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Analysis of Percutaneous Puncture Medical Ozone Nucleus Pulposus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er Disc Herniation
宋永枝,張艷亮
?
CT引導下經皮穿刺醫用臭氧髓核消融術的療效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Percutaneous Puncture Medical Ozone Nucleus Pulposus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er Disc Herniation
宋永枝,張艷亮
摘要:目的 探討CT引導下經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臭氧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4例,統計手術成功率、手術時間、術后治療效果,通過疼痛評分來評價效果。疼痛程度評價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并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OA)進行腰椎JOA評分及復發率評價。結果所有病例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均在1 h內完成,平均手術時間為30 min;術前VAS為(4.68±1.06)分,術后下降為(1.50±0.92)分;術前患者JOA評分為(14.34±5.23)分,末次隨訪時為(17.78±3.24)分。治療后與術前相比,患者疼痛均明顯緩解,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經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術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有效方法,手術成功率高,手術時間短,疼痛癥狀緩解明顯,術后復發率低。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髓核消融術;臭氧;CT引導;介入治療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脊柱退行性病變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逐漸增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不斷增加,并且出現了低齡化的趨勢,而一些患者往往不能耐受開放性手術而不得不延長臥床時間,嚴重降低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醫用臭氧對于椎間盤髓核組織有良好的消融能力,導致髓核內水分喪失,髓核體積明顯減小,從而減輕對脊髓及神經根的壓迫,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本文對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4例,應用CT引導下經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術,并對其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04例中男58例,女46例,年齡(39.8±8.3)歲。腰椎間盤突出節段:36例L5/S1,40例L4/5,28例L3/4。納入標準:①持續腰腿痛至少6個月;②經綜合保守治療無效或者效果不滿意;③具有明顯神經根刺激體征,或/及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術前行MRI及CT證實明確腰椎間盤突出。除外標準:下肢血管彩超異常,腰椎間盤突出成分鈣化,骨性椎管狹窄癥,腰椎間盤巨大脫出或游離。
1.2手術方式患者取俯臥位,炫速雙源CT掃描定位病變椎間盤,龍膽紫標記,術區消毒鋪巾,于脊柱中線旁開8~10 cm,局部浸潤麻醉,沿標記點放置穿刺針至病變髓核,再次CT定位,穿刺針在髓核位置良好后,打入濃度50 μg·mL-1的臭氧約15~20 mL,再次CT掃描顯示椎間盤部分消融后拔除穿刺針,無菌敷料覆蓋傷口。術后常規給予甘露醇、地塞米松減輕神經水腫,給予甲鈷胺營養神經治療。術后臥床3 d,3 d后帶腰圍下床鍛煉,6個月內禁止過度負重。
1.3觀察指標及隨訪統計手術持續時間,術后3、6、12月復查腰椎正側位片,必要時復查腰椎CT、MRI;對患者術前及術后各時期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評分,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進行腰椎JOA評分慢性腰痛,并與術前對比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均在1 h內完成,平均手術時間30 min,隨訪時間10~24個月,平均18個月;術前VAS為(4.68±1.06),末次隨訪為(1.50±0.92),末次隨訪VAS評分與術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術前JOA評分為(14.34±5.23),末次隨訪時為(17.78±3.24),末次隨訪JOA評分與術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疼痛癥狀明顯緩解。104例病人隨訪發現2例患者于術后1 a再次出現下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復查腰椎MRI顯示再次發現突出椎間盤組織壓迫脊髓。
3討論
臭氧可以安全有效地消融髓核組織,并且分解形成氧氣,被機體組織逐漸吸收。俞志堅等將臭氧注入家犬的髓核組織后髓核體積明顯變小,由正常透明膠凍樣最終變成白色乳酪樣,彈性差、易碎裂,電鏡下髓核基質內不能見到正常髓核基質內的大泡樣結構,正常呈網狀排列的膠原纖維變為致密排列。而且,術后實驗動物均無嚴重的行為異常,而髓核組織萎縮明顯,僅相應節段的腰大肌有少量萎縮。本組術后無體征,患者均順利出院,未見臭氧髓核消融術有明顯不良反應。
對于臭氧的濃度的選擇,多數人認為在50~60 μg·mL-1時有較好的臨床效果。王俊華等研究顯示60 μg·mL-1的臭氧濃度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40 μg·mL-1組,3個月、6個月時兩組對比無統計學差異。而俞志堅等對比30 μg·mL-1和50 μg·mL-1濃度的臭氧對家犬髓核組織的影響,光鏡及電鏡下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田錦林等研究顯示10 mL 90 μg·mL-1臭氧注入豬蛛網膜下腔是安全的,對于腦脊液生化及脊髓未產生異常變化。本組采用50 μg·mL-1濃度臭氧進行髓核消融術,術后CT平掃時椎間盤消融明顯,臨床效果顯著。目前尚未發現由臭氧椎間盤消融術直接導致嚴重并發癥。何睿林等報道5例臭氧椎間盤消融術后出現異常血壓升高,但給予硝苯地平對癥治療,術后第3天患者血壓恢復正常。考慮其與多種因素有關,術前應心理疏導與適當鎮靜催眠,并盡量縮短手術治療時間。邱建雄報道臭氧椎間盤消融術后死亡1例,CT證實為腦血管瘤破裂出血,可能與臭氧刺激相關。
臭氧椎間盤消融術在臨床已有應用,本組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彭靜等報道104例腰椎間盤突出在椎間盤內及椎旁間隙注射50 μg·mL-1濃度的臭氧氣體4~10 mL,總有效率77.1%。陸麗娟等報道31例椎間盤突出臭氧椎間盤溶解術,術后總有效率為81.7%。竇志剛等回顧性分析138例臭氧消融術治療單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癥,結果顯示中央型、旁中央型及外側型相對較好,對側隱窩型的療效較差[10]。相對于開放手術,臭氧椎間盤消融術作為微創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等優點。胡永勝等對比分析臭氧髓核消融術、腰椎融合術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腰椎融合術后患者VAS評分、ODI評分均較臭氧組降低明顯[11]。因此,臭氧髓核消融術屬于微創治療,簡單安全,可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初期或中期治療。
總之,臭氧椎間盤消融術是一種安全有效地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方式,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術后3 d下地活動,成功率高,疼痛緩解療效明顯,術后復發率低,不影響患者行開放手術治療,因此可作為椎間盤突出癥初期或中期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周衛紅,劉衛兵,王小兵,等.經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5):577-579.
[2]俞志堅,何曉峰,陳勇,等.臭氧對髓核超微結構的影響.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1,10(3):161-163.
[3]王俊華,李海峰,王剛,等.臭氧濃度對經皮椎間盤臭氧溶核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的影響.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7,17(11):823-825.
[4]俞志堅,何曉峰,陳勇,等.經皮腰椎間盤內臭氧注射的動物實驗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2,36(4):366-369.
[5]田錦林,張金山,肖越勇,等.高濃度臭氧注入豬蛛網膜下腔后對腦脊液和脊髓的影響.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7,4(4): 310-313.
[6]何睿林,蔣宗濱,唐小松.腰椎間盤突出癥臭氧消融術后異常高血壓5例報告.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08,7(10): 104-105.
[7]邱建雄, 張焱祥.腰椎間盤突出臭氧消融術嚴重并發癥一例.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20(10):771-772.
[8]彭靜,邢輝,張鉑,等.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4例療效分析.介入放射學雜志,2010,19(2): 114-116.
[9]陸麗娟,胡志強,韓影,等.CT導引經皮穿刺臭氧椎間盤溶解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麻醉學雜志, 2007,23(12): 980-982.
[10]竇志剛,李志強.臭氧消融術治療不同突出類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比較.中醫正骨,2015,27(1):23-26.
[11]胡永勝,阿曼,周剛,等.椎間盤源性腰痛的治療方法選擇及療效評價.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3,21(15):1497-1501.
作者簡介:宋永枝(1971-),女,河南上蔡人,副主任醫師,從事骨科臨床工作。
收稿日期:2015-09-26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2-688X(2015)04-0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