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輝
[摘要]采用SWOT 方法對哈爾濱市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優勢和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并根據SWOT 中相關因素的戰略組合給出建議:充分利用現有公共服務資源優勢,把握新增就業機會,克服就業公共服務體系自身的不足,與營利性就業服務機構緊密合作,共同為提升哈爾濱市就業水平作出貢獻。
[關鍵詞]就業公共服務;人力資源;哈爾濱市
[中圖分類號]F24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12-0114-02
SWOT 是英文Strength(優勢)、Weakness(劣勢)、Opportunity(機會)及Threaten(威脅)的簡稱,最早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韋克里(Weihrieh)于1982 年提出,用于對組織發展的預測和戰略分析。就業公共服務是指由政府出資,由勞動保障部門代表政府向勞動者提供的公益性就業服務。目前,哈爾濱市以免費服務制度、就業援助制度、就業與失業管理制度及專項服務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信息化服務網絡密集,在農村已經延伸到鄉鎮村屯,在城市已經延伸到社區。哈爾濱市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為勞動者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其發展中也面臨著挑戰。本文擬通過SWOT分析法對哈爾濱市就業公共服務體系運行現狀進行分析。
一、哈爾濱市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1.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哈爾濱市就業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是政府,而政府行為有利于節省交易成本。政府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會、省農委等相關部門,及其所屬培訓機構和就業幫扶中心的窗口單位,開展日常工作和系列活動,實現普惠型就業服務保障和特殊人群的就業服務保障,體現就業服務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在具體運行過程中,政府可以利用既有的行政管理網絡,如廣泛連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市場、教育局、工會、農委、共青團、婦聯大學和職業基地網絡,有效整合各方面資源,發揮各部門優勢。通過市、縣、村、區、街道和社區工作站的公共服務網絡,以及“春風行動”“愛心工程”“民營企業招聘周”等活動,搭建勞動力市場平臺,通過多種途徑積極落實就業政策[1]。例如,在就業服務方面,哈爾濱市工會和區、縣(市)工會幫扶中心建立了勞動力供求之間的聯系平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對就業困難群體實行政策傾斜,對零就業家庭采取了托底式安置措施。
2.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通過對認定的培訓機構發放培訓補貼,降低勞動者培訓成本。通過職業教育提高職業能力,培養大批高素質應用技術人才,是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促進就業創業的民生工程。就業公共服務的受眾,即職業培訓的補貼對象,包括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者、未升入上一級學校的初高中畢業生和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等有就業需求的所有社會人員,通過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內的培訓機構,針對企業需求進行訂單式和定崗式培訓,提升勞動力與崗位的契合度;通過崗位能力提升培訓,對企業在崗人員進行職業能力提升。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勞動力就業質量,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二)劣勢(Weakness)
1.對勞動力市場變化不敏感。由于就業公共服務部門工作人員有限,而工作內容涉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實施和評估,以及營利性就業服務機構審批和相關政策落實等諸多方面,就業公共服務部門對于勞動力市場變化常常不夠敏感,應對不夠迅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性行業的工資和工時及社會保障待遇是勞資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各雇主的認知和企業特點不同,不同勞動者對行業和工資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政府的有限工作人員和既有渠道無法準確把握勞動力市場變化,就業公共服務信息遲滯,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搜尋—匹配”效率不高,導致政府提供就業服務的滿意率有所降低。
2.學歷教育銜接不暢。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對職業能力提升的機構設置中,技工院校、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各市縣的就業培訓中心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是主要組成部分。在黑龍江省有技工院校134家,一般分為2年、3年和4年學制,4年制技師相當于高職教育學歷,但是畢業生如想繼續深造卻不能與高職畢業生享受同樣的政策,在報考公務員時也受到限制,不具備本科同等學歷報考研究生的資格,學歷教育銜接不暢嚴重影響到技工學校和中職學校的招生。
3.實訓基地建設資金不足。對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建立實訓基地為提高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提供場所。而基地建設由于資金設備要求高、投資收益不明朗而無法通過市場來實現。因此,對于這樣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產品,需要政府投資建設,上海市、天津市、濰坊市等已由政府投資建立了公共實訓基地。例如,天津市總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設備投資2.8億元的中天實訓基地,隸屬于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能夠同時容納1700人進行實訓,從提升人力資本的角度助力天津市的經濟發展。而黑龍江省的財政無力支撐如此大的投入,只能通過改造原有技工院校培訓機構來實現公共實訓,實訓基地建設資金不足嚴重阻礙了職業培訓能力的提升。
(三)機會(Opportunity)
在經濟新常態下,黑龍江省的財政稅收在全國處于比較靠后的水平,經濟發展下行使就業壓力加大。黑龍江是一個資源型省份,煤炭、石油和林業等不可再生資源會越來越貧乏,隨著國際資源價格下跌,大量的基層職工失去生活來源,本地的零售、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吸納不了太多的失業職工,必然會給作為省會的哈爾濱市帶來就業壓力。同時,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結構調整,新增勞動力的就業需求,也為哈爾濱市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帶來了發展空間。
(四)威脅(Threaten)
我國學者對就業實現途徑的調查結果驗證了農民就業途徑大多是依托社會關系網絡的自組織就業。勞動科學研究所“城鄉統籌就業”課題(2007年)的調研結果顯示,自組織就業是農業轉移人口就業的主要方式;趙樹凱(2012)的研究顯示,超過90%的外出農民的就業是通過自組織形式實現的[2]。筆者2015年對哈爾濱市建筑業、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服務業人員的就業實現途徑的調研結果顯示,自己應聘、親朋介紹是主要的就業途徑。這些說明目前現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效率不高,尚未充分發揮促進就業的作用。
二、哈爾濱市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SWOT戰略組合
(一)SO戰略組合
利用政府行為節省交易成本、信任度高的優勢,把握外部勞動力供給豐富的機會,充分發揮哈爾濱市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作用。利用現有的城鄉各級行政組織,發揮信息化比較完備的優勢,加大對就業公共服務的宣傳力度,使城鄉勞動者清楚地了解就業公共服務的服務內容、服務流程,以及可以選擇的就業組織等,實現就業公共服務組織與有就業意愿的勞動者之間的信息溝通。
(二)ST戰略組合
政府各部門聯合開展活動,多渠道搜集勞動力市場信息,加大宣傳力度,將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成為城鄉有就業意愿的無業者信任和依賴的服務平臺,為自組織形式的就業者提供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的實際案例,提供相關的行業和市場調查,適當增加公益類的職業培訓內容,增加自我價值實現和企業崗位匹配的內容,為行業發展做好人力資源儲備。
(三)WO戰略組合
克服就業公共服務效率不高的劣勢,抓住勞動力供給充足的機遇,完善服務設施建設,謀求外部支持。通過政府行為,利用現有職業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組織哈爾濱市政府各相關部門聯合輸出勞動力,爭取和發達地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建筑業、制造業和家政行業建立長期勞務輸出合作關系,在市場就業的基礎上為自主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就業幫扶。
(四)WT戰略組合
克服就業公共服務工作人員較少的劣勢,團結自組織就業人員,幫助營利性就業服務機構增加服務內容,提高就業服務的信譽度,在營利性就業服務政策資金扶持的基礎上,普及勞動法律和相關職業心理知識,激勵營利性就業服務組織為勞動者就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就業公共服務體系與營利性就業組織的緊密合作,共同為提升哈爾濱市就業水平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孔微巍,趙璐詩,張曉博.對東北三省政府創新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問題的思考[J].商業經濟,2013(2):5-8.
[2]趙樹凱.農民的新命[M].商務印書館,2012:17.
(責任編輯: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