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湯姆
我還小的時候,就知道爸爸是個官,有很多朋友。
我的老家有個新年習俗,叫“年例”。在這一天,各個家庭都會邀請親朋好友到家里大吃一頓,慶祝新一年的開始。
家里最風光的那幾年,應該是在我十一二歲的時候。那幾年的“年例”,老宅的院子里停的車是最多的。
爆竹炸開的那一刻,紅色紙片滿天飛。爸爸在樓下,笑嘻嘻地用力握著來賓們的手。
這時,爸爸會把我叫到大門前。
他一把抱起我,對來賓說:“這是我兒子。”我靦腆地把頭埋進他的脖子和肩膀之間,然后就聽到來賓開我的玩笑,說我怎么像個女孩子一樣害羞。我才不怕他們呢,因為他們都怕我爸爸。
老宅子的二樓客廳有一張乒乓球臺,來賓們會坐在旁邊的沙發上。這個時候,我會站在乒乓球臺的一頭,等待著來賓的孩子一個個上前來向我挑戰。
因為這里是我的主場,爸爸站在我的身后。我每贏一球大家都會歡呼,輸球了大家就會默契地閉嘴,所以我幾乎場場都贏。
我認定了自己打遍天下無敵手,沒有一個人能打贏我。
有個周末,爸爸見我做作業時心不在焉,便跟我說:“咱爺兒倆去打球吧。”我好像沒怎么和他交過手,便愉快地答應了。
那天,我卻怎么也打不贏他。幾局過后,我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打得很爛,于是我不爭氣地哭了,還邊哭邊發脾氣,埋怨他怎么可以打贏我。
爸爸沒有安慰我,反而用很嚴肅的眼神盯著我,說:“哭什么?你打不贏就發脾氣?”
我強忍住眼淚,但還是止不住抽泣。
我的心里終于明白,我“打遍天下無敵手”只是因為有個強大的爸爸。
但我很好勝,于是在暑假時報了乒乓球班。那時候,我幾乎天天去練球。
再后來和爸爸打球時,他只能偶爾贏我一局;過了些日子,他便再也沒有贏過我一局。
休息時,我倆滿頭大汗,他微笑著對我說:“仔仔,你進步很大,爸爸一點兒也沒有讓你。”我從他的眼神里看出一份自豪,絲毫沒有因為自己輸了球而難過。
之后和他打球,輸贏完全由我掌控了,偶爾我會讓爸爸幾局,然后對他說:“你寶刀未老。”
他會得意揚揚地說:“那當然,想當年我可是學校里數一數二的。”
我默默喝水,知道有時輸掉了比賽,心里會有一份甜蜜。突然就覺得,輸贏不過如此,其實不必介懷。
上初中后,我的成績變得很爛,媽媽就對我說:“考進年級前20名,我就獎勵一副新球拍給你。”
我自然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平時排全年級500名左右的我,考了全年級第26名。班主任找我談話,問我有沒有作弊。
我說我是為了那副新球拍才拼命復習的,班主任挺欣慰的,她打了個電話給我媽媽,說:“這孩子挺認真的,球拍就買給他吧。”
媽媽沒想到我籠絡了班主任,但她最終還是答應給我買球拍了。
周末我們去挑了球拍,花了2000多元,但媽媽絲毫不心疼,她說她很欣慰。
然而,買了新球拍后,我卻變得很驕傲。
后來,我瘋狂地愛上了打籃球,中午不睡覺去打球,下午放學不吃飯去打球,曬得像黑炭一樣。
打籃球最不好的事情就是會著迷,我很享受在賽場上奔跑,被許多女孩子看著、接受大家歡呼的感覺。我每天都盼著放學后打班際聯賽,打到興頭上還有可能打群架,總之這樣很快活,比讀書快活。
這樣度過的初中當然不會有什么好結果,因為球技沒有好到能當運動員,又荒廢了學業,自然考了個很不堪的分數。
因為弱爆的我有個強大的爸爸,后來我還是進了重點中學的重點班。中考以后,我極少能跟著父親出去應酬,我猜想,或許曾經能讓他贏得恭維的我已經成為他的恥辱。
終于有一天,爸爸喝醉了,說出了心里話,他說:“你的中考成績是我人生中的恥辱。”
我回到房間,當然又是很不爭氣地哭了,媽媽不知何時走了進來。
“當初給你買了很貴的球拍,可你后來呢?”
我沒有出聲,豆大的眼淚在滴。
“我知道你有點小聰明,但是讀書是靠勤奮的,不是一兩天的事,你爸爸上學時從來都是市里的第一名,你不要讓他覺得很沒面子,他很要面子的。不為你自己也要為他努力,知道嗎?”
我點點頭。那時我快升高二了,那晚之后,我剃了個小平頭,洗心革面,開始努力學習。
后來,我考上了大學,那是一所在廣東地區名聲還不錯的大學。知道結果的那晚,爸爸到我房間來,和我睡在同一張床上。
我們聊了很多,他很開心,為我擺了一桌酒席。當年我中學時的放蕩不羈成為酒桌上的笑談,一切都風輕云淡了。
氣氛正熱的時候,大家說:“你有這樣的成績,要感謝你的爸爸。”
他坐在酒桌上正中的位置,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
我舉起酒杯向爸爸走去,我對他說:“你可以放心了,我考上大學了。”
碰杯的那一瞬,我和他都流淚了,他說:“爸爸不能陪你一輩子。”
那一刻,我才明白,這一切根本就不是為了別人,也從來沒有什么是為了爸爸的面子,從頭到尾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自己的未來,再強大的老爸也不能陪我走到永遠。
兩年后,爸爸突然得了重病,離開了人世,我沒來得及見他最后一面,又不爭氣地哭成一個淚人。
那一年的新年,我們的家鄉還是有“年例”,我們家再沒有大擺宴席。我和堂弟又站在插滿彩旗的屋頂,看著樓下孤零零地停放著幾輛自家的小車。
媽媽在一樓的飯廳里大喊一聲:“阿仔!下來吃飯!”
我回頭跟堂弟說:“小時候,我們趴在這里,數都數不清樓下有多少車。”
他只說:“以后還會有的,下去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