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萌
(南京郵電大學 傳媒與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4)
關于“95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思考
朱曉萌
(南京郵電大學 傳媒與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4)
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起點,也是基礎。針對“95后”新生而言,良好的入學教育,不僅能夠讓他們快速融入大學學習中,而且能夠克服他們的弱點,使其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本文首先分析了“95后”大學新生的特點,提出“95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相關對策,為構建全面健康的入學教育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95后”新生 大學新生 入學教育
“95后”大學生,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網絡時代的推進,使得他們在自我表達、與人交往等方面有了不同方式。他們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具有很強的競爭意識、交際能力、自我意識和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同時,他們相應的弱點也比較明顯,如抗挫能力差、交際能力在現實中表現不佳、集體精神弱和恒心不足。根據“95后”學生的特性,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入學教育。
(一)競爭意識強,但抗挫能力差。
“95后”學生從小就經歷了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這一系列的升學競爭。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讓孩子上學科輔導班和興趣輔導班,讓他們感受到升學充滿競爭。因此,作為“95后”這一群體,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都給他們灌輸了競爭意識。相比而言,這一群體的大學生更加現實、目標更明確、競爭意識更強。與此同時,他們容易驕傲、功利心強、抗挫能力差。大學主張開放式教學,與高中填鴨式教學差異較大,在學習和生活上,要求自主自主,學會自我管理,但某些“95后”新生無法立刻適應這一狀況,迷失自己,甚至自暴自棄,甚至從高中的佼佼者淪落為大學的學困生,給他們的心理造成很大壓力,同學關系緊張,承受挫折能力差。
(二)交際能力強,但無法在現實中施展。
“95后”新生性格開朗,加之互聯網的普遍應用,他們大多時間利用網絡相互交際,如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甚至很多學生都有網上交友的經驗,他們可以在網絡上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廣交朋友。
某些“95后”學生在課后時間及在宿舍時,與舍友交流很少,而是拿著平板、手機進行網上交流。甚至班級通知都是通過微信群轉達,同學之間話很少。網絡豐富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但是正因如此,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和滿足感讓他們脫離了現實。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中的一些人不知如何交往,致使他們較強的交際能力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施展,反而使他們表現得更加靦腆。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活動,提升學生在現實中的交際能力,是學校對新生教育時需要解決的主要課題。
(三)自我表現欲強,但集體精神弱。
隨著新生入學,大學給予他們更加開闊、自由的平臺。在該環境下,當培養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關注自我發展,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但是受到社會及家庭的影響,他們中的一些人非常重視自我得失,個人利益觀念較重,團隊意識淡薄,物質生活較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較為空虛。總之,“95后”新生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自以為是,集體精神弱,合作意識差。
(四)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但恒心不足。
受網絡影響,“95后”大學生信息渠道廣,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面。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有活力,有激情,但喜歡追求新鮮事物,不喜歡安于現狀,不喜歡一成不變的事物。
如“火星文字”,他們中的一些人在聊天時喜歡用一些不常見的字和符號代替傳統的文字,表現出他們對于習以為常的事物沒有多少興趣,對于長期關注和一些需要堅持的活動,明顯興趣不大,更不用說持之以恒。
(一)入學前準備工作要充足。
傳統的大學生入學教育是從開學的第一天開始的,這種教育方式如果仍用在對“95后”新生的入學教育管理上則會出現問題,因此,傳統的入學教育方式不適應“95后”新生,針對他們的入學教育應從開學前著手準備。
應科學合理運用網絡平臺。以學院、輔導員所帶班級為團體創建新生QQ群或微信群,輔導員可通過微博向學生發布信息,如入學報到注意事項、學校具體地址、如何坐車等信息。在開學前就進行入學教育,讓學生提前了解大學生活,對自己的獨立生活做好安排和必要的心理準備,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另外,通過這樣的方式,輔導員可以及時了解每位新生的狀態,發現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和輔導。
(二)入學教育內容的規劃。
1.團隊意識的培養
團隊意識的培養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占據重要位置。通過入學教育,樹立新生獨立生活的信心。入學教學應以班級為單元,進行團隊協作培養。比如,在同院系之間,開展一些團隊協作的運動和比賽,但應注意傳統的羽毛球、籃球可能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不利于普遍參與。可開展一些無門檻、趣味性高的比賽,吸引大家的參與。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溝通與交流,增進同學之間的理解,繼而培養團隊意識。
2.現實交際能力的培養
現實交際能力的培養一定離不開學生的實際生活。新生入學教育要緊貼實際,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95后新生喜歡網絡,對網絡比較熟悉,因此,在開展入學教育時要選擇他們喜歡的工具,即QQ群、微信群、微博等。充分利用這些網絡工具構建網絡交流平臺,這樣不僅能夠使入學教育事半功倍,而且能夠加強生生、師生情感交流;另外,可組織一些95后新生喜歡的活動,并將這些活動作為第二課堂,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其中,體會校園文化,實現自我,提高交際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響學生個體的發展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道德規范、行為方式、就業分析等,它對學生逐步完善自我有很大幫助。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評價,從而擺正心態,正確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坦然面對挫折和挑戰,及時調整自己,從而實現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標。
綜上所述,新生入學教育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內容應符合實際。新生入學教育內容要保證現實性,形式化的內容會引起95后學生的反感;在做教育宣傳,或者搭建交流平臺時,需要貼近學生的日常交流方式,可以采用漫畫,或者是個性化的宣傳用語和幽默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有針對性的教育才能有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開展相應教育活動。比如安全意識教育,大學學習方式的交流與探討等,對于新生而言,都大有裨益。
(3)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健康活動,讓學生減壓,以便在大學健康地學習和生活。面對新的生活,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方式,大學新生在學習上通常會表現得較為吃力,要緩解這一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三)組建高效的入學教育師資隊伍。
傳統的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施者主要是輔導員。而針對95后新生而言,需要建設一個科學、全面的新生入學教育團隊。
第一,組織團體活動。輔導員除了要做好入學前準備工作,還要組織團體活動,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在溝通中使新生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第二,專業學科的介紹。可組織退休教師以講座形式,對學校歷史和專業特色、價值進行介紹,讓學生對其專業有初步了解;第三,就業方向的介紹。高校就業辦可邀請成功校友、教授、用人單位HR相關人員等,對新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讓學生在今后四年的學習中目標更加明確;第四,幫助新生解決宿舍日常生活問題。宿舍管理員要積極、主動、熱情地幫助新生解決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為他們獨立生活做好鋪墊;第五,加強心理指導。高校心理咨詢師可以對全校新生進行心理指導,及時疏導入學心理壓力。并針對特殊人員進行詳細指導,調整他們的心態。
完善的入學教育需要眾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以學生為主體,共同協作,注重學生的日常教育,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發展。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攜手并進,構建一個全面、健康的入學教育體制。
“95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全體師生共同配合。“95后”學生的特點雖然能夠代表這個時代,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發揮他們的優勢,那么這些特點會變成阻礙他們步入社會的絆腳石。因此,開展針對性的入學教育,不僅能夠合理地發揮“95后”新生特點的優勢作用,而且能促進他們更快更好地步入社會與適應社會。
[1]李霞,徐媛.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改革與創新[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08).
[2]李麗,符濤.“90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途徑探析[J].南昌高專學報,2010(02).
[3]樊俊杰,沈廣志,鄒桂華.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淺談[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9(01).
[4]張濤,張軍濤.加強新生入學教育引導學生走穩大學第一步[J].學習月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