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農產品物流倉單質押的盈利模式
龐燕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湖南長沙410004)
摘要:供應鏈管理環境下農產品物流倉單質押盈利模式包括自有倉庫倉單質押盈利模式、異地監管倉單質押盈利模式和統一授信倉單質押盈利模式,分別適合不同的情況,具有各自的優勢,但都存在供應鏈合作伙伴不守約、質押物監管環境欠佳、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不完善等問題,應建立農產品企業績效評估體系,提高質押物的監管技術,加強供應鏈各成員日常工作管理,完善電子支付系統。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農產品物流;倉單質押;盈利模式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如何改善個體農戶和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融資難問題已成為政府、企業界和學者們都十分關注的議題。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參與者涉及農產品生產企業或個體農戶、買家、分銷商、金融機構、第三方物流企業等,通過鏈上每個業務參與者以最優數量、位置和時間整合活動,可以提高各流程組合的效率,從而實現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增值。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是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對農產品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計劃、組織、控制與協調管理。本研究是在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環境下,通過專業的農產品物流信息交易平臺和集成的財務、生產、交付和付款流程將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參與者(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或個體農戶、銀行等金融機構、分銷商、終端買方、第三方物流企業等)聯系起來,以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融合,探尋供應鏈管理環境下農產品物流倉單質押盈利模式,提出有效改善個體農戶和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融資渠道的策略,改善農村融資的處境,從而提高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和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低迷導致供應鏈受到的壓力與日俱增,同時實物供應鏈的原有優勢不再顯著,在這個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即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通過對供應鏈中的雙向信息流的管理,借助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為供應鏈上的參與者提供金融服務。
希爾盧(Schileru)[1]認為銀行在嚴重的經濟危機背景下,需要進行創新并尋找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金融服務,而供應鏈金融就是最好的方式。喬納森和勞什(Jonathan Campaigne & Tom Rausch)[2]針對農村金融問題進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提出了改善農村融資渠道的方法;并對服務那些來自農村、相對孤立的客戶所帶來的成本和風險進行了分析,認為融資小規模農民是具有挑戰性的。然而,在一個供應鏈體系中(在供應鏈中,農民被連接到一個由買家、零售商和金融機構組成的規范的網絡里),貸款變得越來越可行。帕達納(Yandra Rahadian Perdana)[3]認為農村物流信息系統是農產品供應鏈運作的關鍵,可以有效實現農產品配送的優化,并對農產品物流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博巴(Virgil Popa)[4]研究了優化供應鏈現金流和雙向信息流的解決方案,找出協同供應鏈金融流的新方法,并在其研究中對供應鏈金融進行了界定,認為供應鏈金融是:“一個由金融機構、第三方供應商、公司本身和技術平臺所提供的貿易融資的組合,其中該技術平臺通過電子的方式將貿易伙伴和金融機構連接起來,并提供以一個或幾個供應鏈活動的發生為基礎的融資觸發器。”近年來,我國學者們也對供應鏈金融進行了研究。嚴廣樂[5]認為供應鏈金融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提供了一條新的選擇路徑,其研究運用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構建了相應的博弈模型,分析比較了第三方物流企業參與供應鏈金融系統的兩種融資模式。晏妮娜和孫寶文[6]研究了在需求不確定環境下,供應鏈金融系統中受資金約束的零售商通過倉單質押融資的最優策略。李毅學[7]認為供應鏈金融創新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其風險來源也非常復雜,并提出可將供應鏈金融的系統風險分為宏觀與行業系統風險和供應鏈系統風險,將供應鏈金融的非系統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存貨變現風險和操作風險。胡國暉和鄭萌[8]在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具體運作模式分析研究基礎上,運用博弈論理論對農業供應鏈金融各參與方的收益分配機制進行了研究。王忠偉[9]在其研究中提出:結合集體決策、定性分析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有效識別和評估農產品物流金融業務過程中的各類風險。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農產品物流倉單質押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供應鏈管理環境下自有倉庫倉單質押盈利模式
自有倉庫倉單質押是指由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給倉儲中心并對質押貨物進行保管和監控。對于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來說,通過倉單質押模式可以讓企業通過流動資產融資,獲得一定的資金乘數效應,從而使企業總收入增加。由圖1可以看出,在專業的農產品物流信息交易平臺的集成作用下,農產品倉單質押業務中涉及到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農產品供應鏈各個成員之間進行高效、有序地流轉,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同時降低了相關的物流成本和風險。

圖1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自有倉庫倉單質押盈利模式
2.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異地監管倉單質押盈利模式
異地監管倉單質押模式是在第三方物流企業自有倉庫倉單質押模式的基礎上對地理位置的一種拓展。考慮到客戶的實際情況,第三方物流企業遵循“就近客戶所在地”的原則來選擇監管貨物的倉庫,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客戶的質押成本。但是該模式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貨物監管能力和監控技術會有更高的要求,同時由于異地監管貨物,第三方物流企業也將承擔更大的風險。圖2描述了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異地監管倉單質押盈利模式的詳細流程。

圖2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異地監管倉單質押盈利模式
3.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統一授信倉單質押盈利模式
統一授信倉單質押模式是自有倉庫倉單質押和異地監管倉單質押的進一步發展,簡化了原先倉單質押的流程,提高了供應鏈運作效率。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第三方物流企業運營規模、信譽、資質、經濟產量等多方面進行調查了解后,授予第三方物流企業一定的信貸額度,這樣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向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提供倉單質押貸款業務,并全程負責對質押貨物的保管和監控。后期運作銀行等金融機構幾乎不用參與,大大降低了銀行的風險。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統一授信倉單質押盈利模式中,以專業的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為依托,農產品供應鏈成員能夠更加迅速、快捷地完成各項業務,以達到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圖3所示)。

圖3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統一授信倉單質押盈利模式
1.供應鏈合作伙伴不守約
對個體農戶進行融資是一項棘手的議題。個體農戶往往在地理位置上是分散的、資源受限的、未受到良好的教育等等,所有這些特征都無形中放大了銀行提供貸款的成本和風險,同時也帶來了個體農戶不守約的問題。例如,農民們在違背協議規定的情況下,通過其他途徑暗自出售農產品來快速獲取現金或者逃避還貸義務;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也會在暴利的驅使下從事一些不誠實的活動;甚至銀行也會通過延遲放貸或向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個體農戶收取額外的費用而違背最初的合作協議。
2.質押貨物的監管環境欠佳
質押貨物的監管場所一般有生產車間、倉庫等。由于市場把關不嚴、門檻設定過低等因素,大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沒有充分結合質押貨物的物理化學性質來安排相應規格和類型的倉庫。如對于品質較穩定的大豆、小麥等農產品,不僅要求有一定的密封性,還要有良好的通風環境,并且要控制一定的溫度,以防農產品的品質降低;而對于蔬菜、水果等季性較強的農產品,對冷藏倉庫會有更高標準的要求。
3.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不完善
目前在農產品倉單質押業務中,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這樣會極大地降低農產品供應鏈整體運作效率。有些個體農戶對計算機使用不熟悉,也會影響到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所以,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應該以簡單、易用、快捷等為特征進行改進和開發。
1.建立農產品企業績效評價體系
將農產品物流倉單質押業務績效評價系統作為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根據貸款方(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或農業個體戶)在實際業務的績效表現對其進行評價,這樣便根據貸款方各自的業務表現被劃分為優、良、差等不同的級別,從而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評估貸款方資質信譽的有用指標。
2.提高對質押貨物的監控技術
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農產品倉單質押業務中,對倉庫質押貨物的保管監控工作主要是由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來完成的,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具備完善的物流實體監控系統、信息監控系統以及一些必要的監控設備。
3.加強對供應鏈各成員日常工作的管理
在整個倉單質押業務運作過程中,供應鏈成員應該協同合作、相互信任。如果質押貨物存放的地點就在農產品企業的加工車間,由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監管,以便于物流企業和銀行對該農產品企業的評價;第三方物流企業在農產品企業內部開展工作,實施監管工作,形成一種供應鏈成員間相互監督和協同合作的關系。
4.完善電子支付系統
隨著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不斷進步的電子支付技術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交易的時效性,并且降低彼此間的交易成本。應對現有的電子支付平臺系統進行升級,構建一個更加健全的、可擴展的系統,使來自農村的供應鏈合作伙伴也可以訪問和使用。
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開展農產品物流倉單質押業務,充分利用先進的農產品物流信息技術,將農產品供應鏈各個成員緊密的聯系起來,從而實現整條供應鏈的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更加高效、快捷的流轉,以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益。本文研究了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三種不同的農產品物流倉單質押盈利模式,分析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實施對策,有效改善農村融資的處境。
*本文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農產品物流倉單質押盈利模式與風險防范研究”(項目編號:11BG057)的資助。
參考文獻:
[1]Schileru.Accumulations and Development in Commer? cial Logistics [J].Amfiteatru Economic,2008(24):41-58.
[2]Jonathan Campaigne,Tom Rausch.Bundling Develop?ment Services with Agricultural Finance:the Experience of DrumNet[J].Innovations in Rural and Agriculture Finance,2010(7):29-30.
[3]Yandra Rahadian Perdana.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for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y [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65):608-613.
[4]Virgil Popa. The Ffi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New Solution for Supply Chain Resilience[J].Amfiteat?ru Economic,2013(33):140-153.
[5]嚴廣樂.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博弈分析[J].企業經濟,2011(4):5-9.
[6]晏妮娜,孫寶文.考慮信用額度的倉單質押融資模式下供應鏈金融最優策略[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9):1674-1679.
[7]李毅學.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10):36-41.
[8]胡國暉,鄭萌.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模式及收益分配探討[J].農村經濟,2013(5):45-49.
[9]王忠偉,龐燕.3PL農產品物流金融風險評價與防范[J].求索,2014(12):90-113.
責任編輯:方程
Research on the Profit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Warehouse Receipt Pledg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ANG Ya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04,China)
Abstract:The profit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warehouse receipt pledg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such three patterns as using the receipt of their own warehouse,receipt pledge with remote supervision,and receipt pledge with unified credit line. And each of them has their own advantages,respectively. But they all have the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integrity of the supply chain partners,the not sound supervision environment,and the imperfect inform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s. So,we should establish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nterprises,improve the supervision skill,strengthen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all the members of the supply chain,and perfect the e-payment system.
Key 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warehouse receipt pledge;profit model
[作者簡介]龐燕(1965—),女,湖南省湘潭市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工程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5)04-01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