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作柱 羅萍 盧世高
十年前的堰頭垸村,曾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村莊臟又亂,道路窄又險,田頭像沙灘,野雞不下蛋。”如今的堰頭垸,在麻城市黃土崗鎮已舊貌變新顏:成群的小洋樓錯落有致,寬闊的大馬路平坦而通達,農民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005年,楊作柱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面對80多萬元的遺留債務,他責無旁貸地挑起了“開疆拓土”的重擔:首先,將本村山林、河灘面積大的劣勢變為優勢,爭取得到鎮林業站、畜牧服務中心的支持,興建了優質母豬繁育基地,每年出欄仔豬200多頭,牲豬70多頭,年創收17萬余元。引進大有科技電子有限公司落戶,不僅安置了50名農民就業,還年創產值200萬元。隨后又引資建起皮革制品廠,發展花卉園林,擴建40多畝果園,發展板栗基地1100余畝、油茶基地200余畝和綠茶基地40余畝,并使退耕還林面積達200多畝。
為了使農業生產旱澇保收,楊作柱率眾整險加固河堤,并投資近100萬元新建了攔河大壩和泵站,不斷完善灌溉系統,讓各垸當家塘施展功效。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今村里不僅有了像樣的企業,還擁有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了全市名副其實的“明星村”。近年,楊作柱先后獲得“先進基層黨組織書記”和“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還被評為麻城市“十佳孝民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