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宜勇
所謂基層社會治理的福田模式,就是充分發揮現有的政治優勢,把基層社會治理做到精準、精細、精致和極致。福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從世界眼光來看,特點有四。
特點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實行“一核多元”的基層社區治理結構。深圳福田區以此為指導思想,對社區主要治理主體的權責進行了全面梳理,通過依法推動社區黨組織、工作站、居委會等主體職能歸位,促使基層黨組織力量進一步加強,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
特點二:始終堅持社會自我調節,充分發揮樞紐型社會組織的作用。沒有樞紐型社會組織,便沒有社會治理。這里的樞紐型社會組織就是居委會。深圳福田區現有居委會115個,針對居委會虛化、邊緣化的問題,著眼為居委會搭臺、還權、賦能。通過“民生微實事”項目,進一步發揮居民議事會作用,促進居民參與,規范居民議事程序,完善居民自治機制,實現“社區事居民議”、“我的社區我做主”。
特點三:始終融治理于服務之中,以服務改善引領治理改善。治理離不開服務,服務有利于促進治理。對社區工作站的職能進行梳理,推動可以轉移的工作事項向社會組織、物業企業等社會力量轉移,為社區工作站減壓增效,為社區多元共治騰挪空間。
特點四:始終大力培育社會組織,對居民自治進行賦權賦能。深圳福田區與市民政局開展了社會組織建設改革創新局區合作,制定并實施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規范管理等12項創新舉措;建成深圳社會組織總部基地(福田),建立了社會組織發展和創新項目培育兩大服務體系,支持更多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