外資,促進技術進步。
關鍵詞:“一帶一路”;貿易摩擦;貿易格局
古代絲綢之路是我國與西方國家進行各方面交流的重要紐帶,陸上絲綢之路通過中亞、西亞、北非,最終到達歐洲和非洲;海上絲綢之路經過東南亞、南亞、西亞,最終到達非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我國全方位開放格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始于2013年9月習近平同志訪問哈薩克斯坦時發表的演講,并于同年10月訪問印度尼西亞時由“一帶”拓展到了“一帶一路”,得以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戰略作為我國最先倡導的致力于形成區域大合作的創新合作模式,[1]對我國以及周邊國家乃至世界貿易格局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確定與全面推進,我國對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國企業開始更加頻繁而深入地參與到“一帶一路”戰略中,這必將影響我國對外貿易格局,同時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也會日益增強。然而,在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成長的過程中,我國對外貿易企業面臨頻繁的貿易摩擦,這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有效防范貿易摩擦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我國企業對外貿易格局現狀
(1)我國企業對外貿易長期處于順差狀態
1978年,我國進出口總額206億美元。2013年,我國進出口總額416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6%;出口總額2209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9%,成為最大的貨物貿易國。1978年以來,我國進出口總額一直呈增長態勢,總體增長速度很高。2004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增長速度達到35%。2005—2008年,我國進出口增長率穩定在23.8%。2009年,盡管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我國進出口總額下降了13.9%,但之后我國進出口總額繼續穩步提高。2004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一直處于順差狀態,且順差額居高不下。
(2)我國企業對外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為主
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方式,無論出口還是進口都主要是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2013年,在我國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的占比達到49%,加工貿易的占比約為39%,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是我國出口的主要方式,所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處于價值鏈的底端。[2]
(3)我國企業對外貿易對象集中
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的主要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香港、美國、日本、韓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我國進口產品的原產國與出口產品的目的地國相差不大。2013年,面向上述國家(或地區)的出口額總和占我國出口總額的將近60%,進口額占我國進口總額的60.27%。因此,解決我國貿易摩擦問題的重點就是解決與上述主要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貿易問題。[3]
(4)我國企業對外貿易以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主
我國進出口商品大部分都是機電產品,屬于資源密集型產品,依靠的是廉價勞動力帶來的低價優勢。我國機電產品的生產大多為貼牌生產,屬于加工貿易,這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對外貿易順差。除高新技術產品外,我國外貿出口較多的是服裝和紡織品,其技術含量也比較低。然而,我國進口的產品主要是原油、農產品等原材料和集成電路等,且進出口的主要產品很多都是重復的。
2.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現狀
(1)我國企業貿易救濟調查立案總體情況
2009年以來,我國共受到貿易救濟立案調查420起之多,涉案金額為571億美元,其中反傾銷案件297起,占貿易救濟調查的一半以上。2009年立案數量達到116件,2009年、2012年涉案金額分別為127億美元和277億美元。
(2)主要貿易伙伴與我國企業貿易摩擦情況
圖1展示了我國主要貿易伙伴對我國采取的貿易救濟情況。2013年,我國對上述貿易伙伴的進出口額約占我國進出口總額的55.2%。
截至2013年底,在我國主要的貿易伙伴中,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立案調查最多的國家是印度(不包括美國對我國企業的“337調查”)。調查大部分為反傾銷調查,且貿易救濟調查所涉及的產品范圍廣,涵蓋化工、紡織服裝、鋼鐵制品、機械器具、電子產品及木制品。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立案調查較多的國家,接下來是歐盟國家、土耳其和巴西。在印度、巴西、土耳其,我國幾乎沒有對外直接投資,向歐盟成員國的對外投資也不多,因此無法利用原產地法來緩解我國在這些國家的順差狀態,也無法讓我國的產品享受其本國產品待遇,這讓我國逐漸喪失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市場。[4]2014年,22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97起,其中最多的是反傾銷調查,共61起,此外還包括反補貼和保障措施調查等。2014年,針對我國產品,美國發起“337調查”12起,歐盟發起反規避調查和反吸收調查各1起。
在針對我國產品的貿易調查中,除美國以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為主外,其他主要貿易伙伴以反傾銷為主。我國涉案的產品主要集中在鋼制品、機電、化工、紡織、服裝等產品上。
圖2展示了2009年以來我國受到美國“337調查”立案的情況。我國受到美國“337調查”的案件很多,2010年最多,達到25起;2012年,共針對我國發起“337調查”18起,占美國當年“337調查”案件總數的45%;2013年,共發起“337調查”42起,其中涉華調查19起,占美國“337調查”的近一半,居美國“337調查”涉案國之首。在“337調查”中,我國涉案的產品主要以電子信息類產品為主,此外還包括部分醫藥和輕工產品。

圖1 截至2013年底我國主要貿易國對華貿易調查數

圖2 2009—2013年美國對華“337調查”情況
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要構建一種創新的合作模式,要加強“一帶一路”參與國之間的“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以下簡稱“五通”)。因此,“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主要從政策、交通、金融三個方面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產生影響。
1.政策支持
“一帶一路”戰略只是一個對外經濟合作的構想,隨著這個戰略構想的實施以及各國的合作與參與,其內涵將進一步豐富。盡管“一帶一路”戰略的基本內容是經濟合作,但如此大規模的經濟合作肯定需要政治關系的支持,當然也離不開政府外交的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區域目標是實現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即交通通信互聯互通、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貨幣自由流通、人員彼此友好往來,這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一帶一路”戰略區域國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設想,“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后,各國將相繼實施各種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貿易合作的優惠政策,從而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互贏互利。
2.區域交通便利化
“一帶一路”戰略中的“路”非常關鍵,絲綢之路經濟帶所指的“路”并不是普通的道路,也不是古代的絲綢之路,而是21世紀的絲綢之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復興和發展。21世紀“一帶一路”戰略中的“路”是借助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油氣管道以及航空、互聯網、特高壓、智能電網等現代科學技術建設的多維、多向的道路、信息、能源互聯互通網絡。“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后,交通網絡所覆蓋的區域將更加廣闊,并真正實現交通的便利化,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需要便利的交通,其交通目標應當是極大地提高物流速度,擴展物流空間,降低物流成本,從而促進相互之間的經貿關系,[5]實現亞歐大陸兩端國家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印度洋的直接聯通,為亞歐大陸腹地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東出太平洋、南下印度洋、西達大西洋提供交通便利。
3.金融支持
金融作為21世紀經濟的核心,在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外,“一帶一路”戰略“五通”中的貿易暢通也需要貨幣流通的支持。因此,戰略區域國家雙邊本幣的互換與結算將更加便利,各幣種的投融資將更加方便。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海港、管道、道路建設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巨大的投融資機遇和市場,能夠擴大人民幣在“一帶一路”經濟圈使用的規模和范圍,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
1.我國對外貿易格局的變化
“一帶一路”是我國與中亞、東南亞、東歐等周邊國家新的經濟貿易合作網絡,對我國沿邊與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以及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對外貿易格局的影響十分重大。
(1)基礎設施輸出增加
“一帶一路”戰略參與國多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普遍比較薄弱,急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與技術。與此同時,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已經具備了強大的基礎設施制造能力。[6]隨著國內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高潮的逐漸消退,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便利條件,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將在滿足各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需求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戰略將拉動我國勞務及施工機械的輸出,并帶動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商品材料的輸出,使得基礎設施輸出在我國對外貿易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
(2)大工業出口增加
“一帶一路”戰略所涉及的許多國家其工業尚處于低端水平,盡管目前我國的裝備和產能在質量和安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由于性價比較高,仍然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優勢。隨著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我國的設備如生產線等就可以更好地幫助戰略合作國家發展實體經濟并推進其工業化進程。[7]例如,2014年底我國與哈薩克斯坦簽訂中哈產能合作協議,我國向哈薩克斯坦輸出生產線設備。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以及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大工業出口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將更加重要。
(3)資本項目輸出增加
“一帶一路”戰略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巨額的資金,需要其他國家的資金支持。2014年10月,我國提議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我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持股50%,為最大的股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可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資本互通的渠道,將極大地影響我國對外貿易資本項目格局,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受發展基礎、資源稟賦等影響,我國對外貿易一直呈現出東快西慢的格局,且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的國家(或地區)主要是中國香港、美國、日本、韓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與東南亞、東亞很多國家之間的對外貿易往來并不頻繁。“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為沿線國家開放發展、優勢互補創造新的機遇。“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大多是經濟發展處于上升期的發展中國家,這為開展互利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一帶一路”戰略將充分挖掘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潛力,提高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頻率、貿易金額,提升這些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在我國對外貿易格局中的地位,進而提高我國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程度和中西部地區企業對外貿易活躍的程度。因此,“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在繼續優化我國與原有合作伙伴對外貿易的基礎上,增加與沿線國家的對外貿易,提升沿線國家對外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
2.“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的新變化
(1)實物貿易摩擦加劇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將加大基礎設施及大工業的出口,這將使得我國企業與德國、日本等大工業出口大國產生正面沖突。我國在搶占基礎設施與大工業市場的過程中,將會不可避免地與這些國家產生貿易摩擦,使我國對外貿易企業面臨貿易摩擦加劇升級的挑戰。
盡管“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主要是為了擴大貿易規模,提高貿易投資水平,充分釋放參與國貿易合作的潛力,但由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涉及東亞、東南亞、東歐等許多國家,再加之各國國情不盡相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訴求,即使“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總體符合各國利益,也難免會在某些局部無法契合。此外,由于我國能夠對沿線國家出口的產品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8]很容易受到進口國的反傾銷調查。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后,我國企業必須做好防范對外貿易摩擦的措施。
(2)金融摩擦升級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我國提議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于2014年10月24日成立,重點支持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成功推進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也對以美國、日本為首的亞洲開發銀行構成了威脅,引來了美國和日本的阻撓。因此,“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面對的貿易摩擦由實物貿易領域逐漸延伸到了貨幣金融領域,開始涉及世界大國之間經濟金融領域的較量。
1.整合國外技術資源,提升產品科技競爭力
目前,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在持續,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價值大幅縮水,這對我國企業而言正是一個進行海外低成本并購的大好機遇。我國對外貿易企業要掌握更加先進的技術來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從而提高產品的差異性和競爭力。[9]這樣,一方面能夠防止我國產品因低價而遭受反傾銷調查;另一方面能夠促進我國產業升級。為達到這一要求,我國外貿企業必須加強企業科研創新,研發技術含量更高的產品。但是,面對這樣一個海外并購的良好機遇,我國企業要學會通過海外低成本并購來獲取研發能力、國際品牌及國外銷售渠道。[10]2014年,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客戶網絡成功收購了德國老牌知名光伏企業Conergy公司旗下的奧得河畔法蘭克福組件廠,德國工廠生產的組件將不受歐盟對中國光伏“雙反”的影響。正泰公司的經驗表明,經濟全球化時代,通過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來繞過所面臨的各種貿易壁壘,是我國外貿企業應對貿易摩擦一項重要而可行的舉措。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過程中,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系日益緊密,為多個行業和領域提供了技術合作、互聯互通的可能性,我國企業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加深對國外貿易政策的了解,通過海外并購等方式獲得技術和品牌,提高產品的技術和品牌含量,有效規避國外貿易壁壘。[11]
2.對外直接投資,享受生產國國民待遇
企業可以通過在產品的銷售地投資建廠來生產產品,這樣有利于收集當地的消費狀況,加強對產品的針對性設計,迎合當地市場需求。同時,可將單純的出口商品轉變為直接對外投資,通過有目的地開發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外有目的地投資建廠。[12]這樣既可生產出符合當地消費需求的產品,又可利用國外的原產地法,讓所生產的產品享受生產國的國民待遇,從而有效繞過當地針對我國的貿易救濟措施,在開拓國際市場時更具有優勢。[13]在我國全面深化對外開放、實行“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這樣的對外直接投資策略十分可行。“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實施方案能夠為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搭建平臺,金融合作與國際貿易方案能夠為對外直接投資提供渠道。有效的對外直接投資不僅有利于降低我國出口規模,緩解我國對外貿易的長期順差,減少貿易伙伴對我國對外貿易的敵意,從而減少國外的貿易摩擦投訴,還能轉移國內剩余生產能力,提高企業國際化程度。例如,正泰太陽能收購德國光伏組件廠,正泰德國光伏組件廠生產的產品專門針對歐洲客戶,很好地應對了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的限制。
3.充分利用外資,促進技術進步
我國外貿企業可以利用低成本優勢吸引技術水平高的外國企業前來投資或者與它們進行合作。在與外國企業合作的過程中,我國企業可通過人員流動、信息擴散等途徑來獲得有關新技術的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自主研發實現產品技術溢出效應,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緩解我國產品頻繁遭遇反傾銷調查的現狀。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我國企業與沿線國家企業的交流更加密切,可以更加積極而充分地吸引和利用外資,促進我國外貿企業技術進步,進而提高我國企業整體技術水平,優化我國產業結構。[14]
作為對外開放的新戰略,“一帶一路”加強了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為我國企業搭建了對外貿易的新平臺,同時對外區域的擴張與對外貿易的增長也帶來了更多的貿易摩擦隱患。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對外貿易發展受到了頻繁貿易摩擦的制約,如何有效規避并解決貿易摩擦問題將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重點。面對當前的國內外環境,我國外貿企業一定要做好貿易摩擦防范措施,這有利于企業開拓國外市場,提高產品競爭力,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最終降低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受到貿易救濟案件調查的頻率,促進我國外貿企業走向國際化。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知識產權保護、政治資源獲取與高科技企業融資行為研究”(項目編號:71272180)、2014年天津市政府決策咨詢重點課題“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與互聯網金融互動發展研究——基于消除‘隱性壁壘’問題的對策探討”(項目編號:ZFZX2014-4)的部分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韓永輝,鄒建華.“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與西亞國家貿易合作現狀和前景展望[J].國際貿易,2014(8):21-28.
[2]徐元,于洪平.新形勢下實施外貿知識產權戰略的思路與對策[J].中國軟科學,2014(5):11-22.
[3]王強.中美貿易摩擦新動向與減少摩擦的應對之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3(3):42-45.
[4]郭周明.新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J].當代財經,2013(5):99-108.
[5]劉再起,徐艷飛.對外貿易、市場整合與地區經濟增長——基于bootstrap面板因果檢驗[J].世界經濟研究,2013 (3):3.
[6]張曙霄,張磊.中國對外貿易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基于內需與外需的視角[J].當代經濟研究,2013(2):55-60.
[7]姚新超,左宗文.新型自由貿易協定的發展趨勢及中國的因應策略[J].國際貿易,2014(1):11.
[8]毛燕瓊.加入WTO十年國際對華貿易摩擦回顧與展望[J].世界經濟研究,2011(11):8-13.
[9]包菊芳,楊婉.基于資源整合的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研究[J].中國市場,2013(2):40-42.
[10]王子先.研發全球化趨勢下自主創新與對外開放關系的思考[J].國際貿易,2013(9):4-13.
[11]董保寶,葛寶山,王侃.資源整合過程、動態能力與競爭優勢:機理與路徑[J].管理世界,2011(3):92-101.
[12]楊挺,田云華,鄒赫.2013—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特征及趨勢[J].國際經濟合作,2014(1):25-32.
[13]楊龍.經濟全球化時代企業的經營思路與電子商務[J].中國市場,2013(6):40-41.
[14]張燕生.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J].當代世界,2014(3):2.
責任編輯:陳詩靜

The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Dealing with Trade Frictions under the New Trade Situation based on the“One Belt One Road”Strategy
DONG Hong1and LIN Huihui2
(1.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300204,China;2.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termining and promoting of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ed to a new stage in terms of policy,transportation and finance. China's enterprises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more frequently and deeply. China's foreign trade grows to influence o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Chines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with the frequent trade frictions in this process. The frictions influence serious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One Belt One Road”strategy,to better prevent frictions in foreign trade an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th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cal resources,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ir products,increase FDI,enjoy the national treatment of manufacturing country,give full play to foreign capital and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Key words:One Belt One Road;foreign trade friction;foreign trade situation
[作者簡介]董紅(1961—),女,天津市人,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世界經濟;林慧慧(1992—),女,河北省邢臺市人,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5)05-01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