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祥
【摘要】用“治國理政新思想”來概括和表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成果,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進一步深化和提升,這種表述會更全面、更準確、更科學、更規范,更符合實際和實踐走向,更易于國際社會對話交流,也可以把過去人們所注重且強調的“民族復興”、“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囊括進來。
【關鍵詞】 “治國理政” 執政理念 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D25 【文獻標識碼】A
所謂“治國理政”,是指一個政黨治黨治國治理社會治軍與全面執政的一套完整、系統的制度和能力;而“治國理政思想”,是關于一個政黨治黨治國治理社會治軍與全面執政的一套完整系統的制度和能力的思想體系。隨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深入推進,如何概括、提升、表述其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成果,就顯得日趨突出了。
“新思想”是比“新理念”、“新戰略”更具有概括性、涵概性、包容性、通透性的一個概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指出:“尤為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于實踐、善于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根據并圍繞這段論述,經過認真深入細致的分析思考,竊以為,“新思想”是比“新理念”、“新戰略”更具有概括性、涵概性、包容性、通透性的一個概念,它實際上包括“新理念”和“新戰略”,“新理念”和“新戰略”都是“新思想”的不同體現。因而,用“治國理政新思想”來概括和表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成果,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進一步深化和提升,這種表述會更全面、更準確、更科學、更規范,更符合實際和實踐走向,更易于國際社會對話交流,也可以把過去人們所注重且強調的“民族復興”、“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囊括進來。
“治國理政”是一個較為規范的概念。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來講,它具有以下內涵:要注重黨政主導、社會參與、法德并治、協商共治、能力現代;要用制度、思想、價值觀和能力治理社會主義社會;要用制度、思想、價值觀和能力治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用制度、思想、價值觀和能力治理國家權力以及國家與市場、社會、公民的關系,治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要用一套科學完備有效的制度進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要在社會結構轉型的進程中有效破解難題、建構秩序,實現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使中國擁有治國理政上的國際話語權。
使用“治國理政新思想”表述的依據
一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即是為了有效解決“如何全面治理社會主義并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一嶄新的歷史性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相比人民群眾期待,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這就是說,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并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歷史、時代和實踐提出來且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也力求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
二是實現既充滿活力又達到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中國社會各個領域發生了全面的整體轉型升級。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求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處理好國家、市場和社會的關系,處理好政府力量、市場力量和社會力量的關系。在這三種根本關系中蘊含著三種根本機制——動力機制(發展、市場)、平衡機制(穩定、社會)和治理機制(改革、國家政府)。能否使社會充滿活力(動力)而又達到和諧(平衡),治理是關鍵。治理的目的,就是要使每個人能做到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從而使社會充滿活力又達到和諧。
三是正確處理好國家、市場、社會和公民關系的應有之義。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治理國家權力,正確處理國家與社會、市場、公民個人的關系方面積極進行系統的頂層設計,并力求為此提供一整套完備穩定管用的制度體系和治理能力,其目的在于既使國家權力在制度框架內運作并具有較強的國家能力,也能使市場規范運作,又使社會充滿創造活力并達到和諧,還使每個公民能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
四是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應有之義。為適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總要求,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積極主動實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既努力實現治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又努力提高國家機關的履職能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性、程序化。”
五是順利實現社會結構整體轉型的應有之義。在社會主體日趨多元與社會主體日趨注重平等、能力、參與、民主、協商、制度和法治的發展進程中,必然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實質,就是前面所講的,即黨政主導、社會參與、法德并治、協商共治、能力現代。
六是破解建設難題、建構良性秩序、擁有中國話語權的應有之義。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基本思路,是破解難題、建構秩序、唱響中國。這既需要一整套完備規范有效的制度體系,又需要領導干部具有運用制度體系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還要憑制度體系和治理能力唱響中國,且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即話語體系對這種制度體系和治理能力進行闡釋和傳播,以擁有國際話語權。
七是用“治國理政新思想”這一具有普適性的概念范疇表述,不僅有利于更好地總結、概括、提升和整合1978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成果,而且也容易被理解、接受,易與國際社會進行對話交流。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最偉大的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中國躋身世界強國的行列。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外交活動和場合中,世界許多政要最為關注的一個話題和議題,就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而且,“治國理政”也是國際社會通用且易于傳播、對話、交流以及理解把握的一個概念。因此,講“治國理政新思想”,甚至在必要的時間、場域、語境和條件中使用“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這種具有標志性的表述,既可以提升中國的軟實力,也可以為國際社會提供有益啟示,還可以使中國擁有治國理政的話語權。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教研部主任,一級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責編/高驪 申唯佳(見習)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