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人民醫院 河南 許昌 461700)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的特點。此病患者可出現明顯的下腹部疼痛癥狀[1]。臨床上多采取闌尾炎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以解除其疼痛,但部分患者會發生術后并發癥。為了探討導致實施急性闌尾炎切除術的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因素,我們對近來年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經B超檢查,這些患者均被確診患有急性闌尾炎[2]。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占53.3%),女性患者14例(占46.7%)。他們的年齡為21~68歲,其平均年齡為(45.3±2.1)歲。他們從發病至入院的時間為2~16個小時,其從發病至入院的平均時間為(5.6±1.3)個小時。其中,有17例單純性急性闌尾炎患者(占56.7%),有9例化膿性急性闌尾炎患者(占30.0%),有4例壞疽和穿孔性急性闌尾炎患者(占13.3%)。
在患者入院后,囑其臥床休息,對其進行補液、營養支持、抗感染治療及糾正其體內的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為所有患者均實施闌尾炎切除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右下腹部的麥氏點做一個切口。然后在其腹腔內沿著其結腸找到闌尾,對闌尾及周圍的組織進行分離。將闌尾牽拉至手術切口處,對闌尾系膜進行游離、切斷和結扎。在距離闌尾根部的3mm處切斷闌尾,并進行荷包縫合和結扎。使用生理鹽水清洗患者的腹腔,為其常規關閉腹腔,對其手術切口進行縫合。術后對患者進行預防感染治療。然后,按照這些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的情況,將發生術后并發癥的患者作為并發癥組,將未發生術后并發癥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他們的BMI指數、手術切口的大小、進行早期手術患者的比例及其存在化膿和穿孔癥狀患者的比例進行比較。
觀察并記錄這30例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并記錄并發癥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BMI指數、手術切口的大小、進行早期手術患者的比例及存在化膿和穿孔癥狀患者的比例。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正負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這30例患者經手術后均成功被治愈,其病情的治愈率為100%。其中,有26例患者手術切口愈合的等級為甲級愈合(占86.7%),有4例患者手術切口愈合的等級為乙級愈合(占13.3%)。這些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52.3±4.6)分鐘,其術畢至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為(18.4±2.2)個小時,其平均的住院時間為(6.3±1.5)天。
在這3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未發生術后并發癥,有6例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0%。其中,有3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因其腹腔仍有組織殘余而發生感染,有2例患者發生腸梗阻。對這6例患者進行對癥處理后,他們的病情均明顯好轉并可出院。
對照組患者的BMI指數、其手術切口的大小、其進行早期手術患者的比例及其存在化膿和穿孔癥狀患者的比例均明顯優于并發癥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對導致這30例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影響因素的分析(n,%)
患者因受到細菌感染、其腸道內有寄生蟲或胃部存留無法消化的異物導致其闌尾痙攣,影響其血液循環,進而發生急性闌尾炎[3]。有研究證實,患者的體質、手術切口的大小、進行手術的時機及其存在化膿和穿孔的癥狀均是
導致其發生術后并發癥的主要影響因素[5]。本研究結果顯示,并發癥組患者的BMI指數、其手術切口的大小、進行早期手術患者的比例及其存在化膿和穿孔的癥狀患者的比較均差于對照組患者。
總之,導致急性闌尾炎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其BMI指數較高、其手術切口較大、其存在化膿和穿孔的癥狀及未能及時進行早期手術。因此,臨床醫生應及時對此病患者進行病情診斷,及早對其進行手術治療,以改善其預后。
[1]程守服,劉樹清,王文忠,等.急性闌尾炎腹腔鏡與開腹手術療效的對比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0,13(6):665-666.
[2]楊永忠.小切口手術在急性闌尾炎中的治療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599-600.
[3]黃仲昭.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2,25(12):205-206.
[4]蘭海龍.急性闌尾炎基層醫院臨床急診治療效果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453-453.
[5]楊德武.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效果比較58例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103-104.