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運用旅游熱度和區位商分析,對遼寧中南部地區10個城市的旅游資源概況及旅游資源可開拓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遼寧中南部地區蘊含豐富的旅游資源,具有巨大的開發可行性。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遼寧中南部地區可依托自身的旅游資源優勢,加大國際旅游產品開發力度,使旅游產業呈現全方位、寬領域的發展態勢,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遼寧中南部地區;旅游熱度;區位商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12-0065-05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戰略構想,黨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這一戰略構想作為統籌中國全面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該區域性經濟合作模式的核心目標是推動區域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及市場深度融合,以推進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合作,本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共同打造開發、包容、均衡、互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目前,對“一帶一路”戰略的相關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從宏觀角度入手,分析該戰略與經濟全球化以及世界格局變化的關系,進而對其空間內容進行剖析,以提出地緣政治、國別地理、對外直接投資理論、交通運輸優化組織等議題(劉衛東,2015);二是從投資空間格局角度進行研究,對于該區域的空間差異化投資開發策略具有引領性意義(鄭蕾等,2015年);三是基于“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原則的“一帶一路”對外合作戰略,通過對海關統計數據以及30個省區市區域間投入產出表分析,探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鄒嘉齡等,2015)。但是現有研究多著眼于宏觀角度,對于“一帶一路”旅游資源整合領域的研究還很少。因此,本文重點基于“一帶一路”建設背景,探索沿線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開拓,以此為區域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一、研究方法
區位商(Location Quotient,簡稱LQ),亦稱生產的地區集中程度,一般用于衡量某一要素在空間上的分布情況,反映某一產業或產品層次的專業化程度以及在上一級區域內的重要程度,亦可在旅游資源研究領域反映某一要素在區域內的富集程度。具體表達公式為:
LQij=Lij/∑iLij∑jLij/∑i∑jLij(1)
式中:LQij表示區位商,其數值越大代表某要素在區域內重要程度越高;i表示第i個地區;j表示第j個行業;Lij表示遼中南地區某市某一要素的產值或富集程度;∑iLij表示該區域內的總產值或資源總富集度;∑jLij表示遼中南地區某一要素的產值或富集程度;∑i∑jLij表示遼中南地區的總產值或資源總富集度。當LQij>1時,說明i地區j產業具有比較優勢。一般LQ值越大,則要素優越性越大,因此具有比較優勢。在遼中南地區旅游資源開拓影響因素中,只有LQij>1時,對開拓有正面意義,才能夠凸顯區域旅游資源整合開拓的可行性。當LQij<1時,說明i地區j產業具有比較弱勢。一般LQ值越小,則要素弱勢越明顯。當LQij=1時,說明該產業為一般水平。
二、遼寧中南地區旅游資源概況
本文數據來源于《遼寧省統計年鑒》(2006—2014)、百度旅游預測、遼寧省統計局官方月報中關于遼中南地區旅游、交通和經濟情況的數據,并適當進行數據轉換以適應分析需要。同時,為滿足客觀評價需求,采用訪談法對相關領域研究人員進行訪談,以為本文定性研究部分提供支持。
遼中南地區,即遼寧中南部10市(沈陽、大連、鞍山、遼陽、盤錦、營口、鐵嶺、撫順、本溪、丹東),以沈陽(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和大連(副省級城市)為區域核心,其中鞍山和撫順為國務院指定的具有地方立法權的特大城市。區域面積為9.71萬平方千米,人口3075.7萬,占遼寧省面積的70.3%。區域城市化率為55.79%,市域GDP為7729.42億元(占遼寧全省的88%以上),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此同時,遼寧中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儲量豐富的礦藏資源,且多為富礦,易于開采。已探明鐵礦儲量約52億噸,占全國總量的24.3%;煤炭儲量亦相當豐富,占全省儲量的68%。
圖1遼寧中南地區范圍
遼寧中南地區東接朝鮮,南接渤海和黃海,擁有大連港、丹東港、營口港和盤錦港,天然的優良海港為區域發展插上翅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構造了遼中南沿海地區獨特的海蝕地貌,形成了大連金石灘、營口鲅魚圈等優良海濱旅游資源。而遼中南地區與朝鮮隔江相望,與韓國和日本一衣帶水,為區域營造了獨特的旅游資源。
遼寧中南地區是清朝的肇興之地,撫順新賓自治縣的老城赫圖阿拉、遼陽東京城、沈陽盛京城為清朝關外三都,滿清文化在遼寧地區生機勃勃。沈陽故宮、清福陵、清昭陵、清永陵、東京城和清東京陵等遺址吸引著大批中外游客。近代以來,遼中南地區慘遭帝國主義殖民、軍閥爭奪,留下了沈陽張氏帥府、各國銀行遺址、火車站建筑、旅順大屠殺紀念館等歷史遺跡。自唐代起,遼中南地區宗教文化興盛,以千山為東北地區寺廟宮觀最盛,千山無量觀、天成大佛、玉佛苑等聞名四海,沈陽太清宮、般若寺等香火鼎盛,吸引著海內外游客。
遼寧地區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以沈陽為中心的鐵路系統向四周輻射,可通往俄羅斯、蒙古和朝鮮等國;公路系統擁有京沈、沈大、沈丹等高速公路,國道等各級公路網遍布各地;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鞍山騰鰲機場和丹東浪頭機場等航空港助力區域交通的通達與便捷;水運以大連港、營口港和丹東港為核心,大連到威海和煙臺的客船線路是重要的旅游觀光線路。遼中南地區已形成了海陸空全方位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研究遼中南地區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開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遼寧中南地區旅游熱度及區位商分析
(一)旅游熱度分析
對旅游直觀要素的分析采用旅游熱度的概念。其中“熱度”的概念,通過參閱多個文獻可定義為“資源使用度”,即分母是當前已知資源總數,分子即為當前可獲取的資源數量,即可用資源。將此概念引入旅游領域,則旅游熱度可定義為“旅游資源使用度”,可以采用旅游客流量來衡量這一指標。
遼中南地區的旅游勝地主要有沈陽、大連、盤錦和丹東,這四個城市具有顯著代表性,其旅游資源的聲望在全國聞名遐邇,故通過這四個城市來估計遼中南地區的旅游熱度,即綜合旅游目的地排名。通過景區調查、從各城市旅游局官網站收集數據、百度旅游預測等途徑收集的旅游熱度和旅游目的地排名如表1和表2所示。
由遼寧中南地區主要旅游城市旅游熱度統計表(表1)可擬合出各個城市的旅游熱度趨勢線,如圖2至圖5所示。
圖22014年8月—2015年7月沈陽市旅游熱度變化趨勢
由圖2可知,沈陽的旅游熱度峰值出現在“五·一”“十·一”小長假期間,旅游黃金期處于5月至10月中旬,冬季和春季為旅游淡季。
圖32014年8月—2015年7月大連市旅游熱度變化趨勢
由圖3可知,大連的旅游熱度峰值期出現在8月初,其次是“五·一”“十·一”黃金周的旅游高峰期,而大連的旅游黃金期出現在4月中旬至12月中旬,旅游黃金期相對長于沈陽,且客流量遠超沈陽。
圖42014年8月—2015年7月盤錦市旅游熱度變化趨勢
由圖4可知,錦州的旅游熱度峰值出現在“十·一”黃金周,旅游高峰期出現在8月初到10月末,“五·一”期間并未迎來大批游客。
圖52014年8月—2015年7月丹東市旅游熱度變化趨勢
由圖5可知,丹東在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間旅游熱度峰值出現在“十·一”期間,而旅游高峰期在7月初至8月末,以及“十·一”黃金周前后。
通過運用數理研究可知,沈陽2014年8月—2015年7月的平均旅游熱度為5943.39,大連市為12764.23,盤錦市為1133.54,遼中南地區2014年8月—2015年7月綜合旅游熱度為5093.12,遠高于“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其他區域的旅游熱度,在大區域范圍內占據比較優勢。
根據遼中南地區四個主要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排名統計表(見表2),可擬合出各個城市在1年周期內的旅游熱度趨勢線,如圖6至圖9所示。
由圖6可知,沈陽在2014年8月—2015年7月的1年周期中,旅游目的地排名在40名上下波動,整體趨勢相對穩定,而在“五·一”黃金周期間排名低于全年平均水平,說明沈陽地區旅游業發展穩定,已形成相當成熟的規模與體系,成為不為特定節假日而存在的穩定產業,下降原因主要是受季節性影響,如婺源油菜花等。
圖72014年8月—2015年7月大連市在
全國旅游目的地中排名變化趨勢
由圖7可知,大連在2014年8月—2015年7月的1年周期中旅游目的地排名在20名上下波動,與沈陽市同期相比排名領先20名,說明大連旅游業在區域內始終處于領跑地位。大連市的旅游業發展趨向成熟和穩定,旅游產業正在拉動大連的經濟發展。
由圖8可知,盤錦在1年周期內的旅游目的地排名穩定在100名上下,說明盤錦的旅游資源吸引著特定的旅游群體。而盤錦特別的旅游資源——濕地資源在一年四季都具備吸引游客的美景,這也是其排名穩定的重要原因。
丹東作為中國著名的邊疆城市,毗鄰朝鮮,依托朝鮮旅游資源而使其在1年周期的旅游目的地排名中穩居75名左右,其旅游資源的發展狀況與盤錦相近,其排名處于穩定態勢。
圖82014年8月—2015年7月盤錦市在
全國旅游目的地中排名變化趨勢
圖92014年8月—2015年7月丹東市在
全國旅游目的地中排名變化趨勢
綜合分析上述旅游目的地排名,沈陽、大連、盤錦和丹東在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間的旅游目的地排名分別為39、22、101和86,區域綜合排名為62,高于“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其他區域旅游目的地的排名,在大區域內其旅游資源占據比較優勢。
結合旅游熱度與旅游目的地排名分析可知,遼中南地區旅游資源集中在沈陽、大連、盤錦和丹東,且以大連為旅游中心,沈陽為副中心,再次為丹東,然后為盤錦,其他各市輔之。整個區域的旅游熱度與旅游目的地排名均高于“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帶走廊沿線區域,因此具有開發價值。而該地區旅游產業已逐漸成熟,對于完成以第三產業拉動經濟、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城市轉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表明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對遼中南地區進行旅游資源整合與開拓具有可行性。
(二)區位商分析
1.旅游業收入
遼中南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幾十年來一直吸引著海內外游客觀光旅游,但由于歷史開發、地形地貌、人文發展之間的差異性,遼中南地區的旅游資源分布不均衡,因此在吸引國內外游客方面具有差異性,通過區位商分析可以洞察出遼中南地區旅游業在承接國內外游客上的同構程度。
如表3所示,沈陽、撫順、丹東、營口、遼陽、盤錦和鐵嶺在國內旅游收入上占據比較優勢,鞍山、大連和本溪在國外入境旅游收入上占據比較優勢;沈陽的國內旅游收入區位商達1.83,在區內處于領先位置;大連在國外入境旅游收入上區位商達1.92,在該領域處于首位;撫順、丹東、營口、遼陽、盤錦和鐵嶺在承接國內旅客角度區位商僅有微弱差別,說明這6個城市在該領域具有較高的同構性;鞍山和本溪的國外入境旅游收入區位商分別為1.75和1.89,與大連在該領域的區位商相差甚微,亦占據相當優勢地位。
2.城市概況
遼寧中南部地區城市現代化建設始于偽滿時期,建國后蓬勃發展,具有良好的旅游資源基礎。如表4所示,沈陽在實有道路上占據比較優勢,其區位商為1.97;大連在供熱面積領域占據比較優勢,區位商為1.24;本溪在城市園林綠地面積方面占據比較優勢;鞍山市在清掃保潔面積方面占據比較優勢;丹東和遼陽在實有道路面積上具有同構性。在供熱面積方面,全區域差異不大;在城市園林綠地面積方面,各地差別微小,具有同構性;清掃保潔面積方面,沈陽和大連占據相對優勢。優秀的城市文明對旅游具有拉動作用,基礎設施、生態文明為旅游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優越性亦為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增添動力。
四、結論
1.遼寧中南地區應充分把握“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國際旅游發展的新機遇,依托自身優勢開發國際旅游產品,以此來吸引國際游客,充分利用好“一帶一路”建設這一重大發展機遇,使遼寧中南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2.遼寧中南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應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及其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發展思路,以“滿清文化”為特色,以近代工業發展為依托,以寺廟宮觀文化為紐帶,從而發展符合國家戰略規劃的特色旅游經濟,為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助力,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
3.遼寧中南地區應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做好旅游空間開發,使遼寧中南地區的旅游產業呈現出全方位、寬領域的發展態勢,服務地方經濟、促進人口就業、展現遼中南地域風貌、塑造遼寧中南地區“新名片”,從而助力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劉慧,葉爾肯·吾扎提,王成龍.“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國土開發空間格局的影響[J].地理科學進展,2015,34(5):545-553.
[2]劉衛東.“一帶一路”戰略的科學內涵與科學問題[J].地理科學進展,2015,34(5):538-544.
[3]鄭蕾,劉志高.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空間格局[J].2015,34(5):563-570.
[4]鄒嘉齡,劉春臘,尹國慶,唐志鵬.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J].地理科學進展,2015,34(5):598-605.
[5]陳曉勇,楊俊,宋振江,鄧燕婷.長江中游經濟帶區域產業分工戰略研究[J].中國發展,2015,15(2):28-33.
(責任編輯: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