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楠|文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布今年全面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從5月1日起,將房地產及建筑業、金融服務及保險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包括醫療業,酒店業、餐飲業和娛樂業等)重要行業同時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文章論述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后對企業財務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今年全面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房地產及建筑業、金融服務及保險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包括醫療業,酒店業、餐飲業和娛樂業等)同時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營改增改革試點工作自201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目前試點范圍已擴展至全國。這是重大的稅制改革,也是結構性減稅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促進制造業提升綜合競爭力等。
“營改增”之后,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最為關注的問題是自身的稅負會增加還是減少?而企業財務人員關注的則是新政下如何正確地計算稅款和核算涉稅業務,如何做好發票管理,如何做好稅改后的納稅籌劃。
根據各種公開報道,筆者收集整理了營改增稅改行業適用的新增值稅稅率以及原營業稅稅率變化情況(見下表)。
營業稅稅款的計算比較簡單,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營業額×稅率。而增值稅稅款的計算相對要復雜一些,小規模納稅人當期應納稅額=當期不含稅的銷售額×征收率,一般納稅人當期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銷項稅額=銷售額×適用稅率,進項稅額=買價×適用稅率。但實際經營活動中情況復雜,所以準確計算銷項稅額和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對于會計來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較大,營業稅征收時,并不存在銷項稅額以及進項稅額,相關收入只需按實際入賬即可,成本按照實際支出為準。但實行營改增后,徹底改變了收入入賬方式和原則。因此,從會計核算的角度分析,營改增后,稅金、成本以及相關收入方面的核算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企業財務管理也隨著核算方式的改變而改變。

營改增對于發票的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實行營業稅時,企業使用的是從地稅機關領購的行業發票。改征增值稅后,則應根據企業的經營規模和會計核算水平劃分為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分別使用不同的增值稅發票。其中,增值稅專用發票還能把產品的生產到消費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聯系,從而可使稅負保持良好的連續性,因此,國家稅法機關對增值稅專用發票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管理要求。
營改增雖然只是稅種變化,但它牽扯整個會計核算體系改變,涉及科目增多,核算要求也提高,原來的營業稅納稅籌劃方案已經不再適用新增值稅下的企業。企業要想求發展就必須制定新的納稅籌劃方案。
(1)增值稅實際上是基于差額(銷項減進項)來計算的,而營業稅是基于總額(僅銷項)來計算的,所以單純將新稅率和老稅率進行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實施營改增初期,小規模企業增值稅的稅負總體下降,但有些增值稅一般人試點企業的稅負出現了增加現象,這主要是因為這些企業中的某些供應商不是試點企業,對一般納稅人企業而言,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那么其進項稅額是不能抵扣的,但是企業卻需要全額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沒有進項稅額抵扣,從而會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稅負。這次的“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就將解決這一問題。
(2)營改增擴圍后,各試點已經下發過渡性補貼政策,例如上海,可以出具稅務師事務所鑒定報告,說明企業擴圍后,稅負的確增加,就可以享受補貼。又比如北京,如果企業確實存在稅負增加,可以據實申請,財稅按月監控,財政按季預撥,資金按年清算等。
讓財務人員學會正確認識計稅基數及適用稅率,企業應對相關的財務工作人員加強專業知識及業務技能培訓,企業中的財務管理人員應對稅改前后的工作做好相關方面的協調,尤其是財務工作人員更應對相關的文件認真學習,對于營改增前后的經濟事項,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展開工作。
(1)營改增后,企業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嚴格按照增值稅賬務的處理方式對日常的相關業務進行科學合理的核算,應建立相應的增值稅明細賬及增值稅明細科目。
(2)在日常采購及銷售過程中,企業財務工作人員應根據增值稅專用發票對當期增值稅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進行計算,對賬務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應注意把稅金和成本費用、稅金和原收入的記賬核算進行有效區分詳細記錄。
(1)企業應由專人對增值稅發票進行管理,相關人員在使用發票的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發票管理的相關制度,以保證發票的真實性、準確性及發票中數據的完整性。此外,對于實現收入開出專用發票,必須及時進行詳細登記,并做好相關的備案工作,另一方面,財務部門必須對其引起重視,必要時還應定期進行檢查。
(2)目前企業的發票存在小規模納稅人及一般納稅人之分,小規模納稅人所用的發票只有一種,即普通發票,在發票管理方面,與營業稅發票管理相似。一般納稅人的發票有兩種,即普通發票和專用發票。由于增值稅專用發票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開具的,是購買方支付增值稅額并可按照增值稅有關規定據以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憑證,對增值稅的計算和管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國規定一般納稅人應通過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使用專用發票,使用包括領購、開具、繳銷、認證紙質的專用發票及相應的數據電文。所以,企業財務部門的會計應認真學習國家稅務總局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等文件,盡快熟悉專用發票的各種操作方法、使用規定,及時制定出本企業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辦法,規范企業財務管理。
(1)稅改政策對于小規模納稅人而言,具有財稅商機,主要表現為國家直接降低稅率減負,營改增后稅率由原來的5%降至3%。但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需通過稅改政策所提供的優勢,并根據納稅主體的實際情況,對客戶資源進行挖掘,制定最佳的稅收籌劃方案,從而實現稅負轉嫁,降低稅負。增值稅的征收包括流通環節,納稅主體可對流通環節進行稅負轉嫁,從而減少新增稅收。例如:增值稅包括進項稅額抵扣,在流通環節中,可利用客戶所獲得的增值稅進項發票,加大增值稅抵扣,達到降低稅務成本的目的。
(2)由于營改增政策處于試點運行階段,很多稅改政策具有優惠優勢,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對稅改政策進行研究,從中找到具有優惠優勢的規定,并充分利用這些規定,降低企業稅負。例如:營改增政策中規定,在試點行業中,凡是獲得商務部、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納稅主體,在提供動產融資服務時,增值稅稅負高于3%的即可獲得增值稅征退優惠,即增即退等。
綜上所述,營改增就是為了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而制定并實施的,是我國增值稅改革及稅制改革的一個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