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盛龍
社區的“理發師”
“夏天的蚊子咬死人,多虧了老朱,給我們送來了電蚊香、花露水,讓我們感受到一絲清涼。”天橋社區居家養老中心一個老人難掩心中的喜悅。
他說的老朱就是74歲高齡的老黨員朱同慶。老朱是社區老年協會的會長,負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
老朱樂呵呵地說:“其實就是給社區老人搞服務。”這不,老朱天天按時“上班”,越搞越帶勁,他組織身邊的一些老年黨員成立老年互助協會,專門上門給社區孤寡老人、殘疾病人、弱勢群體買菜、做飯、修電器。
老朱得知社區一些老人不舍得花錢理發,他自學理發手藝,多次上門給社區困難老人理發。“半路出家的老朱理發手藝還不錯,把我這頭發理得好精神呢!”社區一個五保老人說。
“去年夏天,老朱因工作積勞成疾,兩次病倒住院,身體內裝了3個血管支架。”社區干部非常擔心老朱的身體,可老朱不以為然,坦然地說:“閑著越發容易生病,雖然工作有點累,但是我很快樂。”老年群眾稱贊他說,這真是“夕陽無限好,晚霞勝朝暉。”
身邊的“活雷鋒”
黃石供銷社大院一私人廁所廢棄多年,里面又臟又臭,每逢下雨,大小便橫溢。附近居民一走到這里,總是捂著鼻子眼睛走。
“下雨天,經常有老人、孩子摔倒在糞坑里。”天橋社區一名干部說,社區幾次準備想辦法清理,總是被這事那事耽誤了。
可是,這幾天下雨,再也沒有見到以前那種場面了。經過打聽,原來是67歲老黨員歐光迪趁前幾天天晴,請了幾個老朋友一起把糞坑填埋起來了。街坊們都說,一些年輕人看了就要吐,都不愿意搞,老歐可不一樣,挽起袖子,穿著水鞋就站在糞坑里一點點的清理,子女們看了都心疼。
不僅僅是這些,他還不顧患高血壓、冠心病(且體內裝有血管支架)的身體,幫助社區干部、物業公司查收居民水費、電費、物業費等,這種“小事”一做就是幾十年。他說,有居民欠物業費,可能會影響一個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居民群眾稱贊歐師傅是八棟里的“活雷鋒”。
清晨的“環衛工”
“只要我們勤清掃,門前樓道常清潔。”——這話映照出 72歲的老黨員張望生太婆的心聲。
“記得20多年前的一個凌晨,天剛蒙蒙亮,因急事需乘早班車赴漢,我剛到三樓轉彎口就看見張望生弓著腰默默地,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不停地往下掃著……”社區一位居民說。上世紀八九年底,張望生剛搬到新屋,第一件事把樓道口地面的建筑垃圾清理得干干凈凈。后來陸續搬進來的住戶,個個感到門前環境不錯……

彈指一揮間,26年過去了,看似一件極平常、極普通的“小事”,她卻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做。
有人問:“你今后是否堅持掃下去?”她說:“掃樓這點‘小事’只要我能動,我就一直掃下去。作為一個黨員,這是應該的……”
支部的同志們一致“點贊”,張望生老太的黨性在夕陽中依然那么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