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雄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認知、情感和體驗互動交流的動態過程,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一種共建,它要求建立新型的教與學相統一的師生關系。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新課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專家認為我們的課堂教學變成了“滿堂問、滿堂動、滿堂放、滿堂夸”,部分教師在新課改中陷入無所適從、進退失據的尷尬境地。那么如何才能減少或者避免課堂教學中的諸多問題,使之沿著新課改的正確方向推進?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探究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范式,探討“落實三段、關注四度、強化五點”的“三四五”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實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三四五”課堂的相關概念
課堂教學范式是范式理論在教學領域中的具體運用。范式(paradigm),是美國哲學家庫恩(Thomas Kuhn)提出的,它是“一個特定社會社團的成員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認的價值和技術的綜合”。以班級授課制為組織形式的課堂教學主要有“知本”“力本”和“生本”三種范式。“知本”課堂范式以知識的生成、學習和運用為課堂任務本體,教師是知識的儲存體,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也就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范式;“力本”范式強調能力在學生的發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圍繞著“能力人”的培養而展開,在這種范式中,教師是“導學者”,學生是“訓練者”,通過反復訓練獲得一定技能;“生本”范式是以人的生命成長為價值核心,以注重師生的生命尊嚴、生命價值、生存意義和生存體驗為任務本體,它注重情感目標的確立,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地位,雙方在知識的豐富、智力的成長、情感的浸潤和人格的完善中共同成長,彼此的價值得以共同實現。
1.“三四五”課堂的設計理念
“三四五”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是建立在“生本”范式基礎上的,注重教師的期待、學生的需求與社會的要求達到和諧統一,師生雙方在課堂教學中共同構建知識體系、發展能力、展現才華?!叭奈濉闭n堂范式體現以下三個設計理念。
(1)主體是學生。課堂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它的核心理念是“以生為本”,一切教學活動從學情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態度、個性,細查“已知”、詳備“差異”、注重“思維”、順應“個性”,真正實施基于學情的課堂教學活動。
(2)重在激活學生。課堂教學要善于創設民主環境和寬松氛圍,要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有時間思考、交流、探索,激發對學習的自信心,體會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3)要促成學生的發展。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2.“三四五”課堂的外顯特征
(1)減少講授,提倡自主。“三四五”課堂范式將40分鐘的課堂教學分為教師教、學生學、師生評三個階段。教師集體講授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改變強調接受學習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激活思維,動態生成?!叭奈濉闭n堂不再由教師主宰,而是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及時捕捉那些無法預見的教學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資源發展教學,使課堂呈現出生機勃勃、異彩紛呈的動態變化。它要求教師做好精心的課堂預設,時刻關注課堂知識講授的有效度、思維的激活度;同時捕捉動態生成的亮點,及時點燃智慧的火花;尊重學生獨特的知識體驗,拓展動態生成的空間,從而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施有水到渠成的自然過程。
(3)明確目標,改變方式。“三四五”課堂教學以“學”為中心,圍繞設計合理目標、改變學習方式、應對動態生成、優化講練策略和實施有效反思這五點展開教學活動。
二、“三四五”課堂的實踐操作
1.落實“三段”
“三四五”課堂將課堂教學分解為“211”三段:前20分鐘是教師的講,中間10分鐘是學生的學(練),最后10分鐘是師生的評,即“2+1+1”的課堂組織形式。
第一階段——教。教師用20分鐘時間進行教學重難點的講解,要求教師要教在實處,給學生講清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知識建構。
第二階段——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在教師的導學案基礎上自主學習10分鐘。在這個階段,自主學習的方式應該是多元的,可以是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互動探討式學習等,只要是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的學習方式都可以嘗試。
第三階段——評。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開展測試、互動質疑問難、討論評定等活動,檢測學習效果并查漏補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該環節約為10分鐘。
2.關注“四度”
(1)講解的有效度?!叭奈濉闭n堂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精講,追求效率、效度。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需要來設定,設計恰當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其次要找準學生的興奮點與興趣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了才有有效達成的可能。再次,要確立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樣的知識點,同樣的目標,不同的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活潑生動的課堂要比平凡單調的課堂效果好。我們應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課堂上樂于學習。
(2)思維的激活度。思維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根本所在?!叭奈濉闭n堂抓住情境性教學,關注學生思維動機的激活??梢赃\用多媒體創設思維情境,運用課題研究的形式創設思維的載體,聯系生活中的實例喚起創新意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通過精心設問,培養思維的深刻性,也可以利用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培養思維的流暢性。
(3)學生的參與度。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都是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度。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包括聽講、思考、問答等一系列的表現,并將其作為一種直觀的評價指標進行量化。
(4)目標的達成度。“三四五”課堂要求對教學目標有更準確的設定,要求在課堂中極力促成目標的達成,學生學習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明確且可量化的教學目標,最終達成一節課總的教學目標。它要求一節課經歷四個階段:一是前提診斷、夯實基礎,教師要對本節課學生的認知障礙有預判,從而設置合理的情境;二是設引激發、確認目標,導出目標要明確具體,讓學生清楚本堂課要學習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從而激發學生朝著目標指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三是訓練強化、鞏固目標,訓練是掌握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必不可缺的手段,它能及時發現和彌補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遺漏和不足;四是概括存儲、歸結目標,引導學生對照教學目標,將課堂的要點提煉、凝固。
3.強化“五點”
(1)立足點——設計合理目標。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核心位置,決定著教學行為,是教學的出發點,更是教學的歸屬地,同時還是教學評價的依據,既有指向功能又有調控功能。教學目標的設計,既要有統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體現對不同程度學生的梯度教學。
(2)著力點——改變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要求教師從傳統的以教師教授為核心轉變為以學生學習為核心,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其學習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課堂教學要建立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注意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和實踐活動,培養他們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習慣。
(3)關注點——應對動態生成。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交流、碰撞的過程中,會現時生成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因此,課堂教學要從生命的高度,以變化、動態、生成的觀點關注課堂教學,走向師生互動的“學習共同體”,從而走向開放、真實、靈活的板塊式教學。
(4)效益點——優化講練策略。精講,要求教師對基礎知識用少而精的語言進行講解,抓住中心,揭示知識的內在規律和本質特征,從而達到以講促思、以講解惑、以講督學的效果,真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5)生長點——實施有效反思。課堂教學要實施有效反思,把握反思的內涵,增強反思的預見性;把握反思的重點,增強反思的針對性;把握反思的策略,增強反思的時效性。教師要勇于通過反思促進合作,要利用懸疑設置目標促進反思行為,形成良好習慣,拓展深度反思。
三、實施“三四五”課堂的現實意義
“三四五”課堂教學范式,歷經三年多的教學實踐,收獲了一些經驗,與其他課堂教學形態相比,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現實意義。
1.讓課堂教學變成自由開放的“場境”
“場境”是勒溫動力場理論中的一個概念,指與人的需求相結合在人頭腦中實際發生影響的心理環境。由于需求的作用,心理環境產生了場的動力,人的行為就沿著動力的方向前進。在自由和諧的教學“場境”中,師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教師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授課藝術可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能自由、公開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理性的對話和協商,民主討論各種感興趣的話題,獲得參與對話和討論、表明自己思想和觀點的資格。
2.促成教學過程的互動性
教學過程本質上是一種交流與對話的過程?!叭奈濉闭n堂摒棄以教師為軸心、學生絕對服從教師的“教師中心論”,也不主張以學生為軸心、教師無原則遷就學生的“學生中心論”,而是倡導師生的平等地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相互肯定和尊重對方的基礎上,進行平等的交流、真誠的溝通,相互借鑒、揚長避短,共享知識、經驗,在合作的氛圍中,各自生成或建構客觀世界的知識以及對自我的認識。
3.讓教學評價更多元
“三四五”課堂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相應的教學評價方式,教師的引導性評價與伙伴的促進性評價相結合,同時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反思卡”,將感想、收獲、意見等自由地寫下來并據此建立“課堂學習檔案”。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學)
(責任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