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偉
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長期制約干部工作的難點問題。受“官本位”觀念影響,社會和干部對“下”的觀念轉變還不夠,存在“上榮下辱”、“下必有錯”等陳舊認識,不僅“下”的干部有思想負擔,也不利于其與單位同事共事共處。其實,推進干部能上能下,“下”不是最終目的,目的是以“下”的壓力增強干部干的動力。對“下”的干部,組織上應從關心和愛護干部的角度出發,區分情形合理安排,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簡單地“一下了之”,避免出現“下了不上班”和“下了再難上”等問題,真正發揮“下”的警示激勵作用,激發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在干部“下”的考察認定上要注重客觀公正。認定干部不勝任、不適宜現職,需要十分嚴謹和慎重。要堅持以考核為基礎,以事實為依據,考準干部、查實問題,讓干部“下”得服氣。首先是要改進考察辦法,把好干部標準、德能勤績廉要求、中央八項規定等融入干部考察談話之中,有效掌握干部遵紀守法、履職盡責的實際表現。其次是要強化日常監督,結合落實個人事項報告制度、開展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加強與執紀執法機關、審計信訪等部門溝通聯系,加大舉報受理核查力度,從中發現問題。再次就是綜合分析研判,把日常掌握的情況與年度考核、平時考核、任職考察、巡視等情況相互印證,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后,反復比選,防止以偏概全。四是注重民意和群眾評價,認真聽取“兩代表一委員”、基層單位、服務對象的評價和意見,把群眾口碑作為認定干部“下”的重要標尺。
在干部“下”的問責處理上要注重分類施策。干部不勝任、不適宜現職有不同情形,有的是遵規守紀上存在問題,有的是工作態度上不作為、不擔當,有的是工作能力上不勝任,還有的是“馬拉磨”、人崗不相適。針對不同的對象,應按照寬嚴相濟、以人為本的原則,視情形分類采取教育措施或組織措施。對在廉潔守紀上存在突出問題,不能正常履職的干部,可采取降職、降級等措施;對擔當精神不強、工作熱情不高、得過且過的干部,可采取集中教育、組織約談、跟蹤考察等措施促其整改;對工作能力不夠、工作方法簡單的干部,可以集中培訓助其提能善政;對領導經驗不足、駕馭能力不強的領導干部,可以安排轉任同級非領導職務;對有專業技術特長但不勝任行政管理崗位的領導干部,可以轉崗到專業技術領導崗位,等等。簡而言之,對干部“下”的處理,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辯證統一,不下指標、不搞“一刀切”,因人制宜,因崗制宜,因事制宜,做到分類施策、人盡其才。
在干部“下”的教育引導上要注重正向激勵。“下”干部時,黨委和組織人事部門要專門進行談話,指出其存在的問題、講透組織政策,通過交心談心,糾正“上好下壞”、“下了就再不能上”等固化思維,幫助其解開思想疙瘩、理順負面情緒,端正態度、迎頭趕上。對“下”了的干部,要落實跟蹤考察,及時掌握其思想動態和在新崗位履職盡責情況,對切實能整改問題、實績表現突出、群眾評價好的,待影響期滿后,適時提拔使用,幫助他們“先下后上”,引導整個干部隊伍正面地認識“下”、積極地對待“下”,凝神聚力、奮發有為。
(作者系天門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